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長贏投資(10周年全新增訂版)作者名: (美)約翰·博格本章字數: 1166字更新時間: 2022-03-18 18:03:45
客戶的游艇在哪里?
談到這些寡頭們自我服務式的管理模式,以及他們相互勾結、利益共牽的實質,布蘭蒂斯是這樣描述的:“可以肆無忌憚踐踏法律、人類和神靈,以一加一等于五的謊言欺騙著民眾。”他預言,這個盛行的投機活動必將崩解(準確地說,他的預言最終都變成了現實),“在冷酷但公正的數學規則面前,它們將原形畢露”。然后,他補充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警告[這句話應該出自古希臘戲劇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哦,陌生人,請記住,數學是科學之父,安全之母。”
布蘭蒂斯的話就像一記當頭棒喝。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對投資而言,數學規則的冷酷與公正再明顯不過(那些貶低我的人一直在說,我所主張的只不過是大家都懂的廢話)。
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大多數投資者似乎都難以認清擺在眼前的東西,哪怕是最淺顯易懂的東西。或者更直白、更準確地說,他們是在拒絕現實,因為現實否定了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偏見和過度自信,還有毫不懷疑地接受的金融市場長久以來的運作方式。
更重要的是,鼓勵投資者和客戶去認識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也不符合金融中間人的利益。事實上,在這個金融體系中,自私自利的人更多是在強迫人們忽視這些規律。正如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所言:“當一個人可以因為不了解而賺錢,那了解這件事對他來說將變得難如登天。”
在我們這個金融體系中,中間業務為那些管理他人資產的人帶來了無數財富。他們的自利傾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作為投資者,我們必須看管好自己的財富。只要能正視眼前現實,任何一個不缺少理性的投資者都會成功。
那么,市場中介成本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太大了!實際上,長時間以來,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一直落后于市場平均收益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想想其他辦法?
總體上看,這些基金經理聰明絕頂、接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且為人可信。但是,他們不得不相互競爭。當某一方買入股票,必定有人在賣出股票。就整體而言,這樣的交易行為不會帶來收益,只會帶來交易成本,這些錢都會流入巴菲特在本書第1章里所說的那些幫手的口袋中。
投資者太過輕視投資成本,尤其是以下3個原因,更促使他們低估這些成本的重要性:
◆股票市場的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1980年過后,股票市場的平均年收益率達到11.5%,而基金的回報率看起來也不錯,達到10.1%);
◆投資者在關注短期收益時,忽視了交易成本在整個投資期內產生的流出效應;
◆很多此類成本是隱性的(投資組合交易成本、手續費變動,以及不必要的資本利得帶來的稅金等)。
具體事例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假設在過去半個世紀,股票市場年均收益率為7%。是的,半個世紀看起來有點長,但人一生的投資期間更長——如果一個投資者在22歲參加工作,他的投資期間可能長達65~70年;然后,我們再假設,共同基金每年至少產生2%的成本。最終的投資結果是:基金的年均凈回報率就剩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