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與基層醫生骨質疏松防治培訓教程
- 李梅 章振林 夏維波主編
- 893字
- 2022-04-22 16:29:00
46 哪項指標能夠反映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
維生素D屬于類固醇衍生物,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其代謝產物多達40余種,但大部分代謝產物的半衰期很短,其中25(OH)D的半衰期相對較長,且不受鈣磷代謝及甲狀旁腺激素的影響,是反映體內維生素D貯備較好的指標,常用于評估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
人體中維生素D根據來源不同,分為內源性維生素D和外源性維生素D。內源性維生素D主要是體內合成,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經過光照后轉變為維生素D3。外源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食物,植物類食物維生素D2含量較多,動物類食物維生素D3含量較豐富。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統稱為維生素D,均不具備生物活性,且二者之間不能相互轉換。維生素D在體內經過兩次羥化反應后才能轉變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第一次羥化反應在肝臟進行,在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為25(OH)D,第二次羥化反應在腎臟中進行,25(OH)D轉化為1,25(OH)2D,成為活性維生素D。1,25(OH)2D可作用于腸道,增加腸道鈣磷吸收,作用于腎臟時則可增加鈣的重吸收,維持血液中鈣磷平衡。維生素D通過提高血鈣水平抑制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輕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骨吸收。此外,維生素D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并通過成骨細胞間接影響破骨細胞,為骨礦化提供良好條件。
目前25(OH)D主要的檢測方法有兩種:色譜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色譜分析法主要原理是依據樣本的分子生物化學特性進行液相分離,對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進行定量分析。色譜分析法包括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其中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是目前檢測25(OH)D最優指標,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測量準確,特異性高,但是價格昂貴。而免疫分析法則存在特異性較低,25(OH)D定量評估不精準等問題。25(OH)D檢測的樣本常選擇血清或者血漿,須由專業人員采集靜脈血。除了采集靜脈血之外,維生素D檢測采樣可選擇干血斑技術。干血斑技術操作簡單,即使用特制卡片收集指尖血,待其自然風干后即可運輸,且對運輸溫度沒有特殊要求。干血斑技術相較于靜脈采血更為簡便易行,有利于個體定期自行檢測維生素D水平,評估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干血斑技術是未來維生素D檢驗發展的重要方向。
(盛志峰)
- 內科學 內分泌科分冊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結核病防治培訓教材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學案例解析
- 醫學倫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兒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生基層實踐
- 神經重癥專科醫師培訓教程
- 臨床麻醉學理論與實踐
- 內科學:風濕免疫科分冊(第2版)
- 處方審核實踐系列教程: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分冊
- 介入超聲學科建設與規范
- 社區預防(基層衛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
- 腫瘤病人營養狀況評估操作手冊(PGSGA)
- 中醫內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住院醫師英語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