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洛陽牡丹

洛陽牡丹盛開的時候,時任太子賓客分司的白居易正在洛陽養老,他與李商隱的父親李嗣是好友。

大和三年(829年),令狐楚64歲,三月,檢校兵部尚書、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臨行前作《赴東都別牡丹》:“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貶出京,大和二年十月始歸長安,至本年正十年。

初入幕府,是在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隱18歲。三月份初識東都留守令狐楚時,李商隱尚沒有名分。

三月末,白居易罷刑部侍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白居易赴東都前作《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四月初,白居易至洛陽。

829年,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時年58歲。李商隱不滿20歲。博士七郎,是令狐楚長子國子博士令狐緒。

令狐楚帶著李商隱去拜訪白居易時,正值洛陽牡丹盛開。在唐以前的史書中沒有關于牡丹的詩作,唯有謝靈運說,竹林間水邊際處多牡丹。唐朝李德裕和舒元輿各有一篇關于牡丹的賦,他倆都宣稱自己是寫牡丹題材的第一人。

洛陽牡丹作為觀賞花卉,第一次進入禁中皇家園林,始于隋煬帝時期。唐《海山記》記載,隋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赫紅、飛來紅、天外紅、一拂黃等。武則天時期,移植西河牡丹到洛陽上苑,是唐朝牡丹繁榮的開始。洛陽當時成了牡丹的種植中心。

唐朝玄宗時,牡丹由洛陽傳入長安。其中,宋單父種植牡丹一萬株,色樣各不同。開元年間“初有木芍藥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開一枝兩頭,朝則深紅,午則深碧,暮則深黃,夜則粉白,晝夜之內,香艷各異”(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

唐朝特重牡丹。開元末年,長安才有一棵白牡丹。至德年間,太原又得到紅、紫二色牡丹。唐朝以紫為貴,太宗制定了紫、緋、綠、青的服色等級,故而社會上十分追捧紫色牡丹。元和初年牡丹猶很少見,到李商隱去見白居易時,洛陽牡丹已經多得不可計數。

白居易有詩:“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買花》)柳渾有詩:“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棵。”(《牡丹》)李肇在其《唐國史補》中也有真實記錄:“京師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令狐楚和白居易的詩友劉禹錫有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

白居易,字樂天,是憲宗二年(807年)進士,和蕭澣同榜。蕭澣那次是第一名。蕭澣后來成為李商隱的知己。白居易后擔任三品下階的秘書監,被授予金印紫綬。可惜他的兒子夭折,沒法通過庇蔭繼承官職。白居易十分傷感:“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傳誰庇蔭誰?”(《初喪崔兒報微之晦叔》)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他自己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仆詩者。”(《與元九書》)日本《源氏物語》引用白居易的詩句,據統計有九十七次之多。

而李商隱的詩朦朧含蓄、用典頗多,為什么白居易會喜歡呢?李商隱想,或許是第一次見白居易時,所作的牡丹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吧?莫非是物極必反、兩極相通?

李商隱看見牡丹初放時艷麗奪目、含羞嬌艷,就像見到了錦帷乍卷、容顏初露的衛夫人。衛夫人是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艷著稱。《典略》載,孔子到衛國,受到南子的接見。衛夫人南子當時主持衛國政治,是一位頗為美麗的夫人。南子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環佩之聲叮當作響,令人想象帷中風光。由于南子聲譽不佳,子路對此頗有微詞。這在《論語》《史記》里也有記載。

再看牡丹花在綠葉的簇擁中色彩鮮艷,就像鄂君寬大的袍袖擁裹著美麗的越女,好似給她披上一件錦繡的披風。這種“兼取美婦人美男子為比”的寫法確實開了后人詠花不僅僅以美女為比的先河。

牡丹花葉在迎風起舞時起伏翻卷、搖曳多姿,就像《西京雜記》里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垂手折腰,佩飾翻動,長裙飄揚。雕玉佩般的白色牡丹、郁金裙般的紫色牡丹,令人艷羨。

李商隱不禁想起,晉代首富石崇的廚房里從不用柴火,只用精美的蠟燭燒飯。但是石崇尚且需要蠟燭,而紅牡丹卻像自己燃燒,從不需要修剪以保持火焰旺盛。舊時衣香皆由香爐熏成,而三國荀彧自然身香,到人家坐處三日香味不散。牡丹的香氣也是天然的,從不用香料熏染。

南朝江淹某日夢見一位老人向他索筆,就從懷中掏出一支五色筆還給老人。從此以后,江淹所作的詩歌就再也沒有佳句,這就是江郎才盡。如果他有江淹那樣的才華,一定寫下佳句寄給朝云。《牡丹》(原注:《典略》云夫子見南子在錦幃之中):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或可譯為:

含羞綻放像是簾中微露的衛夫人,

綠葉緊裹好似絲繡堆擁的越鄂君。

時而垂手如驚鴻零亂翻動玉飾物,

時而彎腰如飛燕爭相回旋郁金裙。

石崇家的蠟燭燭芯不勞人工修剪,

荀令君的體膚天然豈待香料染熏?

如果我像江淹一樣擁有生花彩筆,

定在花瓣題寫清詞麗句寄給朝云。

胡以梅評論,通身脫盡皮毛,全用比體,登峰造極之作。

穆宗朝,令狐楚被貶,原因除了直接的山陵使約束不嚴致使下屬貪贓枉法以外,還隱藏著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幕后原因,如元稹的公報私怨,以及令狐楚原為憲宗寵信之舊臣,又依附皇甫镈,皇甫镈又是欲立豊王為帝的宦官吐突承璀的黨羽,因而在皇甫镈、吐突承璀先后為穆宗所殺所貶后,也就自然拋棄。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初二,只在皇帝位上坐了七個月的順宗,突然下發了禪位詔書,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純。八月初九,李純繼皇帝位,歷史上稱之為“憲宗”。隨之,王叔文、王伾等“永貞革新”八人被先后貶為司馬,史稱“八司馬”。已是太上皇的順宗,也在新帝改元“元和”(806年)的正月十九日舊疾復發,突然駕崩。“永貞革新”這場短暫而輝煌的革命徹底落幕,元和時代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在“二王八司馬事件”中,令狐楚曾代府主河東節度使嚴綬秉承宦官意圖,起草逼迫順宗禪位的一系列表奏。

令狐楚與白居易、劉禹錫交往頗多,與張籍、姚合、元稹、楊巨源、賈島、張祜都交游甚密。

令狐绹存世作品甚少,《全唐文》載三篇,《全唐詩》載詩一首,系偽作。有一種說法,認為牛李黨爭始自元和三年(808年)牛李對策,終于大中十三年令狐绹罷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嵊泗县| 咸丰县| 明光市| 广水市| 云梦县| 新密市| 朔州市| 罗城| 皋兰县| 长顺县| 襄城县| 凤城市| 措勤县| 平度市| 乐东| 南澳县| 永嘉县| 湾仔区| 定南县| 武夷山市| 峨山| 海丰县| 克什克腾旗| 宁国市| 海晏县| 鄂托克前旗| 遂溪县| 凭祥市| 桃园市| 赣州市| 郁南县| 宣城市| 肥城市| 镇康县| 临洮县| 临潭县| 伊通| 偏关县| 阿拉善右旗|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