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俊說完以后,目光不經意地掃過孫德昭,然后聲音蘊含冷意:
“凡不從者——殺!”
跟隨他前來的兵士們皆是齊聲附和道:“——殺!!”
一時之間,聲音威勢浩大,把堂內大部分人皆震懾住了。
未多猶豫,眾將紛紛拱手歸附。
這時候,
唯孫德昭持劍憤然道:“爾等逆臣賊子,我孫德昭蒙受君恩,方有今日,忠心于大梁,寧死不屈!”
他此言一出,劉知俊手下一擁而上,皆持利刃將孫德昭圍住。
孫德昭毫不畏懼,仗劍與兵士們相持。
劉知俊素有武力,他不是對手,但是這么一群雜兵,他死也能拼殺掉一群。
劉知俊眼底略過一絲陰翳,張君練敏銳地捕捉到,連忙上前對劉知俊拱手道:
“將軍,孫德昭不識時務,殺了他也是臟了將軍的手,況昔日他亦于大唐先皇有救護之恩,我等行匡扶唐室之事,亦不好殺他,不如放他歸去,讓天下人知道我等實為助除暴君的仁義之師!”
劉知俊聞言瞇起眼睛打量了張君練一眼,張君練昂首與他對視,毫不畏懼。
劉知俊旋即哈哈大笑,擺手道:“罷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區區一個孫德昭,隨他去吧!”
匡國軍將讓開,孫德昭仗劍而走。
…
同州劉知俊帥堂。
雍州長安,如今被朱溫改名大安的大唐舊都,就此被劉知俊不費刀兵旦夕奪下。
但奪下長安不是他們的結束,而只是與梁軍作戰的開始。
已經數日過去,皇城司的那些忠犬耳鼻最是靈光,雖被他清剿了許多,但想必也已將他們起事的消息傳至洛陽。
洛陽那邊會如何應對?
他此時便正在與部將們商議如今形勢以及梁朝廷會如何反應。
就在此時,突有軍校進來,拱手稟報:“啟稟大帥,朝廷使臣到。”
堂內主將皆互相對視,算算時間,朝廷如果派出使臣,那也確實該到了。
只是劉知俊輕聲淡定道:
“大唐已滅,哪來的朝廷使臣?來的,是逆賊朱溫的信使吧?”
“正是逆賊朱梁的使者。”軍校聞此言,連忙回道。
劉知俊渾不在意地擺擺手,說道:“我軍已順同岐王起事,以興唐滅梁為己任,還見什么朱梁使者!抓起來,殺了。”
那軍校一愣,但是馬上拱手領命,就要離去。
幕客劉源見狀連忙攔下他,整了整衣袖,對劉知俊拱手進言道:“大帥,且慢。”
劉知俊瞥了他一眼:“你有何話要說?”
劉源拱手道:“兩國交兵,素不斬來使。眼下岐國援軍未到,我軍還不宜激怒梁軍。依愚見,府君可以讓那使者進來,見他一見,聽他有何說法,如此亦可探知洛陽的打算。”
劉知俊點頭,他作出那番姿態本就是為了演給手下人看,讓他們見到自己的決心,不致生出二意。
他其實一直保有冷靜,劉源此番話說到了他心坎上,于是他說道:“好,依劉先生所言,傳朱梁使者來見。”
時間不長,梁使進來,一進來使者就按照慣例高聲宣道:
“大彭郡王劉知俊接旨——”
劉知俊陡然拔劍劈案大怒:
“接什么鳥旨!我劉知俊乃大唐臣子,爾汝朱梁走狗,怎敢在我面前托大。信不信,我這就將你就地正法!”
被他這一威懾,使者的氣焰立刻矮了三分,嚇得兩腿顫栗,噗通一聲跪倒,匍匐在地,渾身顫抖,不敢言語。
眾人哄堂大笑。
劉知俊見此人這般不驚嚇,也就轉變態度,隨意擺擺手道:
“爾速速報上名來,好生回話。”
那使者連連叩謝,道:“末將乃梁國親衛指揮使段凝。不懂規矩,冒犯了大王,還請大王恕罪。”
“朱溫派你前來有何說辭?”
“陛下,不,梁王,讓末將來傳話,說他待大王甚厚,為何大王忽然背棄?”
劉知俊坐回榻椅,悠悠然道:“梁王待我過去是有些恩德,我不會忘記。然則此番起事,只是畏懼像王重師那樣被誅滅全族罷了。”
停了一會兒,劉知俊問道:“段將軍,梁王還有何話說?”
段凝不知該如何應對,只能囁嚅道:“別無他言。”
劉知俊見狀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滾回洛陽吧,告訴朱溫,讓他洗干凈脖子等著我。”
段凝急忙爬起來,狼狽而走,與來時判若兩人。
堂中眾部將再次哄堂大笑。
笑罷,劉源跨出一步,拱手進言道:
“府君,此番談和不成,日后洛陽必然會派大軍來攻。
“岐軍素來羸弱,不足為靠。能與朱梁相抗者,唯河東晉軍。
“昔日天下諸侯,唯有河東獨眼龍能與朱溫相提并論,如今李亞子威名赫赫,而朱溫已然垂垂老矣。我軍如能讓晉王加入結盟,必然可成大事。”
劉知俊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晉王與岐王不同,晉王家眷都在洛陽為質,想要他起事,不是要他舍棄自己的親人嗎?
劉知偃亦上前反駁道:“劉先生,晉王在京有質,豈愿與我等合謀?”
劉源撫須笑道:“若是晉王家眷已然離京呢?”
劉知偃脫口道:“怎么可能?”
劉源笑而不語。
劉知俊突然對劉源一禮問道:“先生莫非知道了什么消息,與那河東晉王有關?”
劉源對劉知俊不似對劉知偃,并沒有賣關子,恭謹拱手回禮:
“據源所知,旬日之前,洛陽晉王府便已人去樓空。”
劉知俊沒有問他是哪里的來的消息,劉源此人來歷神秘,而且天文地理無不通曉,他說得到了確切消息,那這消息便確定無疑。
“嗯。如此以來,晉王恐也已有自立的準備,可憐洛陽還是一片歌舞升平。”
劉源淡淡一笑:“昔日朱溫也算一方梟雄,可垂老以后,大不如從前,整日行那虛無縹緲的修仙之道,殊不知,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百態。”
劉知俊點頭,“他朱溫戎馬半生,也算是個人杰,沒想到老來竟如此昏庸,自滿于半生功績,于是不思進取,整日修那酒池肉林的仙道,仙道還未尋道,卻不知已經踏入了取死之道。”
“知偃,你這就去修書一封,約晉王共同出兵討梁。
就說:不過十日,可取兩都,復唐室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