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創傷的特點:重復、困惑與停滯

有句話叫作“不如意事常八九”,大到求學或求職的失敗、重要他人的離開,小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雞毛蒜皮的不愉快,令人痛苦的事情可謂十分常見。那么,普通的痛苦挫折和創傷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呢?

創傷會帶來重復的模式和癥狀

創傷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它會給人帶來重復的關系體驗和痛苦感受,并且這些重復的模式和癥狀可以被追溯到一個早期的痛苦經歷。也就是說,帶來痛苦的特定情景不是孤立的或一次性的,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這些相似的場景模式都會有一個源頭的“原型事件”。

比如,A先生有社交恐懼,他最害怕的場景就是工作中的公開演講。每到這個場景,他就會流汗、發抖、尿頻、肚子痛、呼吸急促,幾乎無法自持。如果問他,除了這個場景,還有沒有其他情況也會導致他無法自持,他會想到大學論文答辯時要面對導師評審組進行演講的相似情景,答辯中途他暫停了很久去上廁所,調整呼吸。如果再問他,最早有這個體驗是什么時候?他便會追溯到一個早期的場景:他在幼兒園時期參加過一次舞蹈表演,那時候他只有三四歲,因為很緊張又在上臺前喝了很多水,不小心在表演時尿褲子了。結果幼兒園老師大發雷霆,一邊給他換褲子一邊責怪他,告訴他這件事情多么丟人和羞恥,老師再也不會讓他上臺表演了。

上述例子很明確地說明了“模式和癥狀的重復性”:這些場景都是公共展示的場景,都面臨權威人物的評價和觀看,都有相似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同時,都能追溯到一個最早期的“原型事件”,即初次體驗這樣的場景和感受的事件——幼兒園表演時尿褲子被責罰。

創傷會讓人難以言說和觸碰

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時都經歷過類似不小心尿褲子或者其他在公共場合出糗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的事件可以稱得上“普遍”。但為什么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留下創傷呢?

因為構成創傷還需要一個要素,那就是這個痛苦的體驗和經歷無法被描述、傾訴和被理解。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幼兒就會發現,他們難以主動表達很多突然發生的、復雜的痛苦。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是會引發困惑和迷茫的體驗,并且幼兒也沒有學習過應該用怎樣的詞匯和語言去描述如此復雜的感受。

比如,一個4歲小男孩的母親因病去世了,這個體驗就完全超越了小男孩的經驗。他的認知水平還沒有發展到可以理解死亡概念的高度,他不明白為什么一個對自己如此重要的人憑空消失了。他可能很傷心、很恐懼,但是困惑和迷茫的感受一定先于傷心、恐懼的感受出現。

然而成年人常常傾向于逃避幫助兒童澄清經歷痛苦時產生的困惑感。當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發生在幼兒面前,成年人常說“沒關系,他還小,還不懂,不要跟他多說這件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成年人自己往往也會逃避面對和解釋這些痛苦的經歷;另一方面,很多成年人以為,兒童沒有像成年人一樣的描述痛苦的語言或表現,就代表他們“不懂”,代表他們沒有那種深刻的痛苦感受,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這種成年人對兒童痛苦感受的忽略,其實會增加痛苦經歷對兒童的影響和折磨。兒童會在潛意識層面一直與自己的困惑拉扯:這件事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么大人們好像都沒有什么反應?我應該感到如此不舒服嗎?

困惑和痛苦的經歷無法被見證和理解是形成創傷的重要因素。這種“孤獨的痛苦感”會起到將人隔離的作用——既然別人看起來都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和體驗,是不是說明我和別人是不同的、不正常的?我是不是應該為我的這種感受感到羞恥和奇怪,是不是應該把這些感受藏起來?這就是“心墻”建立的過程。

創傷會“凝固時間”,讓人發展停滯

“時間能治愈一切”,這句話的真實性其實很值得懷疑,因為臨床工作和各種各樣的研究都表明,許許多多的創傷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它們大多會繼續存在,有的可能以變化之后的形態隱匿于人們日后的生活中,有的可能會改變人們的自我感受和軀體體驗,還有的則會影響人們的人際關系和人生選擇。有很多老年人,即便在得了阿爾茨海默癥并且遺忘了自己生活里的很多日常事務和關系之后,還一次又一次地想起甚至重新體驗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就像被困在過去沒有被處理和療愈的創傷體驗之中一樣。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在小說《五號屠場》中,描繪了一個會在戰爭場景和自己的中老年日常生活里進行時空穿梭的人,他可能前一秒還在醫生同行的聚會上,下一秒就穿梭到冰冷的河床上,面對著迎面而來拿著槍的敵人,或者穿梭到躺著死尸的火車車廂里。雖然作者采用的是一種類似科幻小說的創作技巧,但我猜想這也可能是,他作為一個親身體驗過戰爭殘酷的人的一種十分真切的感官體驗——類似于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閃回體驗。

有時,創傷就像大腦里有了蟲洞一樣,會扭曲自身的時間體驗?,F實的時間已經前進了,但自身的體驗還被困在創傷發生的時間里。

其實,這種創傷對思維、自我認知和人際關系的改變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創傷的體驗總是難忘的,這非常合理,因為人類身心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存活下去,而要存活下去,大腦就需要通過儲存對過去的記憶來判斷未來,因此牢牢記住這些不利于自身的事情和感受就很有必要。然而,這些伴隨著人們的、與過去的創傷經歷聯系的“癥狀”或人際模式,在人們的腦海中往往是“一團亂麻”,人們并不知道這些模式和經歷之間的因果聯系,很可能會錯誤歸因,導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循環。這些創傷經歷如果沒有被以能讓他人理解的語言和邏輯敘述出來,就會以十分混沌的形式存在于認知和體驗里,導致人們做出的決定不僅不能避免再次受傷,還會讓人們更容易重復進入困境。

這種重復進入困境的狀態就是所謂的“固著”。固著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常用詞,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在某個發展階段受到了挫折,就有可能無法繼續發展其某方面的能力,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比如前文所述的A先生的例子就是固著的一種典型體現:A先生明顯已經不再是幼兒園時那個幼小無助的孩子,也不會再有像他的幼兒園老師一樣蠻不講理且令人無法反抗的權威人物來控制他的生活,但是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他還像幼年時的自己一樣無助和恐懼。

這相當于,作為一個成年人,A先生的一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情緒調控的能力還停滯在幼兒園時創傷發生的階段,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可能會讓他在一些成年人“應該”應付自如的情境中手足無措或者失去一些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岳普湖县| 密云县| 固镇县| 永泰县| 神池县| 剑阁县| 瑞安市| 本溪| 阿瓦提县| 郴州市| 福鼎市| 前郭尔| 潍坊市| 香格里拉县| 彩票| 裕民县| 揭西县| 房山区| 萍乡市| 祁门县| 思茅市| 棋牌| 齐齐哈尔市| 岗巴县| 稷山县| 沧源| 镇赉县| 株洲市| 东阳市| 台前县| 咸宁市| 曲靖市| 科尔| 清原| 乐至县| 仲巴县| 莱芜市| 舒城县| 东港市|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