被奪取了功名意味著這個家最后一絲希望也沒有了,李維信的弟弟離家出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李維信不能怪弟弟走時連個字條也沒有留,因為他的弟弟不識字。弟弟很小就和父親一起掙錢供他讀書,三十歲也還是個光棍。李維信心中只有對弟弟的愧疚,弟弟的出走徹底擊垮了他。他在家中閉門不出足足有一個月時間,最后出門時,變賣了家里的房子,和一頭老黃牛。黃牛太老了,只是養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所以一直舍不得賣。李維信把黃牛賣了,要回了黃牛的牛皮,日日帶在身邊。
李維信和幾個沒有出路的親戚朋友一起離開了家鄉參加了地方駐軍。參軍后的李維信變了,不再眼中揉不得沙子,對一些事情學會了視而不見,也會偶爾奉迎一下上官。沒變的是他還是時常看書,只不過看的書變了,他現在喜歡看歷史和兵法了。由于他識字,這在識字率不高的軍隊是稀罕貨,很快就被提拔成了隊長,幫著上官處理一些文字上的事。另外他把為數不多的軍餉都拿來請人喝酒,所以仍然是個月光族,但在軍中攢下了一些人脈。
糧荒發生后,軍隊里還是能吃口飽飯的,但是軍餉卻是越欠越久。李維信自己一人吃飽全家不愁,可是其他士兵不行,報怨之聲一天比一天大,李維信只能盡力幫上面安撫士兵的情緒。隨著糧荒越來越嚴重,流民四起,李維信所在郡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搶糧的事,而且越來越多。李維信的軍隊被派去鎮壓亂民,上面還下了嚴令,遇到亂民一律格殺。在第一次行動中,李維信的小隊堵住了十幾個搶完糧四散奔逃的百姓,看到那些面黃肌瘦手無寸鐵的村民,李維信無論如何也下不了就地處斬的命令,便私自放他們離去。
誰知道,這伙村民又被另外一伙官兵抓獲,為了活命他們供出有人私放了他們。軍法官帶著村民前來指證李維信,不出意外,李維信和幾個下屬被抓,要以通匪的罪名就地正法。在行刑前,聞信趕來的幾個同鄉帶著下屬士兵和李維信的士兵一起殺了軍法官。被救下的李維信在逃跑時,煽動沿途早就因為欠餉而滿腹牢騷的士兵一起造反,一時之間就聚集了一千多人。李維信就近把叛軍拉進縣城,一面搶掠富戶,一面開倉放糧。搶夠糧后,李維信又把人馬拉進了山中,想要開始慢慢發展。誰知道,投靠他的士兵,流民越來越多,一不小心現在就發展到了四萬多人。
易苗雖然讀過康王的簡要情報,但也沒想到李維信在從軍之前也是一名秀才。想到一個秀才,最后卻被逼成了一名反王,禁不住說了一句:“世事無常。“
李濟成深有感觸地嘆了一口氣說道:”是呀,六年前,我還在打鐵,那時誰又會想到今天。“
易苗想了一下問道:”您和康王是何時認識的。“
李濟成笑著說:”從小就認識,他是我堂哥。哈哈。“
易苗說:”怪不得你這么了解康王,那救康王的人里也有你了。“
李濟成說:”是,我們幾個同鄉都和他造了反。不過,活到現在的就我們兩個了。“
說到后面李濟成神情落寞,陷入了沉默。易苗也不打擾他,專心駕著車。突然,李濟成看著易苗神情鄭重地問道:”兄弟,你打過大仗。你覺得我們這次會贏嗎?“
易苗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李濟成說道:”你也覺得我們贏不了。“
易苗說道:”不知道。打仗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還要看指揮官的臨場應變能力。決定成敗的因素太多了,沒打起來誰也說不準。“
李濟成說:”你說的對,本來現在就是過十天打五仗的日子,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不想那么多了,被殺死總比餓死好。“雖然李濟成沒有明說,通過這一句易苗已經知道康王的軍糧必然不多了。
接連六天,易苗白天于李濟成邊趕路邊聊天,晚上喝酒練功,六壇酒很快就消耗一空。到了第七天下午,他們來到了一大片打著康王旗幟的軍營駐地前。這里離敘遠城還有一百多里,但看樣子已經聚集了兩三萬人。易苗看李濟成一臉茫然,顯然他也不明白為何會有如此多的人在此匯集。
來到最近的營門前,李濟成大聲問道:“我乃前將軍李濟成,你們是誰的部下?”
營門里立刻出來一個隊長模樣的人,對李濟成抱拳施禮說道:“我們是裴淵將軍的部下,康王有令,見到李將軍,就讓將軍立刻去中軍帳議事。”
李濟成對隊長說道:“你可知道我的大營扎在哪里?”
隊長答道:“還在前方。”
李濟成命令:“派兩個人,一個引我去中軍,另外一個把我這些兄弟帶到我的大營。”
隊長應是,回頭去招呼人手。李濟成對駕著馬車的易苗說道:“兄弟,我失陪一下。你先和我這些親兵去我的大營等我”。
易苗點頭應下。李濟成又轉頭對身后的一個親兵說道:“你帶幾個兄弟先和易兄弟先回營,把易兄弟安排在我營帳附近住下。”親兵抱拳領命。這時隊長派出的兩名士兵也騎馬來到幾人身前分別領著兩撥人離去。
易苗住宿的帳篷就挨著李濟成的寢帳,他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抓緊時間練功了。這里也沒有人打擾他,一直到了晚飯時分,才有一名親兵送來了一碗小米粥和一些咸菜。易苗詢問李濟成是否回來,親兵說:“沒有”。
易苗吃過晚飯,點上燈,開始研究四輪馬車的設計圖。不知過了多久,帳外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易苗連忙收起圖紙。帳外傳來李濟成的聲音:“兄弟,睡了嗎?”
易苗忙回答:“沒有。”說完易苗挑開帳篷簾門走了出去。
此時,天已經黑了,營內燃燒著點點營火,李濟成就站在離他帳篷不遠的地方,一臉愁容。李濟成見易苗出來,說道:“兄弟,我們在營里走走。”說完就慢慢轉身邁步。
易苗緊走兩步來到李濟成身邊說道:“李大哥,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李濟成說:“恩,前面道路被越軍堵住了,本來兄弟你到了敘遠就可以繞城而過,現在恐怕要在這里耽誤一陣了。”
易苗連忙問發生了什么事,李濟成開始給他解釋。原來敘遠城對越國極為重要,駐守這里的并不是普通郡守或者將軍,而是一位特意從朝廷派來的戶部侍郎名叫聞嶺。據說此人文武雙全,不但會舞文弄墨,還通曉兵法。敘遠的三萬越軍全部由聞嶺統帥。當聞嶺發現康王開始切斷敘遠通向各處的道路時,就覺察到了不妙。聞嶺不但加強城防,還開始招募士兵。敘遠城內有吃不完的糧食,這對沒飯吃的百姓是拒絕不了的誘惑。不但逃亡到此的流民積極參軍,就連敘遠城中的百姓也是踴躍響應。
短短十幾天時間,聞嶺就又召集了三萬民兵。通往敘遠城的其他幾條路都不利于大部隊通行,聞嶺事先料定了康王會從這條路過來。他沒有龜縮在城內防守,而是帶著四萬人搶占了前面一個叫雙牛坡的地方,駐扎下來,和敘遠城互為犄角。如果康王從其他方向攻打敘遠城,不但要面對敘遠城內的兩萬守軍,還要面對城外這四萬士兵的進攻。如果康王從這條路前來,剛好利用雙牛坡的地形把康王大軍擋在這里讓他連敘遠城都看不到。康王帶著先前集結的軍隊已經和他們在這里對峙了兩日了。康王這邊不進攻,是因為部隊還未集結完畢,沒有必勝的把握。聞嶺那邊不進攻,是因為他們不想放棄有利地形,而且時間拖得越長無疑對聞嶺越有利。
易苗想要通過雙牛坡,棄了馬車,運用輕功夜間完全可以悄無聲息的通過。可他看到李濟成愁眉不展的樣子,就忍不住想給他出出主意,畢竟沒有李濟成,自己不會這么順利的到達敘遠城。易苗問:“明天我可以到對峙的地方看看嗎?”
李濟成說:“可以,反正明天我也要去。等我明天見過康王,再帶你去。”
易苗點點頭安慰道:“李大哥,你也別發愁,車到山前必有路。今日趕路也累了,不如早些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明天看過了雙牛坡再說。”李濟成應是,帶著易苗朝寢帳方向而去。
次日,李濟成一早就去康王那里議事去了,親兵又給易苗送來了早飯,是兩個雜糧饅頭和一碟咸菜。易苗吃過早飯后,在李濟成的大營里轉了一圈,看到普通士兵的早飯也就是一個雜糧饅頭和一些咸菜。顯然為了節省糧食,康王軍營里軍糧被限量發放了,易苗也聽到不少士兵的抱怨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