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
- 一片冰心
- 鄧貴環
- 1811字
- 2022-03-10 15:33:39
鄧貴環
對于一個文學愛好者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文學作品能夠結集出版。今天,我的文集《一片冰心》終于要問世了,我的喜悅之情,難以用語言形容。
說到喜歡寫作,還得說起一段久遠的故事:我自上小學,就總是遇到好老師,他們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幫助我這個憨厚內向的孩子,這些美好的記憶一直給我溫暖。參加工作之后,我突然想到,我是不是也應該像我的那些老師一樣地去愛我的學生呢?是不是也可以把老師關心我的往事寫成文字作為永久的珍藏呢?之后不久,我在《德育報》上看到一則征稿啟事,于是我用好幾天的時間寫了一篇千字左右的小文章,羞澀地背著人悄悄投了稿。本來也沒抱什么希望,沒想到幾個月之后,竟然在《德育報》上看到了我的這篇文章。這件事對于我來說意義重大,一顆文學的種子就此萌芽。種子萌芽之后,我雖然沒能每天堅持寫作,但三天兩頭,還是會拿起筆,寫下我心里想寫的東西。堅持投稿,也時不時地得到一些回音。每次看到自己的文章成為鉛字出現在報刊上,真的很開心。最大的鼓舞是很榮幸地成了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省級作家協會會員的入門條件,就是要發表25萬到30萬字的文學作品。雖然我陸續發表過一些文章,也出版過教育隨筆,但字數顯然不夠,而且還不全是文學作品。但我仍然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裝訂了所有發表過的作品,連同給十五位專家評審的申報表,于2016年一起遞交給省作協申請會員評選。沒有想到,我竟然通過了!這個結果讓我信心倍增,我想,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讓“作家”這個稱謂名副其實。這段時間,我寫作和發表的作品,明顯多于往年。
接著,我的另一個夢想又悄悄萌芽:我要把我那些散文集結成書,讓更多的人讀到,也給自己的寫作來一次小結。
于是我在這些年創作的200多篇文章里,挑選了80多篇,集結成了這部名為《一片冰心》的文集。
文集里選入的文章,絕大多數是寫我的家鄉和我的親人的文字。
我的老家在有“秭歸的青藏高原”之稱的磨坪山里。我出生在一個叫娃娃寨的大山腳下。這座山很偏僻,但它是我的根;這座山很貧瘠,但它承載了我全部的思念;這座山很高,于是翻越它就成了我最早的夢想。
生活在這座山下的我的父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辛苦勞作,是他們,給我荒涼的記憶染上溫暖的色彩;是他們用汗水和淚水,讓我衣食無憂,歡樂地奔跑在山野之間,慢慢長大;是他們,生就我一副上進懂事的血肉之軀,讓我有足夠的勇氣去仰望山巔,有足夠的耐力去翻越山頂。
長大的我離開了大山,我的父母也都離開了我,但他們以血液和基因的形式,永存在我的身體和生命里。我決定,我要用我這一顆心、這一雙手,去抒寫這座生養我的大山,和生養我的父母。就像艾青在《我愛這土地》里寫的那樣:“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我對這土地和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愛得深沉。
由于創作時間跨度較長,文集里面的很多文章,之前大多已經在雜志或者報紙或者文學微信平臺推出過,如《一棵野櫻桃樹》最先發表于《屈原文學》,后來被“新銳散文”平臺推出,又被《散文百家》、《中國三峽》等雜志刊出;《嫁衣》曾榮獲“首屆國際東方散文獎優秀作品獎”,后來又獲“秭歸縣第七屆屈原文藝創作獎”;《媽媽,我還想做你的恩人》《上帝有雙溫暖的手》等多篇先后被《東方散文》刊出或者被《新銳散文》《絲路新散文》推出;較早的如《走過風景》、《會唱歌的鳶尾花》等30多篇曾發表于《三峽日報》文學副刊或《三峽晚報》文學副刊。
你或許覺得,我的文章多令人感覺心頭很重。是的,那是我的經歷和處境使然。那些本身很重的東西讓我筆下的文字很難生出輕盈的翅膀,帶著歡樂的笑容。
給文集定名為《一片冰心》,也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想法。
冰心者,可以指“冰心”其人。冰心是我喜歡的作家,她的文字溫暖,充滿愛,我愿意用這樣的文字去溫暖自己和別人。也可以表達“冰心雪骨”“心若懷冰”等含義,表現“纖塵不染”的心靈追求和對家鄉對親人真摯的愛戀和純粹的情感。
這部文集終于有機會面世,要感謝的有很多。娃娃寨那片熱土,是我作品的根之所系,沒有它,我是浮萍;我的父母、親人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我的情之所依,沒有他們,我就情感荒蕪;真誠幫助我的人,是我的貴人,沒有他們,我會仍然在期待向往的路上徘徊。感恩故土,感恩親人,感恩貴人!有了你們,我靈魂完整;有了你們,我血肉豐滿;有了你們,我夢想成真!
我將帶著感恩的心,帶著真摯樸實的情感,繼續行走在生活和筆耕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