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 劉潤
- 3241字
- 2022-03-07 17:29:07
人生的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
如何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學習,擁有智慧。在這個時代,想要活得很好,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識。
如何獲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依靠智慧。世界過于復雜,有太多不確定性,需要智慧為我們指點迷津。
是否擁有智慧,以及擁有什么層次的智慧,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見圖1-3)。

圖1-3 人生的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
博弈的智慧
常言道,“商場如戰場”“職場如戰場”。生活本身就是戰場。是戰場,就少不了人。有人,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博弈。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朋友兩肋插刀,但也有時候,我們會被別人刀插兩肋。試探、談判、斡旋,如何既求取所想,又全身而退,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活兒——畢竟,即便我們知曉所有的“戲碼”,也無法估量人心的“瘋狂”。
博弈的智慧,是人生的智慧。
怎么博弈?一要靠心態,二要靠策略。
什么心態?共贏和感激。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與世界進行價值交換。價值交換只有一個原則——共贏,即合作雙方都可以獲得價值。
“我一定要贏,你一定要輸,為此我愿意費盡心機,不擇手段”,這是“雞”的心態。
“我一定要贏。你如果輸了,那對不住,別怪我。我消滅你,與你何干”,這是“雀”的心態。
“我一定要贏,你也一定要贏。如果一方的勝利要建立在另一方的失敗之上,那就不做了”,這是“鷹”的心態。
“雞”“雀”“鷹”的心態對應的是不同的境界。
我認為,要么共贏,要么不干。
那感激呢?每到一個新階段,我們都要感激上一個階段幫助過我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最艱難的時候還愿意信任我們的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創業剛開始時最喜歡你、支持你的用戶,你給予最用心、極致的服務了嗎?
最初無條件信任你的合作伙伴,你給予最優惠的價格了嗎?
陪著你吃方便面、睡公司的員工,你給予最豐厚的激勵了嗎?
請記住,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難得多。
共贏和感激,用這樣的心態“以不變應萬變”地參與博弈,可能眼前會吃小虧,但長遠看會贏得大利。
那策略呢?我認為要“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博弈論計算機模擬實驗中,重復對方上一次的動作,最終得分最高——重復對方的動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總是當老好人,容易被欺負。“一報還一報”,是對自己的保護。你的善良,應該有點兒“鋒芒”。
天黑路滑,社會復雜。江湖險惡,人心叵測。我們需要博弈,更需要博弈的智慧。也許最明智的處世之術就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世浮沉。
定力的智慧
確實,世界上有太多的誘惑?!皝y花漸欲迷人眼”,太多東西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失去目標,偏離方向。
我在得到課程《5分鐘商學院》中講過一個故事:三條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了樹洞(樹洞只有一個出入口),突然,一只兔子鉆出了樹洞,飛快地奔跑,然后爬上了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沒站穩,掉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條獵狗,最后兔子逃脫了。
聽完后,你想說什么?
有人說,兔子不會爬樹。有人說,兔子怎么可能同時砸暈三條獵狗。他們說的都對,但是,怎么沒人問土撥鼠到哪里去了?
我們常常會跟丟了“土撥鼠”,就像丟了自己的目標。
在生活中,最容易讓我們迷失的,往往是金錢。我常說,在35歲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錢,成長了多少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收入。
這是因為你總有一天會發現,當初為了多幾百元的工資,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是多么愚蠢可笑的事情。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學習、收獲什么?它們才是你的目標。有些錢,是專門來誘惑我們放棄長遠目標的。
我剛開始創業時,公司的定位是提供戰略咨詢。有一次,微軟的老領導給我介紹了一個客戶,對方希望我去做一次管理咨詢。我知道老領導是為我好,我很感激,但我婉拒了。
對此,你可能會想:一個創業者,有生意做就不錯了,怎么還挑活兒呢?因為管理咨詢不是我的目標,這不是我應該賺的錢。
做這個選擇是艱難的,但我知道,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要有定力。
定力,可以換成一個我們更熟悉的詞——長期主義。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在1997年致股東的信中就寫了這么一句話,“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即一切都將圍繞長期價值展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貝佐斯更加注重長遠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他會持續推動亞馬遜著名的“飛輪”運轉:
商品價格降低,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顧客;更多的顧客,意味著會有更多的賣家;更多的賣家,意味著會有更大的銷售規模和更多的銷售渠道;更大的銷售規模和更多的銷售渠道,意味著供應鏈會得到優化,從而使商品價格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進一步降低,又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顧客……就這樣,一圈,一圈,又一圈。
貝佐斯推動了20余年,讓“飛輪”的轉速越來越快,從而不斷獲得成功。20余年,這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其背后的艱辛,難以想象。
有人說過他傻嗎?我想一定有。
有股東給過他壓力嗎?我想也一定有。
但是,他想過放棄嗎?我想也許沒有。
他心中裝的不是一時一刻,而是更加長遠的長期主義。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選擇的智慧
沒錯,人生是由一連串問答題串起來的,但人生更是由一連串選擇題串起來的。我們要不斷地選擇:上哪所大學?在哪個城市打拼?做什么樣的工作?找什么樣的人當伴侶?……人生的軌跡,往往就是由那么幾次關鍵的選擇決定的。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的選,也沒有勇氣選擇。
什么叫不知道自己有的選?
不管是“前浪”還是“后浪”,現在都生活在和平時代,生活在物質豐饒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擁有許多前人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只是,許多人渾然不知。
不少人“渾渾噩噩”地度過每個工作日:2個小時地鐵通勤,8個小時坐在辦公室的格子間里,朝九晚六,日復一日。還有人過著“996”和“711”的生活,幾乎沒有私人時間。
有些人很幸運,他們能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并愿意為此付出一生的時間“燃燒”自己。有些人,工作對于他們而言,只是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固定的地點,做著固定的事情——重復,重復,再重復。他們或許想的是,“就這樣吧,反正也沒的選”。
還有些人,他們甚至承受了更多的苦難,也不愿意交出自己的選擇權。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送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真正的人間地獄,無數人被失蹤、被消失,成為一串串火苗飄向了天空。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你會怎么辦?因絕望、恐懼而選擇放棄,還是高貴地面對苦難,積極主動地活下去?維克多選擇了后者——在絕望中選擇生存態度的自由,是人最后的自由。蘇聯軍隊攻克奧斯威辛集中營后,維克多終于重獲自由,后來,他寫下了那本著名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可能是身陷囹圄卻還借用四三拍鋤草的音樂家,可能是說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普通人,也可能是意識到自己可以擁有選擇權的你。
那么,有勇氣選擇是什么意思?
有些時候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但可能患上了選擇困難癥,不知道怎么選擇,也不敢選擇。
“我想選擇A,去創業,驚險刺激。但是,創業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太辛苦了?!?/p>
“我想選擇B,去上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薪資高,福利好。但是,太束縛,太單調,太無聊了。”
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呢?聽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想要”,我都選行不行?
想得挺美,當然不行——成年人,更要選擇。
學會選擇,常常就是學會放棄:選擇一個,放棄其他。選擇有時比努力重要,但放棄有時比選擇更重要。我們應勇敢選擇,然后享受好處,承擔壞處。
人生的悲劇,往往來自看著前方,又想著后方,最后無路可走。
小提示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來自哪里?來自是否擁有智慧,以及擁有什么層次的智慧。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選擇,都決定著人生的走向——選擇做某件事情,憑借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和這個世界重復博弈。
希望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我們都能全身而退,實現多方共贏;能拒絕誘惑,保持定力;能勇于選擇而不后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能擁有智慧,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