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與融合:重新定義汽車產業
- 紀雪洪等
- 1016字
- 2022-05-07 19:14:16
闖入汽車產業
2003年1月,比亞迪宣布以2.7億港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廠,開始進入汽車行業。
這一決策使比亞迪從公眾并不熟悉的企業,開始成為大眾熟知的企業。但在當時,多數人并不看好比亞迪在汽車行業的前景。更有甚者,某外部投資人威脅王傳福,如果比亞迪收購秦川,那么他們將瘋狂拋售比亞迪股份。
“胸有驚雷,面如平湖”,王傳福對此淡然自若。當月23日,比亞迪宣布完成收購計劃。比亞迪迎來基金機構“洗倉”,兩天內,公司市值蒸發近27億港元,而且后續跌幅加劇。
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王傳福始終堅信:比亞迪完全有能力制造汽車。王傳福認為,汽車產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對于比亞迪來說,制造汽車只不過是“造一節大號電池”。
王傳福認為,汽車制造等傳統產業在某種意義上并不是一個高科技產業。他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手機產業才是真正的高科技產業。“手機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攝像頭、LCD、精密塑膠……哪個都比汽車零部件的難度要大得多。”既然比亞迪在手機零部件行業里可以叱咤風云,那么,造車又何懼之有呢?
很多人沒有想到,王傳福在汽車行業又成功了。
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比亞迪橫空出世,展示出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F3作為比亞迪的第一款自主研發車型,于2005年4月下線。此后,比亞迪汽車產品依靠良好的性價比,逐步打開市場,整體銷量到2010年逐年提高。
股神巴菲特在2008年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當時以8港元認購的比亞迪股票,次年收盤價竟然達到41.65港元。這讓巴菲特獲利頗豐。巴菲特曾說過,比亞迪不成功,那才是令人驚訝的事。
但是,汽車行業的確不是一個普通的行業。王傳福的比亞迪創新之路,并未如之前他所預料的那樣一帆風順。從2010年的經銷商“退網風波”,到2011年原銷售總經理夏治冰離職,再到中期業績大幅下滑、裁員風波爆發,這一系列問題都傳達了一個信息:比亞迪的戰略轉型迫在眉睫。
比亞迪2005—2016年的汽車銷量
“我們確實犯了很多錯。”王傳福嚴于解剖自己,坦然承認:“第一是渠道發展過多、擴張過快,太關注渠道的數量,而忽略了渠道的質量;第二是我們的品牌宣傳還很欠缺;第三就是在品質方面沒有做好。以往做代工產品能做好,為什么汽車做不好?這是我們要反思的問題。”
為此,比亞迪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年的戰略調整,目標是優化管理團隊和經銷商網絡,加強品牌設計,將比亞迪汽車的發展由之前以銷售為主導回歸到以產品的品質為主導。
過后看來,這些調整讓比亞迪汽車“觸底反彈”。2013年上半年,比亞迪汽車銷量突破26萬輛,同比增長26.16%。
- 壓力與共生:動變中的生態系統與近代東北農民經濟
- 重識鄉土中國
- 基于供應鏈合作的農—企關系研究:理論、實證與應用(云南財經大學前沿研究叢書)
- 精益開發實戰:用看板管理大型項目
- 2009~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狀況與發展趨勢
- 市場化進程中青藏高原草場使用和管理的制度變遷
- 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績效研究
- 湖州市“三農”發展報告(2018):鄉村振興戰略選擇及實踐探索
- 產業網絡集成創新與政府作用的研究
- “兩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研究
- 中國信息通信業出海國別研究: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市場選擇
- 我國醫療旅游理論與實踐
- 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
- 汽車保養與維護
- 中國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主要標志與戰略研究(CCIEE智庫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