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度管理實踐標準(第2版)
- (美)項目管理協會
- 911字
- 2022-05-18 17:40:51
1.3 概述
本實踐標準描述了進度模型組件(見第4章)以及普遍公認的進度管理過程的良好實踐。“普遍公認”意思是本書所描述的知識和做法大多數時候適用于大部分項目,其價值和作用獲得共識。“良好實踐”是指人們普遍認為對于大部分項目來說,這些技能、工具和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項目的成功概率。良好的實踐并不意味著所描述的知識總是一成不變地運用于所有項目,項目團隊應該負責決定什么才適合當前所給定的項目。只有正確使用組件及其相對應的良好實踐,才能體現進度模型對于項目規劃、執行、監控、收尾的作用,并確保項目成功交付給干系人。制定進度過程開始于選擇進度計劃編制方法和能支持該方法的進度計劃編制工具,然后使用項目實際數據,創建一個項目獨特的進度模型。這就是進度模型實例,可在各種演示和報告中使用。參見圖1-1,以便更好地理解創建進度模型中各個概念和術語的相互關系。這個過程可以獲得一個用于項目執行、監測和控制的進度模型,從而對項目進展和變更做出可預測的應對。進度模型常常要進行更新,來響應項目的進展和變更,如范圍、持續時間、里程碑、已分配資源、生產率、工作方法或進度管理邏輯。本實踐標準還提供了一個可用來判斷進度模型是否符合本標準的評估方法。一致性指數(見第5章)被用來衡量項目進度模型使用了哪些組件以及如何使用這些組件。一個進度模型要想得到一個可接受的一致性指數評分,至少應該包含第4章和附錄D所描述的全部必需的組件。選擇一個適當的進度管理軟件工具,可以獲得開發進度模型所需的必要組件。本實踐標準的方法結合了經驗、技巧和組織成熟度,可對正確使用這些組件進行指導。
本實踐標準中各組件的內涵與項目的大小和復雜度無必然關系。本實踐標準假設所有項目進度模型必須有必要組件、基本行為和良好實踐;項目的大小和復雜度只會影響必要組件的大小規模和重復出現的次數。《PMBOK?指南》(第4版)中的過程提供了處理項目規模和復雜度的各種要素。此外,“普遍公認”的定義也假設了在不同行業使用這些進度模型組件是沒有本質區別的。隨著本實踐標準發布后在項目管理社區的實踐中進行演化和發展,“普遍公認”的定義也會同步演化。也許更多組件會被添加到核心組件群中,或者良好實踐會變得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