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與融合:重新定義汽車產業
- 紀雪洪等
- 594字
- 2022-05-07 19:14:16
電池大王
比亞迪的事業起始于電池行業。20世紀90年代,充電電池市場基本被日本企業壟斷,中國企業只能從日本購買電芯進行低成本的組裝。
1993年以后,日本企業開始從低附加值的鎳鎘電池生產轉向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生產。當時,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擔任主任的王傳福,敏銳地察覺到中國市場對電池與日俱增的需求。在他看來,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做出大事業。誰也沒有想到,1995年,他毅然辭職,從親戚手中籌借了250萬元,領著20個人在深圳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一頭扎進了手機電池行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日本競爭對手由于電池市場價格下降了20%~40%而出現了大幅虧損,比亞迪卻利用這一機會將銷售量提升了90%。此后,比亞迪1997年開始研發鎳氫電池,到1997年批量供貨,當年銷售量達到近2000萬只。
2000年,比亞迪進入鋰電池生產領域,通過改進鎳氫電池的生產設備,生產出低成本的鋰電池產品,成本僅為日本同行的1/3。
到2002年,比亞迪已經成為國際電池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用了不到7年時間,比亞迪躋身世界電池企業行列。2008年,比亞迪鎳鎘電池全球產量第一,鎳氫電池產量第二,鋰電池產量第三。
利用在電池領域同摩托羅拉、諾基亞的合作基礎,2002年比亞迪投資2億元,開始進入手機零部件的制造。從最初的機殼和鍵盤到液晶顯示屏和印制電路板,從單純的制造和代工到設計產品,比亞迪依靠良好的產品質量、較低的成本和優質的服務,在手機和IT市場上贏得了信譽和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