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傳統生產要素支撐經濟發展的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在此新形勢下,以新一代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數字經濟有效帶動了生產力的提升和生產關系的調整,并助力了中國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經濟版圖,啟動了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十四五”規劃提出,全面加快數字化發展,數字化轉型是生產生活和治理的主要變革方式,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所占GDP[1]比重將提高到10%。作為數字經濟的主攻方向,未來應著力從戰略、技術、數據要素、數字治理、政企合作等方面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

一、數字經濟啟動中國經濟轉型新引擎

2020年是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能“逆流而上”保持正增長,與數字經濟日益發揮的經濟效用緊密相關。

數字經濟指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在技術層面,其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則包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購物等新消費業態。

過去幾十年,勞動、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從封閉的農業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國之一。中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3.89%。然而,隨著投資回報率大幅下降、人口紅利減少、資源利用率下降、環境污染成本上升等問題凸顯,依靠傳統生產要素驅動的勞動密集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經濟增長放緩。數據顯示,2010—2020年,中國GDP增速持續下行,從10.6%逐步回落至2.3%,下降了8.3個百分點,而此前十年則基本維持在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這表明傳統增長模式已很難支撐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

在新形勢下,破解土地、資本、人力要素瓶頸的關鍵在創新。知識、技術、管理和數據等形成全要素生產率的投入要素,對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愈益顯著。我們應從過去過度依賴勞動、土地和資本的模式中跳脫出來,積極發揮數據等要素的作用,推動建立技術密集型的新增長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還首次把“數據”增列為生產要素,提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座,直接孕育和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為新產業、新模式帶來無限可能,使數字經濟得以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有效帶動了生產力的提升和生產關系的調整,助力了中國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經濟版圖,啟動了轉型發展新引擎。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也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2]

特別是2020年以來,數字化進程加快,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業態、新模式迸發,推動了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在政務、金融、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推行“非接觸式”服務,推行智能生產、遠程辦公、在線消費等數字化生產和生活方式,這吹響了傳統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沖鋒號。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1981億元,同比下降3.9%,網絡銷售持續保持逆勢增長,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17601億元,同比增長10.9%。

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從中央層面到地方全面推進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投資,即“新基建”。根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的測算,2020年新基建的七大重點領域投資總規模約為1.2萬億元。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模式,為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提供了保障,為中國經濟增添新動能創造了積極條件。

數字經濟規模快速擴張,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國民經濟結構,提升了國民經濟發展效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按照可比口徑計算,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高出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吸納就業能力也顯著提升,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2014—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已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從全球來看,2018年,全球47個國家數字經濟總規模超過30.2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40.3%。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美國蟬聯全球第一,達到12.34萬億美元。中國保持第二大數字經濟體的地位,規模達到4.73萬億美元。

數字經濟有利于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突破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發展瓶頸;有利于帶動中國經濟提高科技成色,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啟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中國應發揮自身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興產業集群優勢,推動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

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產業數字化的核心是以數據為核心要素,以科技為支撐,以提高生產效率為主線,對產業鏈的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再造,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在產業數字化時代,每一個行業都值得再造,這種巨大勢能,更是中國經濟突破增長瓶頸和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第一,產業數字化加速經濟內外循環。數字化能提高生產效率,助力產業結構調整,為構建中國雙循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一是物流行業數字化有助于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打通雙循環“堵點”,暢通商品流通;二是數字化后,各行各業生產效率提升,有助于加快產品流通,促進商品消費;三是數字化將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有助于形成更多“智能制造”品牌,進而提升中國品牌的海外競爭力,促進外循環。

第二,產業數字化推動技術遷移。技術是推動產業數字化的核心“武器”,正是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中國才迎來了新一輪數字化浪潮。同時,行業競爭加劇、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以及在居民消費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各行各業對技術創新需求迫切,進一步推動了技術更迭和遷移。比如,信息技術從2G逐漸發展到今天的5G,數據成為新的生產力。

第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資產化相輔相成。產業數字化的核心是數據,“技術+數據”合力激發新的生產活力,推動產業升級。數字資產化是通過數據收集、存儲和處理,進而將數據變現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產業數字化為數字資產化提供更多的技術和數據,數據資產化反過來作用于產業升級,比如,以數據為生產要素推動商業創新。

事實上,發達國家已推出多項重大戰略,推動產業數字化。美國占據工業和信息產業的全面優勢,擁有物理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信息安全等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可以為傳統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產業數字化水平全球領先。德國則在機械、電子、自動控制和工業管理軟件等方面擁有較大優勢。截至2018年,德國已有超過200億臺機器設備通過網絡連接起來,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000億。

在國家政策推動、數據要素驅動、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平臺拉動、產業發展聯動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效果初步顯現。兩化融合發展指數是衡量產業數字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9年)》,2019年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6.7,已經提前完成《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設定的2020年指數達到85的既定目標,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全面推動社會生活、生產方式向數字化轉型,既能提升經濟的內生動力,又能通過“彎道超車”提升國際競爭力。利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將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經濟內外循環,釋放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倍增作用。

三、三大維度開辟數字經濟新征程

伴隨經濟轉型的推進、政策紅利的釋放及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迎來黃金時代。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數字化建設存在核心技術難突破、基礎設施支撐不足、產業數字化不一致、區域分布不均等問題。未來,應著力從技術、基礎建設、政企合作等方面提高國際競爭力。

一是技術層面,要加深和實體經濟的融合。要從數字化成熟度相對較高的商業、金融業,逐步拓展至農業、制造、醫療、文化、體育、汽車、新材料等行業。隨著數字科技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將不斷豐富,數字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二是加快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土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基建即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既為數字經濟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它們本身也屬于數字經濟的范疇。從2014年提出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趕超先進,到2017年提出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再到2019年提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政策鼓勵數字經濟發展的層次,從硬件生產到軟件賦能不斷升級,人們對實體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是加深政企合作,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資金優勢及企業的技術和人力優勢,合力共創,發展和落地更多數字經濟產業。比如,智能城市、智能商圈、智能社區等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景,政府應從宏觀層面做好新的城區規劃,再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吸納更多活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參與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加查县| 中阳县| 上饶县| 山阴县| 枣庄市| 梓潼县| 石阡县| 文化| 赣榆县| 隆回县| 叙永县| 瑞丽市| 龙陵县| 南部县| 壶关县| 合山市| 五峰| 兴仁县| 肇庆市| 潜江市| 大庆市| 曲周县| 南皮县| 札达县| 湘阴县| 武川县| 洱源县| 静宁县| 囊谦县| 会泽县| 邵东县| 磐安县| 称多县| 郸城县| 太保市| 荣昌县| 肃宁县| 梁山县| 讷河市|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