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濟控制:不持觀點的方法論作者名: 簡貴來本章字數: 749字更新時間: 2022-05-07 18:48:16
五、貨幣之水
許多問題的根源都在金融。但經濟一出現問題就指責金融也是偏激的。沒有金融之水就不會有經濟的血脈,洪水之禍錯不在水。
經濟學有一個共識:泡沫是貨幣現象。一般情況下,貨幣資本在總量穩定的前提下,在實體與虛擬兩個市場發生了重新配置,從實體部門大量外流的貨幣資本推高了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水平。有人說貨幣是萬惡之源,可能就是站在這個角度說的。
前面講過,我國的泡沫是貨幣資產泡沫和實物資產泡沫的混合體。泡沫作為整體經濟運行的評估指標,是覆蓋在整體經濟運行之上的“云平面”。泡沫“云平面”之下山頭林立,突兀不平。想搞清楚是幾個山頭支撐著“云平面”恐怕不可能。事實上,想說清楚經濟泡沫的源頭和起點是不現實的。我們想知道房地產、金融、股市泡沫的來龍去脈,甄別貨幣、政策、消費心理、投資、出口等關聯因素是非常困難的。產業相互關聯,互為因果,就像一個生命體血脈相通、臟器相連,你可以研究每一個臟器的問題,但也要看它們之間的影響,尤其是像“泡沫”這樣的“病”,要從大處著眼,綜合施治。
實踐中,政策類經濟學家總是使用微觀經濟學理論去定義、評估并推論泡沫的規模及危害。但如果拘泥于微觀量化就會出現過度假設,而假設過度就顛覆了假設的前提。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研究成果說的頭頭是道,但往往不符合實際情況。
無論如何鑒定經濟泡沫的來源和特征,我們都能時時刻刻感受到泡沫的存在。
有些理論推崇亞當·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由市場機制,主張以市場的力量自我修復經濟波動、抑制泡沫。但這些理論在危機面前顯得有點無奈,“看不見的手”再好,都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味。行政的力量直接而快速,所以在面臨危機時,大家還是主要指望凱恩斯理論。然而,事情總是這樣:解決了過去的問題,新的問題又會形成,歷史總在循環往復中前進。
“看得見的手”操作的還是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