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控制:不持觀點的方法論
- 簡貴來
- 865字
- 2022-05-07 18:48:18
三、杠桿的撬動
為什么泡沫會持續數年而不是幾天或幾個星期?人們會對經濟的樂觀前景形成樂觀情緒,相信新的技術將促進經濟轉型,并且帶來永恒的利潤,而大家也都認為從新技術的產生到實現繁榮的過程非常漫長。在貨幣擴張的杠桿作用下,資金成本下降,更多的投資可以長期獲利,這反過來又會激勵更多泡沫的產生,直至一發不可收拾。
通俗的說法是:低利率給投資者挖了一個坑。
杠桿的作用和借貸的便利放大了泡沫,但泡沫何時破裂卻是非常難以預測的。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固有特性導致人們不能理性預判并把握事物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受所有參與者的情緒影響的動態反應。信息具有鏈式反應和橫向擴展的特征,人們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他們的自我推斷,或者可以稱為臆斷,而不是完整而準確的信息。如果人們可以預測未來的轉折點,投資者就會將操作的時間提前,但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路人效應”,大部分人的操作自然會改變現在的局面,于是轉折又變得無法預測了。
樂觀的預測自然導致人們放大金融杠桿的作用而累積更多的風險。在悲觀情緒下,投資者也可能反應過度,導致業務萎縮和投資損失。個體的損失是小事,但個體行為的連鎖反應會造成規模化影響,加速轉折點出現,甚至誤傷整體。
產生泡沫的原因和推動泡沫“繁殖”的力量千千萬萬,但杠桿的撬動和放大作用對于泡沫的產生和推動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經濟學家一直在關注杠桿的作用機制。
杠桿是把雙刃劍。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一些國家加杠桿落下了極其糟糕的名聲,這場危機就是過度加杠桿的冒險行為導致的。滑稽的是,這場危機快速結束的功臣還是金融杠桿。量化寬松的手段很快掩蓋了金融危機的表象,但背后隱藏的實質問題怎么解決往往不在當時決策者的考量范圍內。事實證明,不考慮長期利益的治理手段一定會導致長期的后遺癥。
但危機來勢洶洶的時候,哪一個經濟治理者能夠放棄快速見效的方法呢?
杠桿具有明顯的放大效應,不同的經濟態勢下杠桿的“支點”位置不同,放大能力也不同。其中的關鍵是社會預期和金融杠桿的組合。預期的改變會大規模加劇經濟的擴張或萎縮,金融政策的放大效應會影響經濟運行,并超越具象要素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