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春期孩子的“9986541”法則
爸媽愛我,只是愛原來可愛的我吧,怎么會有人喜歡現在這個不可愛的我呢?
低微的我飄蕩在人群的暗處,好像只能達到大人們的腳踝的高度。無事可做,無所適從,也不知道周圍的東西是什么,我像一只多觸角的章魚飄蕩在海里,茫然無措。我來自哪里?我要去哪里?
畢竟現在在上學,沒有機會出去玩,所以有死的念頭也是正常的吧。我想去森林漫步,去草原奔騰,去三角洲激蕩,去濕地沼澤,去海邊,就是不想待在教室。
不知道身在何方,家在何方,想一直行走到遠方……
這是一個14歲女生寫在日記里的一些文字。讀到這些文字,我就感到隱隱的不安。
作為父母,一定要隨時關注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一些特點,我們一定要隨時掌握。
——具體點說,是青春期孩子最顯著的特點。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間。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他想要獨立的愿望,盡可能地滿足他的心愿,如有二胎的家庭應該盡可能讓他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分居。
是指對外界的細微的人或事過分關注,譬如父母看待他的眼神,老師對他的評論,同學與他的關系等,都可能造成他日后對自己的評價。
是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有脫離現實的想象,追求一些虛無縹緲和不切實際的東西,譬如有著打算拯救全人類的夢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父母不要大驚小怪,表現得過于抗拒和反感,否則很容易挫傷他們的夢想。
則可以分為現實中的獨特和想象中的獨特。現實中的獨特指的是他刻意表現得特立獨行,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而想象中的獨特則是他幻想著他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對他們現實中的獨特耐心勸告,對他們想象中的獨特“置之不理”。
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應,他們通過這種徒具形式的抗爭來彰顯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對他們的反應有所了解,切不可與之正面沖突,而須得用點“反作用力”才行。
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常的心理狀況。他們對于自我與外界的關系開始疑慮,并思考一些終極話題,譬如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作為家長,應該為他們添置一些書籍,使其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也可被稱為“高能”,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元氣滿滿、充滿著朝氣和活力。作為家長,應該讓他們多參與一些體育鍛煉。
是指這時期的孩子會變得善變,隨時隨地可能會情緒失控。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對此表現得平常,切不可大驚小怪。
是指這時期的小孩往往找不到知心朋友,甚至沒有朋友。作為家長,應該多和孩子談心,緩解他們的焦慮。
——(——:——直接否定孩子的后果就是失去孩子的信任感。親子溝通不是商業談判,沒必要也沒道理完全否定孩子的意見。作為父母,你要學會如何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關切,譬如可以說:“你的想法很特別,媽媽很好奇。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呢?可以跟媽媽談談嗎?”這樣的問話帶著尊重和接納,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作為家長,要學會用傾聽代替說教。傾聽是多么重要啊!作為成年人,都可以被傾聽解救,更遑論小孩子了。
作為家長,一定不要直接告知孩子答案,盡量通過巧妙提問,來啟發孩子。讓孩子學會自主思考,有質疑和反思精神。
④作為家長,很多時候,你要學會適當地表現出略低的姿態,讓他懂得體會父母的難處以及了解父母不是萬能的。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有助于他擁有較為獨立的狀態。
相較于你說的內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更在乎你帶給他的感覺和態度,因此你在表達時的語調、口氣、情緒都尤為重要,因為敏感的孩子可以捕捉到你的真實情緒。
當孩子做錯事時,你應該首先關心他的心理狀態,繼而指出他的錯誤。當你用心對待做錯事的孩子時,他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愛意。而這顯然比什么都重要。
——
——
——
愛是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父母,在對待孩子時,我們一定要將自己的愛注入日常的養育當中,而這恰恰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