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咨詢中聽媽媽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對孩子的不滿,全是孩子的毛病,向我尋求解救孩子的秘方。現在孩子的好多問題,實際就一句話:父母不滿意,隨之而來的就是批評、指責、抱怨。父母之所以來咨詢是因為不接納孩子,比如說不接納孩子成績不好、動作慢、磨磨蹭蹭等。我發現接納孩子是父母最難做到的事情。
有父母問:難道他成績不好我接納他成績不好嗎?告訴他成績不好沒關系嗎?他磨磨蹭蹭,我也可以跟他說沒關系嗎?磨蹭不是壞事嗎?“接納”是不是就是接受、默認,不立規矩了?接納并不代表無原則縱容。接納孩子目前讓你不滿意的狀態,是尊重、理解孩子,并不等于贊同。
接納是當你成績不好的時候,我不指責你,我接受你目前的成績,但是我要幫助你把成績搞好,這就是接納。我們接納孩子的行為是指:不因為這個行為就否定、評判孩子,但是絕不是任由孩子的行為發展下去。千萬不要說“我接納孩子所以就得由著他去”,那是順從,是嬌慣。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已經發生的行為,可以讓孩子放松下來,然后再一起去改變,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不需要說教,孩子亦知道自己的行為并不正確。當因為一時氣憤做了自己也知道不正確的事的時候,有機會去改正是讓人感到充滿希望的。
接納情緒和感受,無條件接納的是情緒和行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行為本身。如果一個孩子不停地哭鬧,你知道他是困了,那么你會更有耐心一些。也就說,如果你知道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那么我們就可以做得更接納一些。但是很多時候,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到,這個通道有時候不是那么清晰,這就需要回到信任的基礎上。
孩子寫作業,才寫了十幾分鐘就跟你說:“媽媽,我累了。”你會說什么呢?你一定會說:“這么快就累了。不行,沒到時間,不能休息。”這是對孩子的不接納。也許孩子真的累了,也許孩子并不累,只是不想學習而已。不管是什么情況,我們都可以以接納的方式讓孩子繼續學下去。你可以跟他說:“是嗎?你累了。這樣好不好,我們再學習十分鐘再休息,你一定能做到。”你看,同樣是不讓孩子休息,但你如果用接納的方式說的,效果就不一樣。
一個媽媽說,孩子的奶奶回老家了,孩子每天都哭,剛開始哭一次兩次,也可以理解。但時間長了,媽媽就覺得孩子有心理問題,值得這樣天天哭嗎?有時候走在路上就突然哭起來。媽媽告訴孩子說:“奶奶是不希望你哭的,所以為了奶奶開心,你不能哭。”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哭的不接納。認為孩子哭一次兩次是可以的,超過這個次數就多了,就是有問題的。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對孩子的哭接納一些,認為孩子哭是正常的,同時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想一些辦法幫助孩子,如可以在想奶奶的時候打電話或看奶奶的照片等等。
我聽到一個爸爸這樣對女兒說:“爸爸不是不讓你哭,但是你有事的時候哭,沒事就不要哭,沒事也哭就不像話了。”孩子沒事能哭出來嗎?在大人眼里,很多事都不是事,所以會覺得孩子沒事也哭。最后孩子只能忍著不哭。還有一個媽媽說:“值得的哭,不值得的事不要哭!”孩子怎么判斷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
孩子們連和我們爭論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們高高在上,我們的人生經驗比孩子多,我們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理解的人生講給孩子聽,自以為正確。我們用這些道理來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然后指責他們的行為。事實上呢,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別人的理解,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認可。
當孩子不能達到我們的期望,才是真正檢驗“真愛”的時候。當懷揣著望子成龍的心面對讓自己失望的孩子的時候,這是一個挑戰。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一句十分深情的話: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納你,而且不給你設任何條件。爸爸媽媽愛你本來的樣子,接受你做不到的時候,依然是我們最愛的孩子。真正的無條件地接納,是我們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大愛。無理取鬧的孩子,他們往往在接受“無條件接納”(共情)后,才能接受“批判”。
站在孩子的角度剖析問題,理解他們。這時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我們錯怪了孩子。曾有這樣一個視頻:一位記者采訪一些父母和他們的孩子。記者問父母:“如果給您的孩子打分,您會打多少分呢?”爸爸媽媽們一個個開始細數起孩子的不足之處,然后遲疑地回答:“7分吧”“8分”“我覺得5分吧”……當記者問起正在玩耍的孩子們:“如果讓你給爸爸媽媽打分,你會打多少分?”孩子們揚起稚氣的小臉,驕傲地回答:“嗯,10分”“我給媽媽10分!”……
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長眼中,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不滿意自家的孩子;我們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卻很少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我們總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孩子;我們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卻沒看到孩子對自我的超越。
常常能聽到父母們說這樣的話:究竟要我說多少遍你才聽?你看看×××,再看看你自己!你就不能用點兒心?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上課都在干什么?你再這樣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哭什么哭,哭能解決問題嗎?
每個不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做父母的,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發現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處。
無條件接納,是一條自我修行的路,是一條自我成長的路。承認孩子的不足,學會合理地接納孩子。接納你的孩子,孩子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