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腐儒與昏主
- 慫貨
- 追風小子兒
- 2067字
- 2022-03-10 15:33:31
“進了這里,你還想出去不成?!聽老朽一句勸,要想活得長一點,就老老實實呆在海灘上,別往林中去。每隔三天,會有船只拋送給養進來,別拿好東西,裝幾個饃饃就行了。還有,你這口鍋,也千萬藏好了。”
說這話的時候,老儒生望著茫茫海面,他那混濁的眼睛,好像比無際的幽海都要滄桑。
宋火看著老儒生的眼睛,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爺爺。這種眼神,帶著悲憫,無奈,凄涼,是國破家亡,絕望又滄桑。
“你,是宋人?!”宋火皺皺眉,試探著問道。
“你,你說什么?!!!”老儒生忽然顫抖起來。
驚詫之下,他開始細細端詳著宋火的臉,眾人也紛紛爬將其身,大睜著眼,齊刷刷看向宋火。
“我……”
宋火被眾人的態度著實嚇了一跳。
目不轉睛看著自己的老儒生,顫抖的越來越厲害。他那混濁的眼神,也越來越古怪,卻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蒙塵懷荒的皇帝陛下……是你什么人?”老儒生顫聲說道,越說越激動。最后,他問出這幾個字的時候,帶著哭腔,幾乎已經要哭出來了。
“是我爺爺……”宋火沒有多說,兩行熱淚徐徐滾落下來,他已經意識到了什么。
“老臣國子監祭酒劉文宗,率國子監眾教習,參見太子殿下!”
隨著老儒生老淚縱橫的一聲疾呼,海灘上齊刷刷跪倒,哭聲一片。
“……”宋火呆在了原地。
最是難得,孤臣淚。
……
宋火自然知道劉文宗。當初周滅宋,作為天下文宗,號稱“儒冠”的儒生首領劉文宗,誓死不做周朝的官,不食周朝俸祿,甘愿流浪草野。這種不識時務的行徑,一度為天下人恥笑,冠以腐儒的稱號。
可是,該被恥笑的是誰?
用張蒼的話說,倘若青天也被冠以暗夜之名,暗夜就是青天……周帝為了穩住天下士人的心,準許劉文宗歸隱山林。后來,又以劉文宗等人批評時政為由,終身監禁在周獄。
當然,劉文宗可不只是批評時政那么簡單。他辱罵周帝變節,欺君罔上,種種說辭,難以入耳。這些話,自然沒人敢原原本本告訴周帝……“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了!”劉文宗老淚縱橫,五體投地,與眾教習嚎哭不已。
……
……
眾儒生嚎哭一陣,灑淚拜別宋火,再不輕易與他接近。宋火當然知道,劉文宗他們是在保護自己,以免輕易暴露身份。
這幾日的經歷,宋火已經隱約窺探到了長安以及東海城里那些人的意圖。
宋火入境齊國,經風浪漂流海外,誤入周獄,不小心被周獄的犯人殺了……這自然怪不得周帝,也怪不得齊王。
當然,這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宋火可殺。
若是無能昏庸,則不可殺,非但不可殺,將來還要被周帝扶上王座,撫慰天下人心。
周獄,關押不是目的,仍舊是一場試煉……
……
“真是讓人頭疼啊!”
宋火撥弄撥弄柴火,翻了翻鍋里的大龍蝦,喃喃說道。
他開始有些理解,為什么張蒼會一意孤行,要把他培養成一個膽小、軟弱的慫貨了。
只要他示人以無用,他才可以一直活著。
山林中最先被砍掉的,往往是最早成才的林木。江湖中最早被捕撈的魚,也往往是最早長大的那一類。這就是無用之用。
……
作為一個無用的廢人,他應該有哪些“品格”呢?
膽小?怕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
當一個荒誕不經,昏庸無能的人,對宋火來說,當然不難。非但不難,很大程度上,作為廢人的“品格”,除了好色之外,他簡直就是本色出演……可是,他真的不好色嗎?
“想辦法出去,先找到炎陽再說吧。”宋火有些苦惱,有些頭疼。
好在,這些天來,他的胃口一直很好。
……
……
周獄是一座島,這并不是人盡皆知的秘密。只因為自周獄建成,三十多年來,從沒有人能活著離開那里……周獄之嚴密,嚴密在陣法。
坐鎮東海城的劍道大宗師甲木,精通奇門遁甲,以甲庚七殺十二局,布防整個東疆。乙丙丁三奇坐鎮九宮,甲木則無處不在。
可以說,整個周獄的潮汐起落,陰晴風雨,都籠罩在他強大的意志之下。
用齊王羊刃的話說,倘若有只鳥從從海島上飛出來,都算他齊王的失職。
如此強大的陣法,到底關押了誰?
或者說,為了關押誰而準備?
難不成,傳說中的惡龍,真的存在不成?
……
海島孤懸,四面是泥濘的海灘,中間是密林,每當晌午起煙,晚間點火,不知是些什么人隱匿在其中。
宋火沒有問,劉文宗也沒有說。但透過這些國子監的儒生那滿是孔洞的破鞋,他能隱隱看見因常年流浪海灘而生滿了爛瘡的腳趾。
林中,自然是有什么可怕的人讓他們不敢靠近。
所以,連日以來,宋火只敢到林邊撿拾些干柴,裝點溪水,再回到海灘捕捉魚蝦,勉強度日。
……
這一日,午間時分,宋火正在摸魚,伴隨著一陣由遠及近的吵嚷,頭破血流的劉文宗緊抱著一束干草,蹣跚跑來。他的身后,呼啦啦的跟著同樣狼狽不堪的老儒生。
劉文宗鐵青著臉,步履蹣跚,那皺巴巴的破爛儒服在寒風中上下起伏,他好像隨時都會背過氣去。
劉文宗咬著牙,奔到宋火身旁,說一聲,“給你!”。緊接著,他從干草中摸出一個黝黑的布袋,塞進宋火的柴草里,又抱著那一束干草,踅身跑了回去。
待儒生們咬著牙,離開礁石后的宋火。
就在他們剛剛跑到林邊的時候,迎頭趕上了那十余個操著木棒的漢子。
宋火躲在礁石后面,能夠清楚的看見。這些人,皆是須發伸張,滿面兇煞。很多人臉上帶著印記,顯然受過黥刑。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透出一股難以掩飾的匪氣。
這十余人圍了眾儒生,不由分說,喝罵著,揮棒便打。年逾花甲的儒生們哪里抵擋得住,三兩下就被打倒在地上,哀嚎之聲,幾乎掩住了拍岸的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