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邊走邊聊,居然聊的非常愉快。天色漸晚,他們趕到了一個設在野外的哨卡。有李濟成在,這里的士兵自然不敢再檢查易苗的馬車,反而讓出了一個帳篷給易苗居住。吃飯時,士兵貢獻出一頭野山羊給李濟成,李濟成親自烤羊,邀請易苗一同用餐。人家熱情招待,易苗也不吝嗇,搬出兩壇酒給李濟成和他的親兵們。李濟成知道易苗有酒,也知道現在的酒價值不菲,人都吃不上糧食了,還有誰拿來釀酒。
李濟成哈哈大笑,摸了一把自己雜亂的短須說道:“兄弟,你大出血呀。酒現在可是稀罕物。“
易苗說道:”酒逢知己千杯少,這些酒可能還不夠。“
李濟成說道:”白天差點讓牛禿子那廝搶了去,沒想到晚上便宜我這個大反賊了,哈哈。要知道這是給我喝的,打他二十軍棍還是打少了。“
易苗笑著說道:”我一個陳國人,管你反賊不反賊的。坐在朝堂上的不一定就不是賊,反他們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人。“李濟成笑聲更大了,震的易苗耳朵嗡嗡的。
笑完之后李濟成又說:”哈哈,自起義之后,世人都罵我們是亂國之賊。易兄弟這般說的倒是不多。“
易苗一邊給李濟成倒了一碗酒,一邊說道:”到底是誰亂的國,后世自有公論。再說了哪個開國皇帝不是從反賊做起的。“
李濟成端起酒碗,說道:”兄弟這話說的透徹,當浮一大白。“說罷仰脖把酒倒進了口中,喝完之后,大喝一聲:”爽快。“
易苗被喝聲震得直皺眉,李濟成見了訕笑道:”不好意思。咱以前是打鐵的,時間長了,耳朵不太好,說話都像吼。“
易苗又給他倒了一碗,說道:”無妨,無妨。“
李濟成端起酒碗說道:”來,這一碗,我敬你,算事為白天的事給兄弟賠個罪。“
易苗連忙給自己也倒了一碗,說:”不敢,不敢,一群新兵,不曉得軍紀也正常。“說罷于李濟成一碰,仰頭也把酒干了。
李濟成干了酒,問易苗:”兄弟怎么知道那些是新兵?“
易苗說道:”除了那個牛禿子,還有五六個人是老兵,其他恐怕都是新兵。看他們握刀,持槍的姿勢和臨敵時的神情就看的出來。“
李濟成豎起大拇指說:”兄弟眼光犀利。“
易苗說道:”在下在陳國當過禁軍,所以看的出來。“
李濟成恍然大悟,說道:”怪不得兄弟你了解那么多陳國和南涼開戰的事,原來事打過仗的。“
易苗又倒了兩碗酒,說道:”打過兩仗,來,這碗我敬將軍,感謝將軍的照顧。“
李濟成問:”哪里,哪里。那兄弟怎么不在禁軍干了?“
易苗一擺手,說道:”別提了,干的不開心,和上頭不對脾氣。一生氣,就跑到朋友的商行里干保鏢和跑腿送信的活了。自在不是?“
李濟成笑著說:”對,對,對,自在最重要,自在最重要,哈哈。”說完又灌了一碗酒到肚子里。
兩人一邊聊著軍營里帶兵練兵的事,一邊一碗接一碗的喝了起來。易苗從來沒有如此用碗喝酒,直接喝到兩眼迷離,說話也不利索了。李濟成像是喝慣了烈酒,一壇喝完,只是微醉。見到易苗喝酒痛快,從不推脫,就說:“好兄弟,酒品就是人品,喝酒如此痛快,定然也是性情中人。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易苗瞇著眼說:“我這也是拼了,要不依著你的酒量,我怕我都搶不到酒喝。哈哈!”李濟成也被易苗逗笑了,豪爽的笑聲傳遍了營地。又坐了一會兒,李濟成讓親兵送易苗回營帳睡覺。回到營帳內,易苗連忙運功納氣,一個周天之后,酒勁去了一大半。又運行了兩個周天,酒意盡去,才沉沉睡去。
次日,易苗等到帳外有了人馬走動聲,出了帳篷,梳洗一番后,再次同李濟成一同上路了。昨晚一頓酒下來,兩人相互之間多了一番親近,少了一份戒備。很快兩人就說到了李濟成去敘遠的目的,李濟成不再隱瞞,說這次出來是奉了康王的命令檢查沿途防衛和調集人馬準備攻打敘遠。提到了康王,易苗好奇的問道:“康王是個怎樣的人?”
于是李濟成就講起了康王的生平。原來這位康王李維信是越國楓葉郡人,出身寒微,家境一般,家中略有薄田。李維信的父母一心想讓李維信當官,所以不遺余力的供他讀書。他開始也算爭氣,很早就考上了童生。可是此后,李維信就如同遭受了詛咒一般,連考了十幾年,都是榜上無名。家中為了供他念書,父親和弟弟起早貪黑的種地和打零工,拼命掙錢,即便如此家中還是毫無余財,連給他們兄弟娶媳婦的錢都沒有。也許是黃天不負有心人,李維信在三十五歲時,終于考上了秀才。如此一來,族中歡騰,家里也總算見到了翻身的希望。因為有了秀才的功名,家中的田產就可以免稅了。過個一兩年,生活總會好起來。而且李氏宗族對他們家也開始另眼相看,對劉維新家里也開始多有照顧。
本以為未來的日子會順風順水,誰知道卻是福無雙降。李維信考中秀才不到半年,父母就先后生病離世,為了給父母治病,李維信和弟弟連家中田產都賣了。沒了田產,弟弟只能在外打零工,李維信這個秀才自然是不能出去做工的,依然準備考舉人。父母去世后,去市場買菜的活,就只能由他來做了。可是去多了,李維信就發現市場里盤踞著一群地痞無賴,他們不但強買強賣欺負擺攤的商人,還每月向他們強行收取保護費。李維信也許是讀書讀多了,不但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還有些一根筋。想想能考十幾年秀才不放棄的,不是一根筋也辦不到。
了解了詳情,他跑到縣衙里去告狀。縣令聽了他的控訴,說告狀需要人證物證,便打發他走了。之后的一個月里,李維信天天到集市里勸說攤販去縣衙給自己作證。誰知道不但沒人響應他,后來只要他去集市上,攤販們見到他都跟躲瘟疫一樣躲著他。找不到證人,李維信就等,等到無賴欺負人時,他馬上跑到縣衙去找班頭到現場抓人。可是那些班頭衙役哪里會不知道菜場有無賴,集市里收的保護費自然會有他們一份。每回李維信來報案,衙役們就一邊拖住他,一邊派人去給市場里的無賴報信。拖夠了時間,衙役們才隨他去了幾次,自然是毫無所獲。其實要不是因為他是秀才,衙役們早都把他轟出去了。
受了幾次挫折,其他人早就放棄了,但是李維信卻不放棄,依然堅持去勸說攤販。無賴們知道了李維信的所作所為,派人謾罵威脅,不起作用。后來無賴頭頭氣不過,干脆在集市上當眾用板凳把李維信的胳膊給打斷了。這一下,不得了了,秀才被人當街打傷,在縣里不算小事,縣令不得不處理此事。為了讓李維信以后不再來縣衙糾纏,縣令順便把無賴收取保護費的事情一起處理了。無賴頭頭被投入大牢,家財充公,其他無賴也都被罰了錢。李維信也得到了醫療費的賠償。
縣令以為這樣,耳朵根子因該可以清凈了,可李維信卻覺得這樣處理不公,依然不依不饒。縣令問李維信如何覺得不公,李維信說:“無賴的錢都是坑害攤販的,縣令把錢充公了事。這樣處理,好比是小偷從百姓那里偷了錢,強盜又把錢搶走了,被偷的百姓最終還是受害。”
見到李維信把自己比作強盜,縣令再也沒有好氣,說了一句:“本官是依律而行。“就派人把他趕了出去。
李維信仍然時不時的去找縣令理論,都被擋在了縣衙外。他找集市中的商販,希望他們能集體去縣衙前聲援自己。可是這一幫連無賴都不敢反抗的商販,哪里又有膽子去縣衙鬧事。李維信胳膊還沒全好,又碰到了一件事,最終改變了他的后半生。這天,他走在大街之上,看到一名華衣公子醉酒騎馬而行,擱到現在就叫醉酒駕駛。可能喝的實在太多,公子在馬上沒有坐穩,直接摔在一名路過婦人的頭上,導致那名婦人頭部撞地,還斷了兩根肋骨。好秀才李維信立刻又去報了案,縣令見到又是他,自然沒好氣,推脫公務繁忙,明日再審。
次日倒是開始審理了,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維信從證人變成了被告,被告變成了證人。受害者和證人都指證他過失傷人。李維信當然不服,當堂指證證人才是過失方,于是他成功的贏得了另外一條罪名,誣告他人。這一場官司下來,李維信不但要賠償被告,還因為德行有失,被學政剝奪了秀才的功名。最為諷刺的是作為作案工具的馬匹也被充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