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生氣啦:絕大多數的病都是氣出來的
- 羅大倫
- 4485字
- 2022-03-11 19:17:15
2肝氣不舒是百病之源
不良情緒又叫肝氣不舒
金元時期,中醫把不良情緒狀態歸屬于氣郁。其中,元代朱丹溪提出的“六郁”(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中就提到了氣郁。朱丹溪特別重視對情緒的調節,這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
宋代以前,人們的思想相對自由一些,唐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朝代,思想比較開放。宋代開始出現理學,其中程朱理學的一些內容涉及對人們行為和思想的規范。隨著理學的盛行,人們的思想也開始受到束縛,很多人就出現了“郁”的狀態。
學醫之前,朱丹溪是程朱理學的學者,對人的思想、情緒比較關注。所以,朱丹溪記載的病歷里除了面色、形體、精神狀態等內容以外,還有患者的性格及情緒狀態等,這樣的診療思路是很了不起的。即使在現代,盡管已經有各種心理量表了,很多醫生也未必會對患者進行心理測評。
朱丹溪的醫案中記載過一個由于不良情緒導致心身疾病的例子。這個醫案講的是一位婦人跟婆婆、小姑不和,長期處于一種非常委屈的狀態,天長日久就患上了“乳巖”——乳腺癌。朱丹溪在醫案中明確指出,乳巖的發病跟家庭關系不和諧有關。
醫案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位婦人,她在一次家族聚會中坐錯了位置,家族里的人都指責她不懂規矩。回家以后,這位婦人不斷地說:“我錯了,我錯了!”過了一段時間,她竟然抑郁而亡了。
朱丹溪觀察到這么多人因情緒患病,于是他就開始研究如何解郁,并創立了很多相關的方子,比如,我們現在常用的保和丸、越鞠丸、痛瀉要方等等。朱丹溪為患者看病的時候,不僅使用藥物幫患者解郁,還會給患者講道理,讓他們放低欲望,收心、正心、養心。
在朱丹溪之后,尤其是在明代,人們發現氣郁多數是由肝氣不舒導致的,所以后世多把不良情緒的狀態稱作“肝氣不舒”。
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不舒
朱丹溪曾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朱丹溪的弟子也反復強調“郁為百病之源”“百病皆生于郁”。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情志致病早有認識。
不良情緒是如何引起肝氣不舒的?肝氣不舒后又為何會導致百病叢生?
中醫認為,人的情緒主要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被稱為“七情”。曾有人問我:“怨恨的怨,在七情里屬于哪種情緒?”我認為怨可能是獨立存在的一種情緒,它的致病力很可能更強。有的人整天抱怨:“為什么別人賺錢那么容易,我賺錢這么難?”“為什么別人住大別墅,我卻只能住40平方米的合租房?”……所求不得,所愿不遂,就會心生怨恨,而怨所導致的郁結則更大。
還有什么情緒會導致郁結呢?羨慕?嫉妒?恨?羨慕未必是不良情緒,但是嫉妒和恨一定屬于不良情緒。類似的不良情緒還有很多,這些不良情緒都有可能導致郁結,引起肝氣不舒。
您可以試著把困擾自己的煩惱寫下來,分析一下這些煩惱讓我們產生了哪些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哪些變化。
不良情緒會導致體內痰濕
過度憂思會導致氣機郁結,氣機郁結后,肝氣就無法舒展,無法推動津液正常輸布,津液就會凝結成痰,造成瘀滯,甚至形成瘀血。過度憂思有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造成體內痰濕。這樣的人,舌頭伸出來是尖的,舌苔白厚,是典型的痰濕舌象。
如果用化痰濕的藥物調理,效果非常差。因為產生痰濕的根源是不良情緒,如果不調理情緒,不去疏理肝氣,無論用什么祛濕氣的藥物都很難見效。
曾經有一位抑郁癥患者找我看病。他是位企業家,企業經營得很成功,但是由于近年來經濟處于下滑趨勢,他感到壓力很大,長時間的壓力使他患上了抑郁癥。為了早日康復,他服用西藥治療的同時也在找中醫調理,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已經很長時間都不能上班了。
我看了一下他的舌頭是尖尖的,上邊全是又白又厚的舌苔——痰濕舌象。這種情況在治療上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祛濕氣,根據我長期的臨床經驗,這樣的治療方法收效甚微;另一種方法是疏肝理氣。
當時我選用的是第二種方法,給他開了柴胡類的方子——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是張仲景的方子,后世很多醫家都會在臨床上用到這個方子。根據他的具體情況,我對這個方子進行了加減,并讓他把加減后的方子熬成藥湯,用藥湯兌水泡腳,叮囑他每周把舌頭的照片發給我,以便我觀察他的病情變化。
一周以后,我發現他原來又白又厚的舌苔基本消失了。他也跟我反映,感覺自己抑郁癥的癥狀緩解多了,每天都覺得很開心。他問我:“能不能一直用這個方子泡腳?”我說:“還是要盡量自己調節情緒。抑郁癥本身就是情緒問題,一直依靠藥物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用疏肝理氣的方法祛痰濕立竿見影。痰濕之所以能被化掉,是因為肝氣疏開后,氣機通暢了,機體自己就把痰濕化掉了。
不良情緒還可能造成體內瘀血
疏肝理氣不僅可以化痰濕,還可以祛瘀血。為什么呢?
“氣為血之帥”,氣是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只有氣足了,血液才能在體內循行。如果氣機郁滯,氣在體內無法運行,會怎樣呢?血液就會停止運行。所以,中醫把這種情況稱為“氣滯血瘀”。
現在很多人體內都有瘀血,我一般會建議大家沖服三七粉。但有些情況下單獨服用三七是不起作用的,因為有可能瘀血的根源是情緒郁結。只有根據病因進行調理,把郁結的肝氣疏開,瘀血才會化開。
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方子——血府逐瘀湯,現在有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等制劑。這個方子對于調理肝氣不舒導致的瘀血特別管用。現代人的瘀血多數是由氣機郁滯造成的。因此,血府逐瘀湯已經成為中醫大夫活血化瘀的常用方了。
總的來講,情緒不好就會導致氣機紊亂,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言: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不同的情緒會引起不同的氣機問題,氣機發生變化之后,會使體內的氣血紊亂,導致痰濕、瘀血等問題出現。
不良情緒還會傷及五臟
不良情緒除了會導致痰濕、瘀血外,還會傷及五臟,打破五臟間的平衡關系,引發臟腑病變。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分別對應五種情緒。比如,肺對應的情緒是悲,如果人過度悲傷,就會導致肺內陰陽失調。肺內陰陽失調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熱的方向,一個是涼的方向。
為什么向熱的方向發展呢?
因為悲傷的情緒一直堆積,情志化火,肝火就上來了,肝火上來以后,木火刑金,肺就會出現熱證。肺本身也會出現熱證,情志化火后,肝火可以直接灼傷肺陰,肺陰會越來越不足,人體則會出現各種虛熱表現。
當然,肺也可能向涼的方向發展。
過度悲傷導致肺氣郁滯,無法輸布陽氣,就會出現怕冷、咳嗽、咳痰等癥狀。咳出的痰是白色的,這說明肺里有寒飲。
不只是悲這種情緒會傷及內臟,其他不良情緒也會引起氣機紊亂,使肝氣無法舒展,最終導致百病叢生。
不良情緒,害死人不償命
雖然我們都知道不良情緒會讓人心情變差,但對不良情緒的危害認識得還不夠深刻。大多數人在面對不良情緒時,比如生氣、焦慮、抑郁等,都會抱著“不用管它,過幾天就沒事了”的心態。可是真的會沒事嗎?事實并非如您所想的那樣。
據WHO的界定,人們的健康和長壽有60%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習慣上的。
《中國人亞健康狀態評估表》中的數據顯示,心理因素對軀體領域的路徑指數是0.79,而軀體對心理的影響只有0.14。
我在給很多人看病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疾病都跟不良情緒有關。比如,肺癌就跟愛生氣有很大關系。
連小狗都會因“前女友”茶飯不思,更何況人呢?
有一天我和朋友出門,他車子后座上坐了一只小狗,小狗特別安靜,坐在后座一動不動。朋友說他家的狗記性特別好,原來給它找過一個“女朋友”,想讓它們生個狗寶寶,但是狗狗們相處一段時間就分開了。從那以后兩只小狗再也沒有碰過面,自然也沒有迎來狗寶寶。但從此以后,朋友不能在他家小狗面前提及它“前女友”的名字,一提它就有反應。
看著我質疑的表情,朋友立馬做了個試驗,他叫了一聲小狗“前女友”的名字。結果本來蜷縮在車后座上的小狗立刻就站起來了,目光炯炯地四處張望。我大吃一驚,問朋友:“小狗和它‘前女友’的事過去幾年了?”朋友說:“過去好幾年了。”
看完這個故事您會發現,小動物尚且會因為情感問題茶飯不思,更何況人呢?人類的情感比動物要復雜得多,也正因為如此,人類產生了更多疾病。
為什么人生病的概率比動物高很多呢?
人類的復雜性跟什么有關呢?
跟我們是高級動物相關。人類的進化經過了很漫長的過程,“三位一體腦”理論指出,人類的大腦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爬行動物腦
這個腦跟蜥蜴、蛇是一樣的,包括小腦和腦干(跟運動相關)。嬰兒出生以后要充分地爬,只有經過爬行的過程,小腦、腦干等跟運動相關的區域才能充分發育,長大以后跟運動有關的一系列功能才會完善。如果這部分功能不注意鍛煉,很早就讓他站起來的話,會出現一個問題——跟脊椎運動有關的功能還沒發育完善,長大以后會出現各種動作不協調,比如,左右協調能力沒那么好,跑步會往斜著方向跑等。
第二階段,邊緣系統
從生理上看,邊緣系統主要包括下丘腦、海馬體及杏仁核等。邊緣系統會參與調節本能和情感行為,主要是為了自身生存和物種延續,這些功能往往跟獲取、爭奪資源有關,所以管它叫古哺乳動物腦。發展到哺乳動物時,這一部分最為強大。
大猩猩是所有動物中跟人最接近的——大猩猩雖然群居,但是它永遠只為自己。到今天為止,動物學家沒有拍攝到一個大猩猩之間互助的鏡頭。比如,一只大猩猩抱著另一只大猩猩去夠樹上的香蕉,然后兩只猩猩坐地上分著吃,這種畫面幾乎沒有可能出現;永遠是兩只大猩猩搶,而且一定是雄性大猩猩中力量最大的先吃,然后再往下分配給雌性,如果破壞這個規矩會被暴力毆打。每個猩猩群體大概有二三十只大猩猩,它們之間會不斷爭奪,所以猩猩的戰爭行為特別頻繁,打得特別殘酷,有很多母猩猩被打死,小猩猩沒有母猩猩撫養,最后就會被餓死。猩猩在爭斗中死亡的數量遠遠超過自然死亡的數量。
這個例子說明動物的爭奪性特別強,而人類的大腦里也有為自己爭奪的基因。比如看到吃的,我本能地想吃,你手里有香蕉,我就要去搶;你手里有錢,我也想搶,這是欲望。如果人類發展到這個階段就結束了,那跟大猩猩是一個級別的。
第三階段,新皮質(新皮層),也就是大腦皮質(大腦皮層)或新哺乳動物腦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皮層是最豐富的,與情感、協調相關,比如語言、情感,以及對沖動的抑制等。此時,本來看著別人手里的香蕉就想搶,但是大腦皮層興奮后,抑制了這種想法:“不行,這樣搶別人的東西會犯法的。”或者想:“我們都是體面人,不能搶人家的東西。”……這就是大腦皮層,它負責溝通協調,會產生好多道德要素,比如,公平、忠誠、關愛等等。
一邊是欲望,一邊是情感意志,大腦時常“天人交戰”。
我們生來就具有動物性,會有沖動。所謂的圣人,就是在遇到事情時,能夠及時抑制沖動,找出最合理的選擇。可是邊緣系統很強大,總會支配我們,讓我們總想沖動做些什么,這就是大部分痛苦的來源。
與動物相比,人類會有一些特殊的疾病。人類跟動物共有的疾病叫非特異性疾病,比如,人會感冒,狗也會感冒,猩猩也會感冒,但人患病的概率要比動物高很多。比如說,我們很少見到小狗感冒,但人感冒就很頻繁。到底是什么因素讓人比動物生病的概率高這么多呢?
主要原因是我們有太多的情感了,動物沒有那么復雜的情緒。人類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跟不良情緒相關,容易患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