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
- 姜興宇等
- 637字
- 2022-05-07 19:04:19
1.2 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再制造技術是實現再制造產業化的重要支撐,是一個國家再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國內外對再制造關鍵技術的研發高度重視。歐美國家的再制造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2005年全球再制造業產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的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已達到750億美元,其中汽車和工程機械再制造占2/3以上,約500億美元。
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再制造技術已基本成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再制造設計:針對重要設計要素進行研究,如拆卸性能、零件材料種類、設計結構與緊固方式等。
2)再制造加工:對于機械產品,主要通過換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來恢復零部件的性能[4]。
從現有的國內、外文獻與專利報道來看,大多數再制造技術是在原創技術基礎上結合再制造產品的特點和要求,經過改進和調整的衍生技術。兼顧各類技術的重要性和典型性,主要有11項國內、外重點研究的再制造技術,包括激光熔覆、等離子熔覆、堆焊熔覆、感應熔覆、高速電弧噴涂、等離子噴涂、火焰噴涂、納米復合電刷鍍、表面噴丸強化、超聲清洗、無損檢測等技術。其中,修復成形與加工技術又可分為熔覆層、涂層和鍍層三大類[5]。
面向2030年,再制造發展在技術層面將滿足更高的要求,再制造技術呈現五大發展趨勢:“綠色、優質、高效、智能、服務”[6]。未來將要重點發展的再制造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再制造設計技術、再制造系統規劃技術、再制造拆卸與清洗技術、再制造損傷評價與壽命評估技術、再制造成形加工技術、再制造標準體系技術等(見圖1-1)。
圖1-1 未來重點發展的六大關鍵再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