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當前體制之震

新的商業范式是重現“美好企業”的關鍵因素。危機推動組織變革。

風平浪靜的過去給我們的經驗已不足以應付當今的暴風驟雨,眼下的累卵之勢充滿艱難困苦,我們必須在這樣的時局中奮起,面對全新的局面,我們無論是思考還是行動,都必須重新來過。

——亞伯拉罕·林肯

2010年4月3日。全美國的蘋果商店門口,數以百計的人排起長龍,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那宣傳達兩月之久、終于開售的iPad收入囊中。店門一打開,人們魚貫而入,都想第一個搶到iPad。發售的第一個月,iPad銷量就達百萬臺;到2011年3月,銷量已超1500萬臺。

這是蘋果公司發售史上的再次成功,不僅如此,它還又一次刷新了發售紀錄。從2007年6月發布iPhone開始,2008年發布iPhone 3G,到2009年的iPhone 3GS,每次發售都引來數以千計的用戶在蘋果商店門口排起長隊,蘋果公司賣出數量可觀的產品,其中iPhone就有3375萬部。

就像蘋果公司每發布一款產品,就會刷新銷售紀錄一樣,類似的業績,在20世紀30年代也曾出現過;然而,在蘋果公司風光的同時,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rns)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卻雙雙倒下,各大銀行需要巨額緊急財政援助才能活下去,一度風光無限的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的資產也被美國政府接管。

每位CEO,每位領導者,無論組織規模大小、所任崗位高低,其壓倒一切的目標都一樣——創造出他們想要的業績成果。每位領導者都志在領導組織出類拔萃,創造神一樣的業績,就像喬布斯那樣,讓每次新品發布都大獲成功。

“蘋果九個月之內賣出1300萬部iPad,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新的產品門類,蘋果的模仿者甚至開創了一個產業。顯然,就喬布斯的特異直覺來說,蘋果這一把算是賭對了。”[1]

蘋果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是僥幸嗎?他們有什么獨到之處?是喬布斯獨一無二的“特異直覺”造就了蘋果公司的神話,還是蘋果公司的成功之道有一套機制原理可循?

本書將用完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組織業績創造的過程,闡述蘋果公司成功背后的真正原理,其中的洞見和做法可以幫任何公司成就“神話”。除了蘋果,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同樣彰顯了它們的成功,在做法路數上,大家都有相似之處。

拉金德拉·西索迪亞(Rajendra Sisodia)在《美好企業》(Firm of Endearment)一書中描繪了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企業,這些“美好企業”在擁護傳統商業范式的同時,另有一套行事原則,而不只是追求生產機制的有效。與所有企業相同的地方是,它們也關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股東價值最大化,但同時又超越了這些傳統目標。它們有更高的使命追求,關愛、服務于員工、顧客、業務伙伴、投資人,乃至更大的人類社會。

這樣的企業有哪些?又創造了怎樣的業績?大家對這些企業都已有所耳聞,很多人也渴望打造這樣的企業。本書作者研究的這些公司,全都備受推崇,客戶也對它們青睞有加,這些企業包括亞馬遜(Amazon)、寶馬(BMW)、“車美仕”汽車超市(CarMax)、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美國商業銀行(Commerce Bank)、容器商店集團(The Container Store)、“開市客”超市(Costco)、億貝(eBay)、谷歌(Google)、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本田(Honda)、IDEO設計公司、宜家(IKEA)、捷藍航空(JetBlue)、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喬丹家具(Jordan’s Furniture)、里昂比恩戶外用品公司(L.L. Bean)、新百倫(New Balance)、巴塔哥尼亞戶外用品公司(Patagonia)、安伊艾戶外用品公司(REI)、西南航空(Southwest)、星巴克(Starbucks)、添柏嵐(Timberland)、豐田(Toyota)、喬氏超市連鎖店(Trader Joe’s)、UPS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韋格曼斯食品超市(Wegmans)、全食超市(Whole Foods),等等。

在業績方面,截至2006年6月30日之前的十年,這些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是1026%,同期“標普”公司(S&P)的投資回報率是128%;而在過去五年[2],這些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達240%,“標普”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則為—13%。

蘋果公司的成功并非偶然,這些“美好企業”的業績成效也絕非僥幸,這些公司的客戶對它們的忠誠度毫不遜于“粉絲”對搖滾巨星和體育明星的追捧。這樣的公司成就的不僅僅是業績,更是一個個魔術般的神話。

果真是魔術嗎?那我就來說說魔術。我做過一段時間的職業魔術師,每周在當地進行夜場表演,連演了三個月。從觀眾的角度看,我的魔術的確是讓他們驚訝又想不通的,一枚硬幣怎么能夠在他們眼前憑空消失又憑空出現,在他們看來,這就是神奇的魔術。可在我看來卻不是,我知道這些表象之后的秘密,也明白人們的幻覺是如何產生的。

亞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3]說過,“每種高級的技術手段也都相當于一種魔術”。我認為,看起來像神奇魔術的東西其實不過是尚未完全被人掌握的一種先進技術,其中肯定有必然的規律。

蘋果公司,還有上述的“美好企業”,它們創造的業績,只是看上去像魔術而已;實際上,這樣的業績,不過是由某些特定的因素、特定的能量,以某種邏輯和路徑生成的。人們之所以覺得很神奇,是因為其中的作用力還無法被他們用某個模型框架予以解讀和運用。

人們需要新的商業范式來解讀這些作用力是如何造就業績神話的,如何才可以像蘋果公司、“美好企業”那樣穩定且高位地創造業績,雖然那些企業也沒有把個中的原理公之于眾。

本書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發展于已有商業模型之上的新模型。這個新模型不僅擴充了已有模型中缺失和漏掉的部分,還深度解讀了如何將這些內在作用力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達成期望的業績。就像是為你提供了一張詳盡的導航地圖一樣,新模型能夠幫助你領導組織向這樣的業績進發,最終取得在他人看來近乎神奇的成果。

但這并非易事,這里面的原理知易行難,需要人們重構自己的思維,換種方式思考業績的創造過程。而像這樣的思維重構很可能導致你在一些顧問、員工甚至董事會及投資人面前,顯得孤獨另類。

世界在巨變,關于人們為何相聚在企業里、事情應當怎么做的很多規則已被打破,我們目之所及——政治、教育、商業、環境,無不在震蕩,放眼望去,再無風平浪靜之地,那些曾幫助我們導航的“地圖”已然失效。

世界風云變幻,當一切都似乎難以確定、不可捉摸之時,人的自然反應就是退回到原有模式的舒適區,并且復興舊模式,像以前一樣把人聚集起來——哪怕眼前的大量事實早已證明舊模式不堪驅馳。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一些想要回歸到早先模式的人,想要讓規則回到“美好往昔時代”。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有人想換種方式思考時會如此困難。

難歸難,難道我們還有選擇嗎?那些過去有效、現在失效的東西還能繼續嗎?在此,我借用愛因斯坦的名言來表達一下,“要解決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是不可能在生成這一問題的思維模式里找到出路的。”我一位朋友也是我的客戶,美國國家技術系統公司(National Technical Systems)的CEO比爾·麥克基尼斯(Bill McGinnis),最愛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一直堅持過去怎么做現在也怎么做,那么你過去收獲什么東西,現在也只能收獲那些東西。”

我認為,正是在這樣的時代,當原有的集結人們共事的規則已然失效、世界不斷變化的時代,更需要我們鼓起探索的勇氣,放開腿腳去走從未走過的路;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我們該想想曾經未被我們想過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神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海宁市| 仙桃市| 泊头市| 公主岭市| 济阳县| 丘北县| 酒泉市| 韩城市| 东台市| 濉溪县| 古丈县| 望城县| 汤阴县| 沙坪坝区| 谢通门县| 随州市| 台州市| 大邑县| 华蓥市| 德格县| 黔江区| 吉安市| 太康县| 巴东县| 阳泉市| 伊宁市| 西藏| 墨江| 高碑店市| 顺平县| 洛宁县| 海安县| 澄江县| 湖南省| 务川| 四会市| 定陶县| 晋中市| 保山市| 凤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