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孩子:猶太人教子之謎
- (美)溫迪·莫戈爾
- 1882字
- 2022-03-11 16:19:27
因為我是媽媽:確立威信
當代的父母都會盡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這很好!但是,世界卻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庭中的孩子搖身變成皇帝或公主,父母則俯首稱臣。這些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即相信父母與子女是平等的。他們之所以報名參加我的育兒課程,正是因為他們發現這種平等主義的哲學行不通。
孩子與父母不是同輩,他們也不想成為我們的同輩。在課堂討論中,除了教授猶太教的智慧外,我還經常談到馴犬師的智慧。這些專家知道,在狗剛剛成為家庭成員的時候,主人必須要確立對狗的統治地位。馴犬師教導新主人的方法是:不能讓狗坐在比主人更高的位置上,不能讓它搶在主人前面進入家門,要通過這些方式不斷強化他們的“主人”地位。如果狗可以說話,馴犬師當然也不會讓它們頂嘴。他們發現,如果讓狗的地位高于主人,它們就會變得既膽小又專橫。孩子們也是如此。
采取民主制度對待狗狗或兒童都會效果甚微,這只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由于孩子們非常擅于辯論,所以父母們往往會上當,但孩子并沒有足夠的心理素質來面對辯論獲勝以后的局面。他們更沒有成熟到可以在觀看電視節目時保持自律,學會監督自己的言語或者主動效法良好的舉止?!妒ソ洝ん鹧浴犯嬖V我們:“要教導孩子走在正道上,等他長大以后也不會背離它?!北仨氁诤⒆雍苄〉臅r候就讓他們知道這個家庭由你做主,并且要不斷地提醒他們意識到你的權威,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可以離開家庭為止。
第一條誡命說:“我耶和華是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能有別的神”。這句話沒有包含任何行為規則,完全不同于“謹守安息日”“不要偷竊”或“不要犯奸淫”?!拔沂且腿A神”僅僅是開場白,卻確立了上帝的權威,這樣人們就會關注其余的誡命。上帝說“我是老板”,就像家長說“我是你的母親”。
對于許多父母而言,諸如此類的嘮叨會讓他們想起那句無視孩子的老話:“我說這樣就得這樣?!本拖袂拔乃f的大衛這類家長,他們害怕傷害孩子的尊嚴,這種尊嚴比他們自己的尊嚴重要得多。如果仔細審視第一條誡命背后的原因,我們就能夠深入地洞察確立威信的方式。太多的例子證實:如果得體地說“我說這樣就得這樣”,這是完全合理的回復。
我們不妨來思忖,既然誡命本身合理又合乎道德,那么上帝為什么要費心對自己的權威小題大做呢?如果人們覺得各種誡命完全合理,他們不會自然而然地愿意服從它們嗎?僅僅想要服從還不夠。上帝知道,即使人們理解并同意法律,還是會有人試圖繞過法律。上帝也知道,有些人不了解法律。如果不使用嚴厲的懲罰進行威脅,這兩類人都可能忽略誡命。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你在家里建立權威。首先,即使孩子知道連續看4個小時的電視不利于健康,但如果父母不介入,他們仍舊會這樣做。這是人類的天性,只有更強大的力量才能促使他們擺脫誘惑。但同樣重要的是,你無法解釋某些命令,孩子也可能會頑固地拒絕理解某些命令。你的兒子可能會問:“為什么只能柯克來我們家玩?我為什么不能去他家玩?”因為你知道柯克的父母對孩子聽之任之,而你不希望兒子未經你許可接觸某些節目、電影和游戲。這個固執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會懇求:“為什么在我做作業之前不能看會兒視頻?我發現有個視頻在教我們如何在瓶中培養水母或制造微型無人機。我能學到很多東西!”你也知道將孩子從電視旁拉開,會讓他產生不滿、不合作的情緒。從非同小可的場合到平淡無奇的事情,各種問題都會紛至沓來。你可以花費數個小時來盡力解釋每個決定,也可以直接回答“我說這樣就得這樣”,或者回答得不那么輕率。孩子的知情權不能取代其他的考慮因素。你的言語才是關鍵,而非解釋。
按照“上帝就是這樣說的”來行事,是猶太傳統的根基。猶太法律分為兩類:典章(mishpatim)和律例(chukim)。典章包括多部猶太法律,盡管它們由上帝頒布,背后卻有清晰的邏輯。例如,遵守安息日屬于典章的范疇,因為把每個星期中的某天定為休息日明顯有實際而合理的好處。與此同時,典章要求在工作的當天向受雇人支付工資。這也很合理,因為它能維持良好的勞資關系。律例是缺乏邏輯根基的法規。它們超越了我們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出于對上帝的尊重和敬拜而遵守它們。猶太潔食法通常被誤解為古代的拉比出于健康原因而制定的,但現在它們被認為是律例,即以特殊而圣潔的方式進食的神圣誡命。
嚴格地說,要求我們尊重長者的法律屬于典章,教導孩子尊重長者可以獲得很多實用的好處。但是賢哲們認為,為了孩子和你自身的利益,最好將第五條誡命(“尊敬父母”)視為律例而非典章。這樣,就不存在誡命是否恰當的問題,也不用去爭論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它與實用性和邏輯性問題無關。如果“尊敬你的父母”屬于律例,那么,我們這樣做就是因為上帝命令我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