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女人的心思

當看到一個女人總是任勞任怨、飽受折磨時,心里就會感到難受。這種情感有時帶著傾慕,有時也會變成厭惡。當然,這種變化也是因時因事因人而異的。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情感一般都源自男性,也可以說是作為一個男人所應該具備的慈悲心腸吧。不過,事情并非絕對,例外也是有的。例如,自小我們就知道弗羅倫斯·南丁格爾這個人。書中說她是一位勇敢的女性,懷著慈悲的情懷。她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奮不顧身,四處奔波,舍己救人,完全是個完美的圣母形象。可是,你要是讀過英國作家伍德翰姆·史密斯所寫的《南丁格爾傳》,就會知道南丁格爾是一位性格倔強、占有欲強、理性并且極具政治抱負的女性。她的這些性格特征,與我們從小所熟知的南丁格爾可謂大相徑庭。每當想到她是一位臉色冷峻,即使遠離家鄉奔赴戰場也不動聲色的女性時,我的內心深處除了僅有的一點敬佩之外,就再也沒有憐惜之情了。她是個具有堅強意志力與強大占有欲的女人,但從不流露哪怕是一丁點的和藹可親,始終堅持以極其率真的姿態去從事偉大的事業。我想,這樣刻板的女人,這種過于嚴肅的表情,怎么會有吸引男人的魅力呢?恕我直言,即使南丁格爾長相出眾又怎樣?我這樣說,也許有人心里會感到不快,但我只是就事情的另一個側面做出的判斷,并非無理取鬧。我也并不是說像她那種外表熱情高漲、內心充滿博愛的人有什么不好,但是,要是能夠既有博大的胸懷與堅強的外表,又有柔軟細膩的內心世界,能夠真切地讓人感到溫馨的話,豈不是更加完美?我這樣說,是表達了男人們的一種向往,雖然有點魯莽,卻也不失為男人的可愛之處吧。

類似于南丁格爾這樣強勢的西方女性,與傳統東方女性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她們既具有冷靜的外表,又能夠表現出滿腔的熱情;既具有極大的占有欲,又具備敬業的精神,還充滿著神圣的慈愛。我想,正是因為她具有這種獨特的個性,才成就了一番偉業。而我之所以對此表現出難以理解,是因為我終究是個凡人,不可能達到她那種圣人般的境界。更何況,她作為一名女性,缺乏我欣賞的“柔性”這種女性特質。在這一點上,東方女性往往比較懂得變通——她們在具備柔性的同時,也不缺乏剛性,明事理識大體,不會在小事上糾結。簡而言之,東方女性更看重禮教,很多淪為死守儒家教義的犧牲品;而西方女性則更加理智,社會性更強一些,偶爾還會泄露一點憂傷的情懷。英國的勃朗特三姐妹[1]是家喻戶曉的作家,具有轟動的社會效應,也可以說是南丁格爾這一類型的女性吧。這么一比較就不難看出,東方女性是家庭式的,產生的社會影響一般都比較小。

《日本西教史》[2]所記載的細川忠興夫人[3],可以算是東方女性中值得標榜的代表人物。她精通拉丁語、葡萄牙語,38歲那年為了丈夫的前程而自殺,結束了短暫的一生。毫無疑問,她是一位深受西方思想浸染的天主教徒,西方式修養的熏陶早已滲透到了她靈魂的深處。她性格開朗,同時又蘊藏著剛強與理智。盡管如此,最后她還是做出了為細川家族犧牲自己生命的選擇。她的這種大義和氣概,令丈夫深受感動,也令后人肅然起敬。也許,我這樣評價細川忠興夫人顯得有些平淡。雖說一個女子的殉情故事被當作“守禮教”的烈女節婦來表彰,確有不妥之處,可是,這個凄慘悲壯的故事還是很能打動人們心弦的。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吧。中國的文化不但與西方之間存在著差別,與日本也有所不同。我學識不深,具體也說不清楚,不知道中國社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愛面子”這種風俗的。不過,可以想象得出來,這種風俗的形成一定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就說孔子在《論語》里強調的“禮”吧,雖說不像荀子時代那樣帶有濃厚的哲學色彩,可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面子”的意思吧。也可以說,所謂“面子”,就是表示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那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論語》就是簡簡單單,且十分明了地規范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道德標準的一部書籍。在《憲問篇》中寫道:“上好禮,則民易使也。”何晏注解曰:“民莫敢不敬,則民易使也。”也就是說,只要為政者顧及“臉面”去行政的話,老百姓也就自然會尊重他們的所作所為。這樣互相尊重的精神可以讓事情進行得更加順利。的確,在中國社會里,從孔子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這種政治上的理念是始終如一的。

所謂的“面子”,就像錯綜復雜的蜘蛛網一樣,有時候能使棘手的事情變得簡單,但有時也會使簡單的問題變得棘手。“面子”這個東西,也是中國人判斷道德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封建社會中國式的烈女節婦,若用中國獨特的倫理觀去解釋,就好理解了。例如,孟母“斷機教子”這個故事,說的是孟母為了教育經常逃學的孟子讀書不可半途而廢,而折斷織布機梭子。的確,我們從這個故事中能夠看出孟母對孟子的殷切期望,可她竟因此而前前后后搬了三次家,這是不是也反映出這位母親強勢的性情,以及非常在乎“面子”呢?當然,這個“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許是虛構的。那么,編故事的人一定也考慮到了孟母的“面子”問題。這位母親不但希望兒子有所成就,同時還在乎自己的“面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孟母的故事是中國特有的道德觀念的一種體現。

在中國的戲劇作品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各種不同的貞婦形象。雖然這種現象不只限于中國,但在中國,“貞婦”這個詞語中所含有的“面子”因素卻是獨一無二的。對于中國女性來說,“貞節”是非常被看重的一種品行。與此同時,人們還十分注重“面子”這個東西。或者說,無論在怎樣的困境里,只要妻子能保住丈夫的“面子”,那是一定會被大力頌揚的。由元曲《薛仁貴榮歸故里》雜劇改編而成的京劇《汾河灣》,就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有男子薛仁貴,與妻子柳迎春一直過著苦日子。后來,從軍離開家鄉十八年的薛仁貴功就名成,被封為平遼王。當時,榮歸故里的薛仁貴正急匆匆地行走在回家路上,在汾河邊上遇到了一個打獵的少年。不幸的是,薛仁貴為了射擊猛虎誤殺了少年……回到家中,妻子柳迎春做夢也不敢想象眼前這個氣宇軒昂的男人就是自己那曾經貧賤的丈夫。而薛仁貴卻借機百般調戲妻子,想方設法試探妻子是否守節。

薛仁貴:夫人,你那丈夫雖身在軍營,可揮霍無度,欠下了很多債務,為了還債把夫人你也……

柳氏:把我怎樣?

薛仁貴:把你也賣給別人了。

柳氏:哪能有這種事情啊。

兩個人爭論半天,柳氏憤憤不平,最終得知面前的男子就是自己闊別已久的丈夫,內心驚喜交集。突然,薛仁貴看到門前放著一雙男人的鞋,便對妻子起了疑心,又開始對妻子盤問一番。妻子告訴他,早在十八年前,薛仁貴從軍走后,自己就生下了一個男孩,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細問之下,薛仁貴得知在汾河邊誤殺的少年,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說到這里,夫妻二人大驚失色,急忙向汾河灣趕去……

劇情到這里就結束了。這部戲主要講的是薛仁貴的妻子柳氏嚴守貞節,并且,由于妻子的嚴守貞節,薛仁貴也很有“面子”。對此,薛仁貴感到無比喜悅,柳氏也獲得了平遼王夫人的尊貴地位。這部戲告訴我們,在“面子”的背后永遠存在著一種看不到的忍耐。也有人批評這部劇,說它是在剝奪女人的尊嚴。盡管后來中國擺脫了封建統治,邁進新時代,可中國人依然十分重視“面子”,有時甚至會為了“面子”受盡委屈。最讓我深感吃驚的是,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社會制度怎樣變化,這種“面子”意識似乎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的基因里,而且還被作為一種美德而廣為傳頌。

還有一出名叫《三娘教子》的戲,是老生與青衣之間的對口說唱。我很喜歡這出戲。戲劇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有個名叫薛子奇的商人,家里有一妻二妾。一次,他在遠離家鄉的行商途中遭遇劫匪,錢財失盡,無法回家。家人不知真相,只是聽傳聞說丈夫已經亡故。聽到這個消息后,大夫人張氏與二夫人柳氏都改嫁了他人,只有三夫人王春娥養育著柳氏的子女,帶著家里的老仆艱難度日。在艱難困苦之中,王氏始終把柳氏的孩子當作親生骨肉般疼愛,并且嚴加管教,使他長大成人。后來,薛子奇脫離了困境,功成名就,回到家中,得知三夫人王春娥竟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狀元郎,喜不勝喜。這出戲描述的是王春娥的貞婦氣節,雖然撫養的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可始終盡心管教,終于將其培養成才。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支撐王氏如此付出的,依然是那個不可忽視的“面子”。薛家原有一妻二妾,同住一個屋檐下。大夫人與二夫人以為丈夫已經去世,沒多久就各奔前程,二夫人柳氏甚至拋下自己的親生骨肉——那個出生不久的男嬰。留下來的只有王春娥與被拋棄的男嬰,還有老仆人。雖然日子過得清苦,可三人同甘共苦,并將二夫人的兒子養大成人。這對二夫人柳氏來說,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相比之下,三夫人王春娥的行為完全不同于其他兩位夫人,掙足了“面子”而深受世人的敬仰。我們在觀看這類戲劇時,只有理解了這一層,才可以真正體會到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情結。如果在理解烈女節婦的劇情時,不考慮“面子”因素的話,那這樣的理解是不成熟、不深刻的。

注釋

[1]勃朗特三姐妹:《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以及《艾格妮絲·格雷》作者安妮·勃朗特,這三姐妹均在英國文學史上留名。

[2]《日本西教史》:法國神學家讓·克拉塞特編寫的近代宗教書籍。1913年由日本時事匯存社出版發行。

[3]細川忠興夫人:即細川伽羅奢(1563—1600),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吉利支丹女子,是明智光秀的三女兒,細川忠興的正室。38歲時,她以自己的死促成了丈夫細川忠興加入東軍的決定。之后,忠興將她的遺體葬于大坂的崇禪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抚顺县| 合川市| 阿拉善左旗| 谷城县| 辽宁省| 卫辉市| 内丘县| 会泽县| 乃东县| 吴川市| 临江市| 大兴区| 宝鸡市| 武安市| 商南县| 顺义区| 安化县| 历史| 和平县| 丰原市| 崇文区| 乌拉特后旗| 海兴县| 松潘县| 沙洋县| 宁远县| 华蓥市| 外汇| 和林格尔县| 长春市| 罗源县| 湛江市| 焦作市| 长乐市| 政和县| 常宁市| 郎溪县| 友谊县| 民和|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