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鑾輿再次幸蜀——玉輦何由過馬嵬

(1)從陌生到熟悉的馬嵬驛

黃巢攻陷長安,韋莊筆下的大唐中心關(guān)中平原變成了人間地獄,九廟不守乘輿西去的朝廷再次西逃幸蜀,而西逃則避不開一個大唐最出名的驛站。——馬嵬驛。

馬嵬驛——本是大唐王朝一個并不起眼的驛站,是關(guān)中的西京長安通向巴蜀錦官城的一個歇腳的駐點。其具體位置在當(dāng)時的渭城,也就是今天的咸陽興平。如果您不是一位人文地理的愛好者,似乎很難在地圖上準(zhǔn)確找到它的位置。但是在天寶十五載,一個改變發(fā)生了。因為一個女人的死,后世的詩人紛紛將目光集中到了這里。

他們或是以馬嵬為題,或是以馬嵬之事入詩,留下一首首傳世之作。至此詩詞中的馬嵬帶有了“帝國衰敗、君王失國、愛情破碎、美人香消”的意義。以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為開端,“馬嵬”這一意象便成了詠史詩的常客。晚唐的馬嵬詩更是在藝術(shù)水平和諷刺力度方面登峰造極,這不僅是諷玄宗楊貴妃之事,更是皇家玉輦過馬嵬的故事的再次上演。


帝幸蜀

羅隱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yīng)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先從題目來看這首詩,題目用三個字便簡明扼要地點出這首詩的內(nèi)容,人物、事件、地點。“帝”就是唐僖宗,“蜀”就是西川成都,而“幸”字最為關(guān)鍵,“幸”這個字,以皇帝為主語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受到皇帝的寵愛,二是皇帝前往某個地方,一般為主動的祭祀或出游等活動。但是這一次皇帝是出游嗎?這和我們前面講到的歷史事件相關(guān),黃巢軍攻破洛陽后,田令孜帶著唐僖宗逃離長安,唐僖宗成了大唐第二位逃往四川避難的皇帝,并在四川待了整整四年。這明顯是被人趕跑的,怎么還會用“幸”字呢?

(2)描寫天子囧事的春秋筆法

這里就要說到文人寫天子囧事的春秋回護(hù)筆法了。我們以詩來舉例,比如天子春天帶著皇室成員出去春游,那就不能單純地講天子去行樂玩耍了,那應(yīng)該怎么說呢?王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板:“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君權(quán)天授,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自然就要代天治理天下。把春游說成是春天去為蒼生百姓而行時令,把這個理由作為天子出行的初衷,又反過來否定了是出去玩耍這件事,這可謂對愛民如子的圣明天子形象的回護(hù)。

另一種是最常見的了,把人才不能用和社稷危亡的責(zé)任全部推到臣子身上,比如李白的《玉壺吟》。李白在《玉壺吟》中言“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以此來說人才不得其用并不是因為皇帝不識人才,而是因為有小人妒忌,佞臣進(jìn)讒。杜甫在《諸將五首其二》中言“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意思是說讓皇帝一個人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而殫精竭慮,讓將軍們坐享太平,這又怎么對得起皇帝和國家呢。可能有人會問,把皇帝的責(zé)任推得一干二凈,這樣真的好嗎?其實這是一種曲線的勸諫方式,通過對臣下的指摘來反映皇帝在治國理政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是諷諫詩中常見的手法,也是詩人勸諫智慧的體現(xiàn)。

最后一種,就是對亡國之君或近乎亡國之君的回護(hù)了。這種回護(hù)是最為明顯的,對于詩人來說也是最為無奈的。把丟人的事兒寫得那么冠冕堂皇,實在是太難了,而最常出現(xiàn)的幾個字就是“幸”“巡”“狩”。

“幸”和“巡”一般是指皇帝出逃,比如著名的《明皇幸蜀圖》。唐代的詩僧貫休,宋代的劉克莊都有過題詩,李白也曾作“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這種稱頌的贊歌,把逃跑寫成一場聲勢浩大的出行。“巡”同樣是指代出逃,李白曾作《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來回護(hù)對他有過提攜之恩的唐玄宗:“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如果對這段歷史不了解,真以為九廟不守、鑾駕西逃就和隋煬帝、乾隆南巡游玩一樣是一種盛景了。

“狩”的意思就能區(qū)別于“幸”和“巡”了,“狩”一般與一個方向詞連用,就是“北狩”。所謂北狩,從字面上來看就是皇帝到北方打獵去了。不過在皇家園苑打獵不好嗎,為什么皇上非要去北方打獵呢?北方可是游牧民族統(tǒng)治的蠻荒之地,去北方打獵并不是因為君王喜歡去那里打野味,也不是因為君王想要去尋找刺激,而是因為他們不得不去。“北狩”就是皇帝被抓走了,被作為俘虜押解到北方了。

“狩獵”這個詞很有意思,有不少詩人曾在詩詞中用過它。高適在《燕歌行》中寫“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其中“獵火”指代的是戰(zhàn)火。曹操在發(fā)動赤壁之戰(zhàn)前,在給孫權(quán)的書信中寫道“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李清照在南渡時曾寫下“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yīng)悲易水寒”這樣的句子,以此感慨自身的身世,同時悲嘆被俘虜?shù)綌硣膬晌惶熳拥拿\。

(3)回護(hù)是不可能回護(hù)的

不過,如果你把羅隱的《帝幸蜀》這個題目單純地理解為回護(hù)唐僖宗和大唐朝廷,那你就太不了解羅隱了。作為晚唐詩人中的“頭號鍵盤俠”,羅隱回護(hù)是絕對不可能回護(hù)的,諷刺倒有,不妨從全詩來看作者的嬉笑怒罵。

“馬嵬山色翠依依”,作者先以景來起興,馬嵬驛附近的山色還是如當(dāng)年一般秀美,這是對自然景觀的靜態(tài)描寫,為后面的物是人非埋下了伏筆。“又見輿鑾幸蜀歸”,作者看到了皇帝的馬車再次從蜀地返回長安,這是對動態(tài)事物的描寫。兩句一靜一動,給予讀者動靜結(jié)合的畫面感,而這里最重要的字是“又”字,“又”字說明這已經(jīng)不是皇帝第一次逃往蜀地然后回歸長安了。上一次是什么時候呢?當(dāng)然是唐玄宗時期了,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寫的“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此時的羅隱絲毫沒有避諱君父的痛處,而是在三、四句中直接點出了大唐皇帝的名字,這也是大唐皇室的最痛之處。他編了一個段子,以唐玄宗的口吻說出如下之話:當(dāng)初你們怪罪楊貴妃,非要朕殺死她,再逃往蜀地,如今的出逃你們可賴不到楊玉環(huán)身上了。

(4)厚道的諷刺是這樣的

看似嬉笑怒罵,實則羅隱已經(jīng)把失都亂國之事的責(zé)任人點了出來。除了專權(quán)跋扈的宦官、尸位素餐的官員,還有任用奸佞、沉溺玩樂的最高統(tǒng)治者——唐僖宗。在唐末的詩壇上,羅隱的詩可以看作與后世魯迅的雜文一樣,像一把鋒利的投槍。同時期的大唐官員也用李三郎和楊太真的故事作諷,相比之下這樣的諷刺厚道得多。比如黃巢起義被平定后,當(dāng)時的權(quán)臣鳳翔節(jié)度使鄭畋作了一首《馬嵬坡》。


馬嵬坡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這就是典型的文人回護(hù)皇帝的詩句了,鄭大人用安史之亂中的玄宗出奔的故事來回護(hù)唐僖宗。他截取的歷史片段和羅隱截取的場景類似,本詩是說,玄宗從蜀地回到長安是因為犧牲了楊玉環(huán),雖然過去了很久,但是皇帝還是重感情的。

即便皇帝重感情,在關(guān)鍵時刻仍然能夠殺伐決斷,比如從長安跑路,比如犧牲楊貴妃,比如將皇位傳給肅宗,這些就是他的圣明之處。如果唐玄宗沒有這么圣明,那會怎樣呢?那就毀了,對于“景陽宮”這個典故,詩詞愛好者頗為熟悉,詩人許渾曾以詩句“迷樓還似景陽樓”來說隋煬帝的腐敗,景陽宮是陳后主陳叔寶的享樂之處。在韓擒虎攻入建康之時,陳叔寶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進(jìn)了景陽宮的井中,被隋兵俘獲。

鄭大人的意思就是,如果玄宗沒有這么“圣明”,那他就成了被俘亡國的陳后主了。我們接著進(jìn)行推理,這種“圣明”同樣適用于僖宗。在黃巢的草軍進(jìn)逼長安之際,他的逃跑路線和逃跑方式完全照抄的祖上的方案。鄭畋看似是為玄宗在不得已中做出如此圣明的舉動而感慨,實際上是為僖宗幸蜀來進(jìn)行回護(hù)。其中固然有那么一點兒借用陳叔寶亡國的故事來進(jìn)行諷諫的意思,但是歸根結(jié)底詩人還是要為出逃歸來的皇帝找回一點兒場子。

(5)讀詩還是看臉——鄭畋的女兒

說到鄭畋和羅隱,還真有一段故事可以說說。羅隱雖然屢試不第,但是他的詩卻在晚唐的文壇上很出名,不少人看了他的詩作最后都成了他的擁躉。當(dāng)時,有一個女讀者,對他相當(dāng)迷戀。兩人從未謀面,這個女子只是讀了他的詩,就對他喜歡得不得了。她每天幾乎都拿出羅隱的詩作閱讀背誦,達(dá)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不止如此,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子,她居然在閨中和父親說出了非羅隱而不嫁這樣的話。她是真的因為這位才子染上了相思病,這個女子就是曾擔(dān)任宰相之職、《馬嵬坡》的作者鄭畋的寶貝女兒。

鄭畋知道這件事之后,和女兒進(jìn)行了一次談話。他再三詢問女兒是否要嫁給這位詩壇才子,這位大小姐也再三表態(tài)非羅詩人不嫁。

雖然沒有安排相親,可有一天鄭畋邀請羅隱來家里。鄭畋讓這位大小姐在閨房里暗中觀察羅隱,這似乎有點兒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的前奏。但是,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只有前奏,就在羅隱離開鄭家后,這位大小姐的相思病一下就痊愈了。從此之后她不但不再聲稱非他不嫁,而且連他的詩都不讀了。原來,她是嫌羅隱容貌不佳。羅隱的容貌在詩人當(dāng)中可以說是以難看出名的,能與他媲美的可能只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和西晉的左思,就連有“溫鬼頭”之稱的溫庭筠可能都要比他長相端正。

但羅隱并沒有對這件事記掛在心,他反而在政治上對“女禍亡國”之說不是很感冒,在《帝幸蜀》中用“休怨楊妃”之句來為楊玉環(huán)正名。然而在另一首諷刺詩中,他為“四大美女”中的一位進(jìn)行了翻案。


西施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興亡自有時”,比喻的就是行將就木的大唐,繼而詩人用“何苦”這種勸說的態(tài)度來嘲諷朝廷的當(dāng)權(quán)者。后一句用非常有說服力的事實邏輯來為西施翻案,這也更加明確地提出了“亡國非與女子相干”的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吉木乃县| 汕尾市| 安平县| 桃园县| 乌鲁木齐县| 木兰县| 乐亭县| 雅安市| 延津县| 颍上县| 大连市| 吴忠市| 沂源县| 瓮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钦州市| 咸阳市| 宁河县| 沙湾县| 北宁市| 莆田市| 德保县| 普兰县| 永康市| 缙云县| 龙游县| 广东省| 达日县| 彭水| 丹东市| 乌兰察布市| 湖南省| 金阳县| 兰西县| 兰考县| 利津县| 敖汉旗| 湟中县| 柳河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