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草軍進京——成就天下第一長詩

(1)畫的大餅居然能吃了

乾符六年,雖然黃巢的起義軍攻下了廣州,但此時的黃巢陷入了困境。他的士兵多為北方人,因嶺南瘴氣死傷十之三四,而他與朝廷的談判也以失敗告終,如果繼續固守就是坐以待斃。于是在斬殺廣州節度使后黃巢再次北上,此次他向屬下宣布的終戰目標就是長安的大明宮。

事實上,此時黃巢所定的最終目標也只是業余詩人給屬下們畫的大餅,并沒有具體路線藍圖的支撐,只能走到哪兒算哪兒。他的部隊此刻很有可能被官軍擊潰,最后即便散兵們逃到長安,他們的歸宿也只能是沿街要飯。黃巢的運氣還真是不好,在剛剛走到江南西道(今天的江西)時就遇上了老對手高駢的“部隊”。

我在這里插入一個關于“江南”的小知識。在唐代及其以前,江南的概念范圍要比如今的范圍大上不少,至少還要加上湖北、湖南、江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區,甚至還包括四川和貴州的部分地區。所以在六朝詩和唐詩中出現的江南很可能不只是今天的江南地區,如薛道衡在《豫章行》中提到的“江南地遠接閩甌”,豫章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南昌,這里在當時也被認為屬于江南。唐代貞觀年間,大唐效仿西漢的刺史制度,將全國劃分為十個監察區,也就是十道。上述的江南就是當時的江南道。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將全國劃分為十六個監察區,江南道一分為三: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此后人們習慣將江南東道稱為江南,將江南西道稱為江西。

此時,高駢在江西給黃巢的北上帶來了麻煩。黃巢從浙江竄往廣州是高駢發的去程票,黃巢盤桓了一年終于鼓起勇氣做了一張返程票,沒想到在江西被攔截了。在唐僖宗廣明元年春夏之際,黃巢遭受了他起義以來的最大危機。高駢部將張璘的阻擊部隊將他死死困在江西一帶,無奈之下黃巢退到了饒州。沒想到高駢的阻擊部隊還向他發起了進攻,黃巢再次躲到了嶺南信州。

是年,嶺南又爆發了瘟疫,黃巢的部卒歿于瘟疫者竟有十之三四。與此同時,北方與沙陀的戰事稍定,在宰相盧攜的協調下,諸道和各藩鎮已經跨過淮河,即將對黃巢的草軍形成包圍之勢。前有官軍,后有瘟疫,縱橫數年的草軍面臨著被聚而殲之的風險。

此時,黃巢的面前似乎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不是死就是降。黃巢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第三條路線,這也是被后代農民義軍反復使用的一種求生兼逃命的方法——詐降。黃巢先向張璘乞降,然后用重金賄賂他(往往民軍都是比官軍有錢的)。張璘看到黃巢已降,又給自己行賄,于是充分發揮大唐武將講信用、收錢辦事的原則,向高駢報告了戰場情況,并建議暫緩圍剿,收降黃巢。

一般的將軍管的是打與不打,決定的是一次戰斗的勝利與否,要取勝,對戰術水平要求較高。大將則要了解一城一地攻守的重要性,決定一場戰役的獲勝與否,要取勝,就需要戰略頭腦了。身為元帥,要從一盤棋的角度來考量,要用戰略思維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

大將張璘關心的是江西之戰的勝利,無論是打還是不打,他都是贏家。元帥高駢在面對即將立下的不世之功時至少產生了兩個私心——獨貪天功和養寇自重,而這兩個私心嚴重影響了他的戰略判斷。于是他犯下了這場戰役的第一個錯誤,用一句詩來形容就是“身當恩遇恒輕敵”。從此,他的部隊與黃巢的草軍的戰事關系發生了改變。

高駢先是同意了張璘提出的停止進攻的建議,泄了己方士兵一鼓作氣的士氣,之后向朝廷上表稱“賊不日當平,不勞煩諸道兵”,使得各道援兵被遣散。這讓他失去了外援和后手,也是這個行動最后要了他的命。最后,高駢命令唐軍北渡,安置投降的草軍。

然而,令高駢和張璘都沒有想到的是,休整過后的草軍立即變臉,連下江西和浙江各州,高駢的阻擊部隊一敗涂地,大將張璘戰死。在張璘死后,高駢沒有調遣部隊將功補過,而是與朝廷開始了激烈的辯論。結果是黃巢乘機強渡長江并且獲得成功,而高駢卻耍起了脾氣,躲進了揚州消極避戰。擁有十幾萬大軍的高駢不出兵救長安,反而開始修道,重用手下方士。在大唐朝廷最后的主力曹全晟部被擊敗后,黃巢開始對北方進行風卷殘云的掃蕩。

廣明元年,黃巢率領草軍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對于黃巢而言,此時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夢想,而對于再次逃離長安的大唐皇帝和官員們而言,回首望長安他們看到的是“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關中地區乃至整個大唐北方陷入一場浩劫之中。

(2)晚唐詩人——韋莊的首次亮相

正當戰火燒遍京都之時,一位中年詩人目睹了長安城淪陷又幾經易手的情景,他借一名逃難女子之口將戰亂時關中大地生靈涂炭的慘狀寫成一首長詩,名曰《秦婦吟》。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五代著名詞人——韋莊。

韋莊出身于名門京兆韋氏,韋氏一族也是“距天尺五”的大族。韋莊的四世祖就是中唐著名山水詩人韋應物。但早年的韋莊可不像年輕時的先祖韋應物那樣瀟灑,他在科舉和仕途上都頗為不順。直到近六十歲韋莊才考取進士,從考試失敗的經驗來講,他可以與羅隱爭鋒。而后,應西川節度使王建的征召,韋莊入川,他這才得以重用。但是作為詩人,他可是不辱門楣,不但在《金陵圖》中寫下了“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這樣的警句,更有《臺城》《憶昔》《送日本國僧敬龍歸》等詩作名篇,他的作品被編為個人專輯《浣花集》,以傳世。

當然在詞作中,他還與溫庭筠并稱為“溫韋”,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無論是詩還是詞,在唐末、五代時期的文學史上,韋莊都是一位不可忽略的重量級人物。這里,我們主要講述他的詩。入蜀之前,韋莊的主要作品是詩,他的詞作多是在入蜀之后寫成。我們先來看一看為他帶來盛名,卻被他隱藏起來,直到一千多年后才重新面世的歷史名篇《秦婦吟》。


秦婦吟(節選)

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

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扶羸攜幼競相呼,上屋緣墻不知次。

南鄰走入北鄰藏,東鄰走向西鄰避。

……

紫氣潛隨帝座移,妖光暗射臺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

……

柏臺多半是狐精,蘭省諸郎皆鼠魅。

還將短發戴華簪,不脫朝衣纏繡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魚為兩史。

……

夜來探馬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來兮暮應至。

兇徒馬上暗吞聲,女伴閨中潛生喜。

皆言冤憤此時銷,必謂妖徒今日死。

……

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

四面從茲多厄束,一斗黃金一斗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

旋教魘鬼傍鄉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妾聞此語愁更愁,天譴時災非自由。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

陜州主帥忠且貞,不動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帥能戢兵,千里晏然無犬聲。

朝攜寶貨無人問,暮插金釵唯獨行。

……

適聞有客金陵至,見說江南風景異。

自從大寇犯中原,戎馬不曾生四鄙。

誅鋤竊盜若神功,惠愛生靈如赤子。

……


之所以這首詩文本上用了節選,只因這首詩實在太長了,這首詩是唐朝負有盛名的詩中最長的一首了。很多詩詞愛好者都以能背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為榮,而這兩首詩似乎也成了《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選手的入門必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首詩的長度?!杜眯小?,作者在詩序中已經標明“凡六百一十六言”,那就是616個字,相當于一篇小學高年級作文?!堕L恨歌》,沒有序注,我簡單數了一下,一共840個字,相當于一篇初中生的作文。但這兩首詩加起來的字數都不能和《秦婦吟》的字數相比,《秦婦吟》共238句,1666個字。所以我只節選了名句與一定要講的敘事脈絡和大家分享。

《秦婦吟》在中國詩詞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不但超過了韋莊其他詩作的水平,為晚唐歌行不二之作,而且在紀實敘事的角度上可以和樂府雙璧媲美,它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并稱為“樂府三絕”。就算在群星璀璨的大唐,韋莊的《秦婦吟》也不遑多讓,其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并稱為唐代敘事詩的三座豐碑。與白居易因《長恨歌》而被稱為“長恨歌主”一樣,韋莊也因這首詩有了“秦婦吟秀才”的稱呼。這對于韋莊來說也算是不辱世家門楣,畢竟韋莊是寫下“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和“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的韋應物的后人。

這首詩以一位經歷戰亂的關中女子口述的形式,完整地描述了黃巢的草軍攻入長安后,給京兆、關中甚至整個帝國北方帶來的一場浩劫,通過女子講述的親身經歷來展現亂世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現象。

在詩頭幾句,詩人先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爸泻凸锩笔翘瀑易谥泻腿?,即公元883年,《秦婦吟》也創作于這一年。但此詩所敘述之事是從公元881年開始的?!奥尻柍峭饣ㄈ缪苯淮诉@場對話發生的地點,這同時也是韋莊創作這首詩的地點。洛陽對于詩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城市,老年時他曾在《菩薩蠻》中自稱洛陽才子。詩中人物除了詩人,還有一位在柳蔭下休息的女子,她就是這首長詩的線索、女主角,后面也記載了她因躲避戰亂而從關中逃難到洛陽的事實。

時間、地點、人物交代清楚后,詩人開始通過女子之口來講述黃巢攻入長安后城里發生的故事。此前介紹黃巢是在公元881年攻入長安,宦官田令孜帶著僖宗和少數王室開始向西逃竄?!肚貗D吟》中寫到官軍和草軍尚在相持階段時,宦官便帶著皇帝逃出都城,拋棄了為他們守城的將士和城中的子民。長安市民得知這個消息后,扶老攜幼地四處躲藏,賊軍未至城中便已經發生混亂。此時正值立春,韋莊在《立春日作》一詩中諷刺了以僖宗為代表的大唐朝廷。


立春日作

韋莊

九重天子去蒙塵,御柳無情依舊春。

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


黃巢的部隊進城之后,城內是什么景象呢?史書上有很多對農民起義的記載,往往把秋毫不犯和萬民擁護作為標簽,從而體現農民起義的正義性。但事實往往不全然如此。雖然入城前黃巢發布了不得擾民的要求,并稱“黃王為生靈,不似李家不恤汝輩,但各安家”,但進入長安的草軍一心想要像黃王稱帝那樣享受他們的造反成果。

正如李自成管不了劉宗敏肆意殺戮一樣,黃巢也無力阻止草軍將士劫掠百姓,整個長安陷入了草軍進城后的第一場浩劫之中。正如詩中的記載:“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币苍腥藢f莊的描寫表示質疑,稱其刻意夸大以污蔑草軍。我卻覺得這里是真實的描寫,有資料為佐證,《新唐書》中有“賊酋擇甲第以處,爭取人妻女而亂之”這樣的記載,一個“爭”字,不但可以看出草軍兵將的無恥,而且可以想象到當時有多少無辜的人殞命。

同時,詩人是這場戰亂的親歷者。黃巢破京后,當時的韋莊的身份和曾經的黃王一樣,正在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而滯留長安。作為整個事件的親歷者、目擊者以及幸存者,詩中秦婦的所述應該有他的親眼所見,且在這場浩劫中,他一度與家人走散,又身染疾病。韋莊在詩中描述的當時的慘狀,還是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現實性的。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黃巢稱帝時頒布的詔書來見端倪,其下詔禁止草軍將士隨意殺人。從“但各安家”到“禁妄殺人”,黃王對屬下的要求已經降到了最低標準,可見城中之亂象已經到了肆意屠殺百姓的地步。

然而,這一切又與黃巢的大齊政權的授官制度有關系。黃巢的大齊政權用了哪些“人才”呢?“柏臺多半是狐精”,柏臺即為御史臺,御史臺是指摘政務之失的監察部門,如今都換上了狡詐的狐貍精?!疤m省諸郎皆鼠魅”,蘭省就是秘書省,原應是文才云集之處,如今卻充斥著鼠輩。短發戴簪,朝衣繡被,原本應莊重的朝廷和諸省如今儼然一副滑天下之大稽的樣子,三公和兩史也都是不知朝禮之輩,朝入朝堂,暮入酒肆,一派山大王的做派。由此可見,草軍將士進城之后把他們提出來的“天補平均”的口號忘得一干二凈,倒是翻過身來做了大唐的主人,其暴虐程度相較大唐官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多了幾分滑稽。

也有人說,這是韋莊對農民起義軍的敵視。對此,我表示理解。首先,對于草軍的掠奪行為,作為書生的韋莊自然是看不慣的。有志詩人、書生不只是對草軍的掠奪和殺戮看不慣,對官府對百姓的搜刮和欺侮也看不慣,比如白居易的《賣炭翁》,比如王建的《羽林郎》,比如韋莊的《憶昔》。

其次,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具有一定的破壞性。雖然起義對于反抗暴政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從生產經營、國家正常運轉和百姓正常生活的角度來看,起義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不少農民軍建立的政權,是不穩定且暴虐的政權,比如黃巢的大齊,張獻忠的大西和李自成的大順。從破壞性這個角度來看,這不是韋莊對黃巢起義的敵視,而是當時長安人民對草軍的所作所為的本能反饋。

我們繼續來分析這首詩?!耙箒硖今R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描寫的是官軍節節勝利,包圍長安后城中百姓竊喜的情況。這兩句詩正如杜甫在《悲陳陶》中所寫的“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一般,可見百姓對于官軍的期盼,由此亦可見草軍在長安城中的殺戮和劫掠令長安市民無法忍受。

可是官軍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進展順利,“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在長安被包圍期間,草軍和官軍展開了拉鋸戰,城市的供給受到嚴重影響,斗米斗金,草軍以百姓之肉充當軍糧。這里可能是作者道聽途說,以人肉充軍糧,那是黃巢撤出長安之后的事兒。

那么經過官軍和草軍反復爭奪的長安變成了什么樣子呢?宮廷之外華美的亭臺樓榭已經不復存在了,王公貴族的宅子半數遭到焚毀。這里的“甲第”需要訓詁一下,甲是甲等,甲第就是長安城最好的宅院,李白在古風中曾諷刺宦官說“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甲宅和甲第都是指長安的富貴人家所居住的地方。

宮外已經這般田地,宮內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作者選取大唐兩座最有代表性的宮殿,一是大唐的象征——大明宮的含元殿,二是大唐興慶宮西南的花萼相輝樓。我們在甘露之變中介紹過含元殿,此殿是大唐舉辦朝會的宮殿,是大唐政權的心臟,平日也是最為莊重的政治中心。然而草軍進京之后,本來生活在野外的狐貍和兔子等野獸居然出現在殿上。那花萼相輝樓呢?樓上長滿了荊棘,負責侍候的宮女和匠人也已經不知所蹤了。

可能有人要問,草軍進京后也建立了政權,為什么上朝的含元殿還有狐兔出現呢?也有人說,狐貍和兔子代表的就是草軍將領。其實這種解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完全反映作者的意圖?!昂钌虾眯校ㄝ鄻乔扒G棘滿”,這是一組對仗句,其中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含元殿和花萼樓都長滿了荊棘,都有野獸出沒。

我們先來看含元殿所要表達的意思。農民軍建立了政權,也應該在這里舉辦朝會,而且黃巢就是在含元殿即位的。既然舉辦了朝會,就不應該出現“狐兔行”和“荊棘生”的境況。出現了這種境況,就說明含元殿沒有大齊的皇帝和官員,那為什么黃巢不在含元殿舉辦朝會呢?只能說明皇帝沒有去前殿理政,那么黃巢在哪里呢?

沒有證據表明黃巢喜歡音樂和藝術,他不會像唐玄宗那樣在梨園搞創作或者彈琵琶。也沒有證據說明他身體有問題,畢竟他偶爾還帶隊出去和官軍打仗。既然他不在前殿,那他就只能在后宮。此時的黃王只記得實現“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愿望,完全忘記了“天補平均”的口號。他不在前殿處理政事,只知在后宮享樂。以黃巢為標志,此時的草軍政權徹底墮落為暴民政權。

花萼樓是盛唐時期最重要的宮殿之一,也是大唐繁華的標志。作者通過描寫花萼樓的殘破來表示大唐的衰敗?;ㄝ嘞噍x樓和勤政務本樓是興慶宮內相對的兩座樓臺,這里沒有提到勤政樓,也諷刺了大唐皇帝只知道宴樂和馬球,早已經不再勤政務本的行徑。

這首詩的警句“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描繪出城中最慘烈的一幕,草軍在長安城中執行了“三光”政策,將皇帝的小金庫搶光,搶不走的就一把火燒掉,沒收富戶財產,王室貴族淪落到赤足而行的地步。赤足茍活對于王室貴族來說還算幸運,在搶光和燒光之后,草軍又在城中大開殺戒,宗室貴族成為刀斧利刃的重點照顧對象,史書記載為“殺人滿街,巢不能禁”,一些家族幾乎闔門而滅,尸平溝壑,骸骨盈街。

詩人走筆至此,從草軍入城到淪為人間地獄的長安城內的景象就寫完了。這位秦婦逃到了城外,城外宛如塞上,霸陵空無一人,曾經的百萬人家之地,今日竟然無一戶留存。

而后秦婦走到了一個神廟中,以人神問答的形式來繼續講述關中的慘狀。

神說:“長安被賊寇攻陷之后,我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從前一直享受百姓的香火和祭祀,在此危難之時我居然一點兒忙都幫不上。此情此景只能令我徒增悲傷,所以我躲進了深山老林之中,這下不但聽不到祭祀我的樂曲了,且再沒有人給我供奉祭品了。我實在沒有辦法了,任憑妖魔鬼怪去鄉村荼毒生靈以艱難度日?!鼻貗D聽到此處嘆息道:“神都來山中避難了,又何必怪東方的諸侯不來救援長安呢?”

這段話看似是人神問答,實則是對藩鎮擁兵自重卻不來救援長安的諷刺。

再看秦婦出逃時的場景:“朝攜寶貨無人問,暮插金釵唯獨行?!眴慰催@兩句,你會不會和我一樣想起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等成語?其所描述的良好治安狀況就像杜甫在《憶昔兩首》中描述的“憶昔開元全盛日”的場景,可事實并非如此。開元盛世時,如果你帶著金銀卻無人相問,那是真的沒有壞人;晚上插著金釵獨自行走,那是真的表明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此時的無人,是真正的無人,身處亂世,關中之地的人已經非死即逃了。

北方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江南的景象又如何呢?詩人用游客的見聞來講述江南的現狀:“見說江南風景異。自從大寇犯中原,戎馬不曾生四鄙?!毕啾赛S巢起義后北方的生靈涂炭,江南倒相對太平,鮮有戰事。江南的軍政長官們也在誅除盜賊,保境安民。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何江南的官軍在草軍攻陷長安之后作壁上觀,沒有勤王救駕呢?

這里又要請出高駢了,他在881年與朝廷進行激烈的爭辯之后,不再揮師救駕,而是選擇固守江南一帶,他像隋煬帝一樣躲入了揚州,過上了每日焚香修道的道士生活。說江南在他的領導下完全作壁上觀也不盡然,畢竟他還收了草軍的幾位降將,也算是在保境安民中有所作為。但畢竟他與僖宗朝廷產生了矛盾,朝中也沒有人給他臺階下,他不出兵相救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3)高駢之死

但是高駢的選擇帶來了三個他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一個是他的入京掌權之路被徹底堵死。高駢一直在等待僖宗朝廷給他臺階下,然后他便帶著他的百戰之師迅速西進收復長安,他成為僖宗一朝的郭子儀。他沒想到的是,被他稱為“亡國之君”的僖宗和宦官田令孜居然一直沒有向他認錯。一氣之下,高駢不肯救援長安。

他同樣沒有想到的是,黃巢居然敗得這么快。中和二年,宰相組織起諸道力量開始向黃巢的草軍發起進攻,原來與大唐為敵的北方沙陀人李克用也出兵相助。同時草軍內部發生分化,大將朱溫接受大唐的招安,這相當于斷了黃巢一臂。北方藩鎮看到朝廷官軍行將勝利,陜州主帥、蒲津主帥等將領為了擴大戰后的勢力范圍,也積極地加入打擊草軍的隊列當中來。

對于黃巢而言,戰爭形勢急轉直下。中和三年四月,李克用收復長安。中和四年,草軍主力損失殆盡,黃巢戰敗而死,曠日持久的黃巢起義就此結束。作為前期抗擊黃巢的草軍功勞最大的高駢,再也沒有了戰后論功行賞的資格,于是他不再求進取,而是徹底墮入了仙道。

不止如此,高駢第二個沒有想到的結果是他的性命不保。在固守揚州期間,高駢對草軍將領進行招降,對降將秦彥、畢師鐸加以重用。晚年時,高駢重用術士,對諸將進行打壓,直接導致了降將的反叛。畢師鐸和秦彥攻入揚州,將高駢一家及其侄子、心腹全部殺害。一代名臣、渤??ね?、著名詩人高駢就這樣結束了生命。然而歐陽修在編撰《新唐書》時,把這位在國家危難之時作壁上觀的將軍納入了《叛臣傳》中,對于高駢來說,這樣的落幕和蓋棺定論無疑是一個悲劇。

第三個沒想到的結果就是,他為楊行密留下了一個國家。高駢遇難后,楊行密令全軍披麻戴孝痛哭三日,以為高駢報仇的名義攻打秦彥和畢師鐸,并于當年十月攻破揚州。后來,孫儒斬殺了秦彥和畢師鐸,與楊行密爭奪勢力范圍。而后楊行密擊敗孫儒,任淮南節度使,后被封為吳王。

在唐末農民起義中,幾乎沒有受到兵火摧殘的江淮一帶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也為五代十國的楊吳建國,以及對抗中原地區的后梁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同時也為江南地區的文化繁榮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環境,尤其是推動了詞的這種文學形式的發展。

我們來看《秦婦吟》的最后:“奈何四海盡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戰火中,江南的獨善其身使得江南成為秦婦的向往之地。這也是當時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而向往江南的一個縮影。同樣,就本詩作者韋莊來說,他在寫完這首詩的當年,便前往江南投入鎮海軍,成了節度使的幕僚。

(4)最好的單曲卻未收入專輯

之所以用如此長的篇幅來解讀《秦婦吟》這首詩,實在是因為它的歷史地位太重要了。洋洋灑灑1666個字極致地展現了作者的才氣,當時這首詩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被做成幛子來懸掛。這首詩可謂風行一時,詩人韋莊也因此而有了“秦婦吟秀才”的美譽。

可是就是這么一篇為他帶來盛名的詩篇,他竟然拒絕收入到自己的文集《浣花集》當中,晚年也禁止子孫提起這篇長詩,導致這篇佳作長時間失傳。到了近代,這篇長詩才在敦煌石窟中被發現,經過王國維先生和羅振玉先生的整理才面世。對于韋莊的這段歷史一般有兩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是,這篇長詩屢次諷刺宦官,怕引來殺身之禍,這里主要是指當時的權宦田令孜。這個說法有點兒牽強,其實韋莊晚年時田令孜已經去世多年,而韋莊又隨西川節度使王建入蜀,這個故事我們在后面還會提到,所以這個原因不是很成立。

第二種理解是,這首詩中的很多內容對于前蜀主王建來說是很敏感的詞句,比如對皇帝以及身邊宦官的諷刺。唐僖宗及楊復光對王建有提拔甚至是“知遇”之恩,如對唐僖宗及大唐朝廷諷刺太過,會為王建所不喜。另外,當時王建前往巴蜀迎駕時,行軍途中一路劫掠來擴充實力,驅逐原山南西道節度使后,也曾逡巡觀望,而類似這些的行徑,詩人在《秦婦吟》中有所指控。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稱,韋莊之所以對《秦婦吟》諱莫如深,是因為“志希免禍”。

韋莊后來被重用,除了與他的才能和智慧有關,也與他在亂世中的隱忍之道密切相關。關于詩人韋莊,我們就先聊到這里,在五代十國中,他會以另一個身份出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崇左市| 云和县| 上饶县| 台南市| 荆门市| 崇礼县| 琼结县| 青铜峡市| 天津市| 伽师县| 凤阳县| 泽普县| 吴川市| 勐海县| 凌云县| 平山县| 沙雅县| 汽车| 定结县| 昔阳县| 肇州县| 海兴县| 山丹县| 抚顺市| 灵武市| 九江县| 普陀区| 交城县| 久治县| 江华| 克拉玛依市| 开远市| 曲阜市| 广宗县| 紫金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池州市| 徐闻县| 六枝特区|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