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漉篇1
獨漉水中泥2,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3。
越鳥從南來,胡雁亦北渡。我欲彎弓向天射4,惜其中道失歸路。落葉別樹,飄零隨風。客無所托,悲與此同。羅幃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雄劍掛壁5,時時龍鳴6。不斷犀象7,繡澀苔生。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神鷹夢澤8,不顧鴟鳶9。為君一擊,鵬摶九天10。
1 《獨漉篇》:蕭士赟曰:“《獨漉篇》即《拂舞歌》五曲之《獨祿篇》也。特太白集中祿字作漉字。其間命意造辭,亦模仿規擬,但古詞為父報仇,太白言為國雪恥耳。”《獨漉篇》古辭:“獨漉獨漉,水深泥濁。泥濁尚可,水深殺我。嗈嗈雙雁,游戲田畔。我欲射雁,念子孤散。翩翩浮萍,得風遙輕。我心何合?與之同并。空床低幃,誰知無人?夜衣錦繡,誰別偽真?刀鳴削中,倚床無施。父冤不報,欲活何為?猛虎斑斑,游戲山間。虎欲齒人,不避豪賢。”獨漉:王琦云:“樂府諸書亦有引古詞作‘獨鹿’者,亦有作‘獨漉’者,是祿、鹿、漉,古者通用,非始于太白也。”
2 獨漉:即獨鹿山,在今河北涿鹿縣西。漉,通鹿。《漢書·武帝紀》:“(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歷獨鹿、鳴澤,自代而還。”
3 沒:淹沒,溺死。
4 彎弓向天射:《楚辭·九歌·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王逸注:“天狼,星名,以喻貪殘。日為王者,王者受命,必誅貪殘,故曰舉長矢,射天狼,言君當誅惡也。”
5 雄劍:春秋時,干將為吳王闔閭造兩劍,雄曰干將,雌曰莫邪。鮑照《贈故人馬子喬詩》:“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雌沉吳江里,雄飛入楚城。”梁簡文帝《七勵》:“拭龍泉之雄劍。”
6 龍鳴:《太平御覽》卷三四四引《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畫影劍、騰空劍。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赴,指其方則剋。未用時,在匣中常如龍虎吟。”
7 斷犀象:犀象之皮甚堅,劍能斷之,可見其鋒利。《文選》曹植《七啟》:“步光之劍,華藻繁縟。陸斷犀象,未足稱俊。”
8 神鷹:《太平廣記》卷四六〇引《幽明錄》:“楚文王好獵,有人獻一鷹,文王見之,爪距利,殊絕常鷹。故文王獵于云夢,置網云布,煙燒張天。毛群羽族,爭噬競搏;此鷹軒頸瞪目,無搏噬之志。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汝鷹曾無奮意,將欺余邪?’獻者曰:‘若效于雉兔,臣豈敢獻。’俄而,云際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鷹遂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鳥墜地,度其兩翅,廣數十里。眾莫能識。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王乃厚賞之。”夢澤:即云夢澤,楚地古澤名。古云夢澤歷來說法不一,一說本二澤,云在江北,夢在江南;一說云夢實為一澤。
9 鴟鳶:鴟鳥,即鷂鷹。此指凡鳥,與九天之鵬對舉。
10 九天:中央與八方。末四句是說士欲為國雪恥以成大名,猶如神鷹不顧凡鳥,但擊九天之鵬。
此亦擬古之作。《獨漉篇》原為舞詞,其敘事飄忽,似容狀舞蹈之情節。玩其詞意,似謂一人為親報仇,誤擊未中,反墜仇家之網羅。本事杳不可考。太白亦未必知其本事,唯借以詠“雄劍掛壁,時時龍鳴”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的情節。大抵太白古樂府除寫客觀事件、社會事件外,多為感嘆雄才難展、長策未酬之個人遭遇。論其淵源,實以出于變風者為多!
開頭四句,從古辭“獨漉獨漉,水深泥濁。泥濁尚可,水深殺我”演繹出來,但與古辭的真質自別。蓋古辭為本色歌謠,白詩為文人造作。若論太白樂府有不能逼真古辭者,皆此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