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精神病學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漢(Fredric Wertham)在《星期六文學評論》(Saturday Review of Literature)上撰文指出,漫畫對兒童有負面影響,助長青少年犯罪,之后漫畫書遭到了抨擊。1954年,他又出版了一本名為《誘惑無辜》(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的書,發(fā)起反對漫畫的運動,并抨擊那些以恐怖、犯罪和戰(zhàn)爭為主題的漫畫。弗雷德里克·魏特漢尤其痛恨超級英雄。美國參議院甚至舉行聽證會對漫畫書發(fā)起調(diào)查。自此之后,漫畫出版商紛紛開始自我約束,正如電影行業(y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遵循《海斯法典》(Hays Code)一樣。《海斯法典》即《電影制作法典》(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是美國電影制作人幾十年來自愿遵守的規(guī)則,對電影題材及其表達方式進行限制。總之,漫畫書的受歡迎程度急劇下降。馬丁·古德曼手下漫畫部門的銷量從1953年的每月1500萬本下降到1955年的460萬本。為了生存,馬丁·古德曼開始削減成本,并大量限制其出版內(nèi)容的商業(yè)交易。有一次,他甚至命令斯坦·李解雇手下所有員工,只留下斯坦·李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