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叛逆心理學
- 高占民
- 1082字
- 2022-02-24 17:46:02
那些未成年孩子心理狀態的數據畫像
在這里,我將為各位讀者提供兩組數據,一組是關于上海市2020年青少年心理狀況的調研報告,另一組是關于中學生心理咨詢的統計數據。透過這兩組數據,你將看到一些在未成年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據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770名上海市中小學生中,曾經遭遇當眾羞辱的中小學生中有4.4%的霸凌者是同學,有9.4%的霸凌者是老師,而家長是霸凌者的比例達到了17.4%(請注意這組數字)。
遭遇羞辱,這些孩子會選擇以什么方式來釋放不良情緒呢?選擇自我轉移注意力的孩子占比達到43.5%,選擇忍著不說的孩子則占24.4%,而選擇向人傾訴、求助的孩子占比則是11.3%。
在接受采訪的中小學生中,遭遇打罵的比例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從來沒有挨過打的學生只占27.4%,挨過同學打的比例為2.1%,挨老師打的比例為1.6%,而挨家長打的比例則占到67.8%。挨其他人打的比例為 1.1% 。
同樣在近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衛組織也聯合發布了一組令人擔憂的數據,在全球多達12億10~19歲的青少年中有20%的青少年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報告顯示,在廣大的亞非拉欠發達國家和地區,10~19歲青少年中約15%的人曾有過自殺念頭。而在15~19歲的青少年中,自殺已成為第二大死亡原因。
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已日漸成為困擾各國發展的重要因素。
無獨有偶,據近日發布的某二線城市中學生心理咨詢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913個現場咨詢案例中,因為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父母向咨詢機構求助的案例占比達到68.73%,學生本人的求助案例則占11.38%,其余家人求助的案例占比為19.89%。而接受救助的問題兒童,依據年級分布比例顯示,初二學生占比最高,達到21.18%;初一學生為16.19%;高一學生為14.47%;初三學生占比達到17.32%,而高三學生占比達到18.64%,高二學生占比則為12.2%。
接受咨詢的問題類型主要有學習與考試壓力,涉及率為51.96%;手機依賴和“網癮”,涉及率為49.88%;厭學、逃學、輟學,涉及率為41.89%;親子矛盾沖突,涉及率為46.54%;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壓力,涉及率為43.76%;人際關系問題,涉及率為31.12%;青春期心理問題,涉及率為33.69%;無法適應挫折,涉及率為29.74%。
咨詢過程中出現的“高頻關鍵詞匯”有抑郁、焦慮、作業、學習、手機、煩躁、父母、早戀、自殘、壓抑、失眠、好奇、藥物、精神、霸凌、強迫、離家出走、自殺等詞匯。
從來訪的各種關系分析,以母子、母女居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中國式的傳統家庭里,父親往往了扮演了經常缺位的角色。
咨詢中出現最多的四類問題分別是:①學習與考試壓力;②手機依賴;③親子關系;④情緒壓力。
通過對以上數據統計的分析,我們大致了解和掌握了我國未成年人心理狀態的整體圖像,可作為研究青少年叛逆期心理調查的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