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發布:寡頭競爭逐漸顯現反壟斷執法遇考驗

12月25日,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反壟斷課題組(以下簡稱“反壟斷課題組”)出品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2008—2018)》(征求意見稿)在京發布。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正式實施第十年。值此之際,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反壟斷課題組選取2008年至2018年間,互聯網企業競爭中發生的壟斷糾紛、引發社會對壟斷糾紛擔憂的40起樣本,以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競爭中涉嫌壟斷行為進行觀察分析。

40個樣本里7個涉及限制性交易

反壟斷法實施的這十年,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急劇發展的十年,在此過程中,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逐漸激烈。

從40個案例發生的時間來看,2008—2013年底,互聯網行業競爭中涉嫌壟斷的案例為8起,2014—2018年底,共發生了32起。其中2014年、2017年發生的案例最多,分別為8起、13起。

40個案例涉及互聯網企業的市場規模也相當可觀。搜集公開數據分析顯示,有20個案例涉及的互聯網企業,所占市場份額達到30%以上,占整體樣本案例的一半。

報告認為,“寡頭競爭”逐漸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的一個特點。在一些互聯網細分市場領域,已出現寡頭或雙寡頭。

限制性競爭突出是中國互聯網行業十年間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報告的40個樣本里,有7個涉及限制性交易,占總樣本數的17.5%。

“二選一”現象在限制性交易中尤為明顯。樣本里的7起限制性交易案例中,就有5起涉嫌“二選一”問題。

企業熱衷“跨界”給反壟斷執法帶來挑戰

近十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發激烈。通過十余年布局,互聯網企業之間的跨界競爭已涉及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

互聯網BAT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將企業生態布局滲透進大眾的日常生活,使之與人們生活形成一種交錯相連的依存關系。企業間的競爭,已不是單純的產品之間的競爭,而逐漸演化為以用戶資源為核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

在40個樣本案例中,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為電商,跨界業務涉及金融、物流、影視、外賣、出行、醫療、旅游等領域;騰訊的主營業務為社交和游戲領域,跨界布局涉及物流、影視、音樂、文學、外賣、出行、旅游等;百度則主營搜索,并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大量投入,其跨界業務還包括影視、音樂、外賣、出行、旅游等。

這種不斷模糊行業邊界的跨界競爭,給反壟斷執法帶來新挑戰。就此,課題組在報告中指出:當互聯網行業競爭更多表現為流量競爭、跨界競爭時,行業內是否能夠出現顛覆式創新力量,成為評估“競爭平衡”的關鍵。這也是執法監管部門對企業壟斷行為監管執法時需要考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21起并購案僅兩起觸發行政審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十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不斷涌現出合并浪潮,40個樣本案例中21起為并購案。其中,13起屬同行業并購,8起為跨行業并購。

這些并購案中,有18起由BAT直接參與,沒有BAT企業背景的案例僅占三席。

從監管維度進行分析,21起并購案中,僅兩起案件觸發行政審查:一起為商務部附條件批準沃爾瑪收購一號店;另一起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滴滴合并優步中國進行反壟斷調查。

大數據逐漸成“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來自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等各渠道的海量數據已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反壟斷課題組觀察發現,大數據已逐漸成為互聯網行業“兵家必爭之地”。

分析結果顯示,在40個樣本中,有兩起涉及數據糾紛,分別是:菜鳥和順豐的物流數據糾紛以及華為與騰訊微信的數據糾紛。這兩起案例也引起了業內對數據競爭的關注。

相較于寡頭競爭、限制性競爭、跨界競爭、并購突出等互聯網行業特點,數據競爭屬于一個新特點。圍繞數據競爭,也有不少焦點問題。如:如何判斷互聯網企業數據資源的市場份額界定?如何判定其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些問題,不僅是中國的互聯網反壟斷執法的難題,也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困境。

前瞻:未來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執法將趨嚴

課題組發現,反壟斷法實施十年來,互聯網行業出現不少惡性競爭行為,但進入訴訟環節的案例并不多。40個樣本里,進入到法律訴訟環節的互聯網企業壟斷糾紛案例僅11個,且八成敗訴。此外,有6個案例觸發了行政部門介入監管,通過審查、調解等方式予以規制。還有23個案例被媒體報道和關注,未觸發法律訴訟或行政部門介入監管。

為何對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執法案例少?課題組分析認為,這與監管部門對互聯網新業態保持包容審慎態度不無關系;而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快,反壟斷法規、反壟斷執法機構的理念、人力、執法手段、知識儲備都還相對滯后,比如互聯網企業并購案少有反壟斷審查,是由于經營者集中“申報門檻”模糊、懲罰弱等。

綜合學界、業界以及域外執法實踐,課題組認為,未來幾年,我國對互聯網企業的反壟斷執法監管或將趨嚴。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張茅也談道:十九大明確提出“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將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構建統一、權威、高效的反壟斷執法體系,從新的起點上“再出發”,開創新時代反壟斷工作的新局面。

超級互聯網平臺“封殺”潛在競爭對手亟待關注

經過此前十年的并購、跨界和發展,中國互聯網行業已涌現出不少大型平臺企業甚至是“超級互聯網平臺”。

在寡頭競爭的市場格局下,占據行業領先頭部地位的企業,為確保自身的行業地位,“掘壕自守”成為一種自然選擇。包括從產品、技術、渠道、流量入口等方面增強自身競爭力,收購兼并潛在競爭對手,基于市場地位主導行業“游戲規則”的制定等。由此帶來的“壕溝”,無形中會抬高整個行業進入門檻、市場壁壘,導致一些細分市場“新玩家”難以進入。

基于此現狀,課題組認為,有必要重新思考超級互聯網平臺在并購、跨界中的“邊界”問題。

課題組還關注到,當前,一些平臺型企業、超級互聯網平臺,還出現了利用自身的流量、技術、數據等優勢,對其他潛在競爭對手實施“封殺”,或直接搜集平臺內的經營商生產的大數據,與其搶占商機等惡性競爭行為。比如今年發生的騰訊“封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鏈接事件。

課題組認為,平臺型企業、超級互聯網平臺的競爭行為和競爭手段也將成為未來互聯網競爭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大事記

● 反壟斷法正式實施

反壟斷法被稱作市場經濟的“自由憲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為我國的反壟斷執法奠定根基。

● “3Q”大戰

奇虎360與騰訊在2010年—2014年間互訴三場。其中,奇虎360訴騰訊壟斷案被稱作“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案”,該案也是最高法審理的第一起反壟斷案,以奇虎360敗訴告終。

● 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

2015年10月8日,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被外界視為萬億O2O市場下將產生新巨頭,有望打破BAT三巨頭格局。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登陸港交所。

● 攜程與去哪兒合并

2015年10月26日,攜程公告稱與去哪兒合并,攜程占據去哪兒45%的股份。在線旅游市場領域形成“攜程系”與“阿里系”對峙新局面。

● 滴滴收購優步中國

2016年8月,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并購前并未實施申報。今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正對該案進行反壟斷調查。

● 京東天貓“二選一”

2017年的618至雙十一,京東與天貓因天貓平臺入駐商家必須“二選一”的舉措爆發口水戰。目前該案進入訴訟環節。

● 菜鳥和順豐的物流數據之爭

2017年6月1日,菜鳥指責順豐于6月1日凌晨宣布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順豐則表示菜鳥要求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紛爭引起國家郵政局介入,6月3日中午12時起,雙方恢復業務合作與數據傳輸。

● 華為和騰訊的用戶數據之爭

2017年8月,騰訊指控華為榮耀Magic手機侵犯騰訊微信數據和用戶數據,華為則堅持所有數據都屬于用戶,已獲得用戶授權同意。騰訊向國家工信部投訴,華為則認為產品通過檢測,不存在爭議。

● 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達成版權合作

2018年2月,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量的99%以上,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平臺開放授權。

● 反壟斷機構“三合一”

2018年3月,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承擔原由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發改委所承擔的反壟斷執法職能。反壟斷機構“三合一”使我國的反壟斷執法迎來歷史新階段。

來源: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2018.12.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五大连池市| 广宁县| 托克逊县| 高碑店市| 延安市| 登封市| 清镇市| 伊宁县| 莱芜市| 长武县| 肥乡县| 大悟县| 永善县| 五台县| 如皋市| 扎兰屯市| 武功县| 昭通市| 固阳县| 大丰市| 阳新县| 潢川县| 通州市| 如东县| 东兰县| 珠海市| 仪征市| 平利县| 阜宁县| 乐山市| 泸西县| 柏乡县| 芮城县| 大厂| 长春市| 克拉玛依市| 津市市| 望都县| 鹰潭市|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