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公無渡河1

黃河西來決昆侖2,咆哮萬里觸龍門3。波滔天,堯咨嗟4。大禹理百川5,兒啼不窺家6。殺湍堙洪水7,九州始蠶麻。其害乃去,茫然風沙。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徑流欲奚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難憑8,公果溺死流海湄9。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10,箜篌所悲竟不還。


1 《公無渡河》:古樂府名,即《箜篌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引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其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2 昆侖:山名,黃河的發源地。

3 龍門:山名。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

4 咨嗟:嘆氣聲。《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5 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諱,改治為理。《史記·夏本紀》:“堯……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6 指禹專一治水,不顧妻(涂山氏長女)子(啟)。《尚書·益稷》:“禹曰:‘……予創若時,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7 堙:堵塞。《莊子·天下篇》:“昔者禹之堙洪水,決江湖而通四夷九州也。”

8 河難憑:《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憑河。”憑河,無舟而徒涉過河。

9 海湄:海邊。

10 罥:系。


自齊梁以來,樂府多用賦題之法,然窘束于聲律之體,無鋪陳之效。太白樂府用漢魏歌行之體,鋪張揚厲,而樂府賦題之法亦至此而造極。其對主題的挖掘,也遠超前人的同題之作。

此篇原出漢樂府相和歌《公無渡河》,原作僅“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十六字,可以說是很難模仿的。其所渡之河,亦為朝鮮境內一普通河流。太白將之演繹為百余字長篇,將河改為黃河,敘述公強渡黃河而死,這是對原題的一種發揮,是太白古樂府常用的方法。原作為純粹的抒情之體,此詩則對渡河的情節作了比較具體的描寫。開頭數句,極寫黃河之險,波浪滔天,為害人間,堯帝亦為之咨嗟。繼寫大禹治理百川,殺湍堙洪水,黃河始治,九州方有桑麻之業。“其害乃去,茫然風沙”,這兩句是寫洪水退去之后的情狀。這是第一層。接下來才是所謂“公無渡河”的具體情節。詩中說黃河雖已歸流,但河水仍然洶涌,狂癡的披發之叟倒行逆為,強渡黃河,旁人知之而不惜,其妻雖惜之而不能止,終于溺死河水,尸流海湄。接下又說,海中有長鯨百尺若雪山,公尸掛罥于其間,世人雖作箜篌歌而悲公,公終不還也。從這樣一個情節的安排,可知李白擬樂府對古樂府的創造性改作。

這一篇究竟有何寓意,歷來討論得不太清楚。蕭士赟說是諷刺當天下太平之時,“不靖之人自投憲網者”。陳沆《詩比興箋》甚至說是“悲永王璘起兵不成諸事”,則是無實據的猜想之辭。究竟來說,太白這一篇的真正用意,是將公無渡河這一古題演繹成情節曲折、畫面感很強的空前絕后的長篇。但要說他只是在文字上逞功夫,好像也不是這樣,似乎有所寄托。我覺得,如果有寄托,蕭士赟之論亦可備一說。其實,此詩也有可能因賦題而寄托自己的某種遭遇,其中所表現的是一種悲憤的心情。太白一生,掉首狂歌,常悲其志不行,有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之感,尤其到了晚年,這種感覺應該是越來越強烈。以此而言,則此詩也未嘗不可以看作是太白的一種自我寄托,是對于個體無法自主的命運的悲慨。在《公無渡河》原作中,公渡河而死只是一個生活中的偶然性事件。但在李白這首擬作中,狂夫渡河而死則是有著某種寓意的。他究竟因何而強渡黃河呢?其行為看似毫無理性,又仿佛象征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某種強烈的個性化的行為。這與李白的形象,其實是具有某種內在的相似性的。所以這首擬樂府所表現的,其實也是一種騷的精神,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時不偶、憤世嫉俗的情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同仁县| 大港区| 罗定市| 奉节县| 开江县| 江西省| 清涧县| 抚顺市| 沈阳市| 于都县| 临湘市| 陆川县| 米易县| 沁阳市| 高清| 武穴市| 儋州市| 聊城市| 仙居县| 淮南市| 祁连县| 北海市| 响水县| 孟连| 孟州市| 保山市| 浦东新区| 永胜县| 平邑县| 时尚| 樟树市| 裕民县| 临邑县| 凌云县| 陇南市| 白城市| 金门县| 社旗县| 梓潼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