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權力:貨幣創(chuàng)造如何影響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 (英)安·佩蒂弗
- 1891字
- 2022-03-15 10:20:36
私人貨幣的財富依賴于公共資源
私人財富控制的銀行體系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公,那就是私人貨幣的生產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并依賴于此,而正是這個公共基礎設施構成一個國家的貨幣、經濟、稅收、法律和刑事司法體系。
如上所述,所有貨幣都基于一個國家央行的流通法定貨幣,法定貨幣由央行授權和發(fā)行,并由納稅人通過其政府來支持。盡管一些央行可能被認為“獨立于”政府或公共部門之外,但實際上,所有央行擁有的權力和權威,及其貨幣的價值,都依賴于本國主權范圍內納稅人的支持。
中央銀行家也有不同的授權。一些人被授權優(yōu)先考慮私人銀行部門的利益;歐洲央行在這方面最為突出。其他機構,如英國央行,既支持私人銀行業(yè),也支持政府的經濟目標。
任何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角色,是確定貨幣的價值,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維持其價值。中央銀行發(fā)行和維持法定貨幣價值的權力,與政府對其公民征稅的能力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講,財政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要支撐。
中央銀行在管理整個銀行體系,以及通過貸款和其他業(yè)務支持私人銀行方面,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它們的存在是為了維持整個經濟的金融穩(wěn)定。對私人銀行部門的這種支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銀行利率或基準利率,即向銀行收取的利率。雖然銀行利率對實體經濟中的其他貸款利率有重要影響,但它只針對持牌商業(yè)銀行家,并且與這些商業(yè)銀行家就商業(yè)貸款收取的利率沒有直接關系。(你可以詢問任何小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看它們是否有幸能夠以它們的銀行家向央行支付的相同利率借到錢!)在對央行利率進行公開評論時,不可避免地會假設所有商業(yè)銀行的利率都低于銀行利率。事實上,對于不同貸款金額來說,銀行利率的變化可能非常大,瞥一眼商業(yè)大街上任何打出廣告的實際利率,以及這些利率計算出的通貨膨脹率或通貨緊縮率,就可以驗證這一假設是錯的。
因此,貨幣對國家財富和整個經濟的穩(wěn)定性和實用性,取決于對貨幣價值的合理維持,以及維持貨幣和稅收制度的那些公共基礎設施。此外,私人銀行體系也嚴重依賴于由納稅人支持的公共部門的司法體系來維持和維護,例如私人合同。可執(zhí)行合同既是私人貨幣生產的基礎,也是私人財富積累的基礎。
個人金融家和機構(如AIG)在國際資本市場中運作,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他們受到了納稅人資助的公共當局對他們的大力扶持,以支持其不穩(wěn)定的經濟活動。國有化的英國央行、美聯儲以及獨立的歐洲央行,始終都是以納稅人為后盾,它們自2007年8月以來,為全球銀行和私人金融市場提供了防范損失的擔保,向它們提供了歷史性的低借款利率,并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操作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容易得到的流動資產。
這些公共當局在不同的時期,幫助金融機構避免了“自由市場”強加給風險承擔者的處罰。這樣做,其實是這些公共救助對自由市場理論的嘲弄。得益于這種公共機構和中央銀行的慷慨救助行為,許多在全球范圍內作為私人公司來運營的金融機構,實際上都有效地變成了國有化的機構。
遺憾的是,西方民主政府并沒有利用現有權力來限制國際金融家和投機者的肆意妄為。相反,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民選政府已經暗中慢慢將更大的權力割讓給全球金融公司,讓它們將資本轉移到境外并進行跨境運作,而且還在沒有監(jiān)督、監(jiān)管、稅收或約束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信貸。
全球資本流動不受管理意味著主權國家已經無法行使權力向其征稅或對其進行管理。相反,國家民主被離岸資本和企業(yè)有效地勒索了,它們的股東和所有者要求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的權力,而不顧整個國家的法律和價值觀,以及無視國家機構。國家不作為,被全球銀行家和金融家所掌控,這意味著納稅人有義務為公共法律和司法系統(tǒng)提供資金,而這些資金卻在為私人財富提供服務。納稅人這樣付出,但離岸、流動的私人財富所有者卻沒有做出任何要向稅收系統(tǒng)貢獻公平份額的承諾。
私人經濟利益與整個社會之間歷來都存在緊張關系,這種緊張關系體現在對貨幣生產體系控制權的爭奪中。只有讓社會對金融體系定期實施民主管理,才能讓私人財富的利益服從于更廣泛的利益。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1945—1971),私人銀行和金融業(yè)是經濟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凱恩斯的理論、他對貨幣體系的理解,以及他在此期間實施的貨幣政策,金融體系才能主要為了更廣泛的社會利益而運行。
然而,從20世紀60年代起,主要由私人銀行家牽頭的私人財富通過與民選政治家兩相勾結,再次將貨幣體系的控制權從政府的民主監(jiān)管手中奪走。今天,來自全球私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中的少數人支配著整個全球經濟。他們根據自己的既得利益來管理這個系統(tǒng),而不是讓它服務于更廣泛的社會。由于社會沒有對其采取實質性的政治管制,私人財富所有者利用公共的貨幣基礎設施以及他們生產私人貨幣的權力,積累了驚人的財富。
- 經濟學常識全知道
- 中國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研究與發(fā)展·數據中心
-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素質提升及支持服務體系研究
- 好奇心經濟學:像偵探小說一樣有趣的經濟學故事
- 過剩:資本主義的系統(tǒng)性危機
- 崩潰:關于即將來臨的失控時代的生存法則
- 再造:數字化與數字化轉型
- 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經濟學家的思考和建議
- 魔鬼經濟學合集(共4冊)
- 互聯網經濟
- 企業(yè)年金制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論分析及實證檢驗
- 數字金融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
- 重塑“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新格局
- 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2014-2015(2015版)
- 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的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