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濟控制:不持觀點的方法論作者名: 簡貴來本章字數: 585字更新時間: 2022-05-07 18:48:17
六、危機并不爆發
經濟泡沫的破裂會導致經濟危機,可能表現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相對通貨膨脹而言,通貨緊縮更容易導致經濟危機。
對付通貨緊縮的辦法看上去很多,但真正對癥的、具有建設性的辦法卻寥寥無幾。這既受理論學派選擇的影響,又受執政者政治利益考量的影響。
因此,我們還是要搞清楚什么帶來了經濟繁榮,又是什么導致了經濟蕭條。
回到2008年,很多國家均采取了救市政策,結果如何?在這場發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和美聯儲迅速實施了量化寬松政策刺激經濟復蘇。經過一年左右,救市有所成效,但經濟還是出現了長期低迷。到了2015年,美聯儲認為經濟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苗頭,采取了9次加息措施。到了2018年,是加息還是降息,是防止通貨膨脹還是防止通貨緊縮的爭論又甚囂塵上。剛剛停下了加息的腳步,經濟就開始萎縮。2019年的7月,美國當局又選擇降息刺激經濟。貨幣變成了天平上的砝碼,不像是經濟的血液了。
一次危機對經濟和消費能力的傷害絕不是簡單的政策調整可以撫平的。經濟控制過程包括輸入、調節、反饋、輸出,存在著衰減和變異的可能,并非一調就靈。
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泡沫不會破裂,危機不會進一步惡化,這是現代經濟的特點。除了政府“看得見的手”在調控外,不容置疑,市場基本要素在經濟規律作用下以“看不見的手”調節著經濟的運行。但兩者之外,我們能否站在更加宏觀的視角,用輸入、調節、反饋等控制工具減輕經濟要素的波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