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贏投資(10周年全新增訂版)
- (美)約翰·博格
- 1003字
- 2022-03-18 18:03:44
交易成本1.5%,費率成本1.3%,銷售費0.5%,外加隱藏成本1%
一旦扣除了金融中介成本——五花八門的管理費、組合換手費、經紀人傭金、銷售稅、廣告費、各種運營費以及法律服務費,投資者的整體收益必然而且永遠會低于市場收益總和,而其中的差值便是這些成本之和。這就是投資領域無可爭辯的事實。
如果市場收益率在給定年份里是7%,作為一個整體,所有投資者就可以賺取7%的總收益率。不過這毫無意義,繳納了金融中介費用后,口袋里剩余的錢才屬于我們。(不管是盈利還是虧損,這些費用都逃不掉!)
在這里,有兩點確定無疑:
◆扣除成本前,擊敗市場是一場零和博弈;
◆扣除成本后,擊敗市場是一場輸家游戲。
投資者群體賺取的總收益必然要少于金融市場實現的總收益。那么,這些成本到底有多少呢?對于單個投資者來說,每年的交易成本相當于交易額的1.5%左右。交易次數較少的投資者,承擔的中間成本也較低(1%左右),交易越頻繁,中間成本就越大。換手率超過200%的投資者承擔的中間成本約為3%。
在主動型股票共同基金中,管理費和運營費——兩者統稱為費率(expenses ratio)——每年平均大約為1.3%。按照基金資產加權后,大約為0.8%。然后,我們再加上另外0.5%的銷售費。這是假設初始銷售費為5%,平均到10年的結果。如果投資者僅持有5年,每年承擔的費用就會增加一倍——也就是,每年需要攤銷1%(許多基金都有銷售費,經常分攤到10年或更久,大約60%的基金是“免費”基金)。
但是,還有一大筆看不見的附加費用在等著你,所有這些費用對投資者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我所說的是投資組合轉手所帶來的隱藏成本,這部分費用估計每年在1%左右。基金的年平均換手率大約在80%,這就意味著,一個資產規模為50億美元的基金,每年都要買進20億美元的股票,再賣出另外20億美元的股票,共計交易40億美元股票。按照上面提到的收費標準,經紀人傭金、買賣差價和市場影響成本,還有增加新基金時投資者需要承擔的額外成本,綜合起來是0.5%~1%。
最終的結局:擁有股票基金的“所有”成本每年可能達到2%~3% 。所以說,成本儼然就是一個主宰者。全體投資者的收益,正好是大家沒有付出的部分。因此,被動的投資者反而成了贏家。這不過是常識。
幾年前,在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路易斯·布蘭蒂斯(Louis Brandeis)的《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一書時,我曾經看到一段話,這段話再生動不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作為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影響最大法理學家之一,早在一個世紀前,布蘭蒂斯就曾經嚴詞指責控制美國投資界和美國企業的金融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