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權力:貨幣創造如何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
- (英)安·佩蒂弗
- 2365字
- 2022-03-15 10:20:33
好消息是:投資不需要儲蓄
發達的貨幣經濟有一個這樣的奇跡:對于資產購買或投資來說,儲蓄并不是必要的。那些需要投資資產的企業家或個人,不需要依賴個人提供的、存在儲蓄銀行里或藏在床墊下的資金。相反,他們可以從私人商業銀行獲得融資。這種發達貨幣經濟中金融的可用性,與貧窮、欠發達的非貨幣經濟形成鮮明對比,在后者中,儲蓄是唯一的投資資金來源,而且必然無法滿足社會最緊迫的需求。
經濟學家安德里亞·特爾齊很好地解釋了貨幣經濟與非貨幣經濟之間的區別:
當人們像儲蓄玉米一樣儲蓄真正的商品時,儲蓄的決定完全是個人問題:如果你已經獲得了一定數量的玉米,那么只要你開心,你可以隨意消耗它、存儲它或浪費它,只要你不直接影響其他人的玉米消費。只有當你決定把它借出去時,你才會與他人建立關系。
在貨幣經濟中,儲蓄不是一件任何人可以獨立擁有的實物,如玉米、黃金、珍稀郵票。與非貨幣經濟相反,在貨幣經濟中,儲蓄是一種以金融債權的形式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行為。
與玉米等商品不同,金融儲蓄總是表現為金融關系,因為它只作為一種對他人的債權而存在,形式是紙幣、銀行存款或其他金融資產。個人儲蓄是一個經濟單位對另一個經濟單位的債權,任何儲蓄變化都會導致“儲蓄者”與其他經濟單位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這不會出現在僅顯示總價值的國家賬目上。
如果我們通過縮小個別單位并考慮單位之間和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儲蓄,我們發現每一分錢都必須對應于相同規模的債務。紙幣是中央銀行的債務,銀行存款是銀行的債務,政府證券是政府的債務,公司債券是私人公司的債務,等等。這意味著當我們討論金融儲蓄時,我們也在討論債務問題。每一分錢都是別人的債務……每一分錢都是別人的欠款。
在貨幣經濟中,儲蓄不提供資金,它們需要資金。
總而言之:在貨幣經濟中,與積累過剩的玉米然后將其借出的業務相比,儲蓄是截然不同的經濟活動。玉米可以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得到保存。然而,經濟中以貨幣為基礎的儲蓄總會“影響他人”,因為它始終是一種與他人建立金融關系的行為——一種債務。債務可以是資產或負債的形式,例如,當中央銀行向私人銀行發行美元票據時,中央銀行有責任(義務)將該票據的價值交付給申請它的銀行。然后私人銀行擁有一項資產(美元票據),同時也欠中央銀行一些東西(負債)。商業銀行在客戶賬戶中存入資金時,有義務向申請貸款的人發放資金(有時以現金形式)。借款人擁有資產以及存入的資金,同時還有負債以及還款責任等。這就是債務所有者和資產所有者之間的借貸關系,是貨幣經濟的基礎,這種借貸關系同時產生了投資、就業和各種有用以及重要活動所需的收入和儲蓄。
當然,這些貨幣關系必須被謹慎管理,以確保它們不會變得不平衡、不公平或不穩定。所借的錢不能有高昂的、不可支付的實際利率。最重要的是,必須管理信貸創造,以確保貸款不會變成無法償還的債務。管理這些關系的關鍵,是保持從事金融交易的人之間的關系的平衡。換句話說,就是要保持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公平,不僅要確保經濟繁榮,還要確保經濟穩定。如果管理得當,這些借款,即貨幣體系內的社會關系,可以提供社會所需的所有資金;如果管理得當,那么社會最緊急的項目就不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如果管理得當,債務不會因高利率而加劇,并且不會超過借款人、經濟體系或生態系統的償還能力。
如果一個經濟體的儲蓄擴張了,那么債務的擴張也是必要的。當債務超過償還能力時,它就會成為個人、企業和整個經濟的負擔。為了避免債務的剝削性,必須對商業銀行家施加兩個條件。首先,貸款利率應始終保持在低水平,以確保借款人能夠還款(詳細請參閱第3章)。其次,貸款應該用于那些被評判為是生產性的、并可能創造就業和收入的活動。在理想情況下,應該勸阻或禁止為投機活動提供貸款。銀行家要詢問貸款申請人的問題中應該包括:是否將債務創造的融資用于創造就業和其他會產生收入的活動?是否將金融債權用于生產性和可持續性的活動?如果借款用途符合這些標準,則這些借款不可能成為借款人的負擔,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被償還。
如上所述,借款減少意味著流通中的貨幣減少,因此儲蓄減少。在適當的時候,這種可用貨幣的縮減將以物價下跌、工資和收入下降的形式體現,換句話說,信貸緊縮意味著通貨緊縮的壓力。物價下跌會壓縮利潤并引發破產,從而可能導致失業。失業者借貸和支出的可能性更小,這意味著國家的收入又進一步收縮。
在上述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需要做的是,政府通過發行債務來創造資金或儲蓄,這些債務將被投資于新的生產商品或服務的項目,從而創造就業機會。這些活動將帶來私人收入以及稅收,可以用來償還公共債務。
正如安德里亞·特爾齊所寫的,儲蓄需要資金來資助,而在私人部門疲軟的時候,資助儲蓄的最佳方式是讓政府或私人銀行發行新的債務。
總結一下:所有貨幣最初的創造或產生,都是通過信用(或債務)的方式。隨著健全的、管理良好的貨幣體系的發展,對于可持續性的創收活動所需的融資或信貸,無須進行限制。正如凱恩斯所主張的那樣,我們創造的(價格),自己也可以承受。信用體系使我們能夠在人類本身、經濟體系和生態系統資源強加的物理限制內,做我們能做的事情。
這是一個好消息:一個發達的貨幣體系可以為非常大的項目提供資金,這些項目的融資遠超過經濟體儲存在個人儲錢罐或其他機構中的總儲蓄。這意味著,建立在健全貨幣體系基礎上的社會,可以“負擔得起”免費的教育和衛生體系,可以資助藝術和國防,可以解決疾病問題,并在金融危機中拯救銀行。雖然讓經濟發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我們缺乏足夠的物質和人力資源,但社會要想進行緊迫而巨大的變革,來確保地球環境仍然適宜人類居住,永遠不缺財務關系,即各個機構和個人之間的借貸關系。但是,如果一個貨幣體系不受管理和經營,而是基于少數人的利益運行,那么它可能會對經濟、政治和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