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唐詩三百首作者名: (清)蘅塘退士選編 馬寧編注本章字數: 2492字更新時間: 2022-01-27 17:56:15
李頎 五首
李頎(qí)(?—約753),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長期居于潁陽(今河南登封西部)。早年求仕未成,閉戶讀書十年。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被授新鄉尉,后去官歸隱嵩山。在潁水支流東川有別業,后人多稱其為“李東川”。以邊塞詩著稱,所作七律風格豪放,在明代尤被尊崇。詩歌風格華麗而不繁復,豪邁而不粗俗,風骨高華,骨秀神清。
送魏萬之京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送別之作,被送者魏萬,比作者晚一輩。詩篇表現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懷和期望——不要以為京城長安是行樂處,不要蹉跎歲月。
〇魏萬:居河南西北部的王屋山(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號王屋山人。愛文好古,浪跡不仕。曾尋訪李白,數千里不遇。后于廣陵相見,李白作詩贈之。
〇“云山”句:大意為,何況旅途中的異鄉客還要穿過云山。
〇關城:關塞上的城堡。一說指潼關城。〇樹色:一作“曙色”。
〇“御苑”句:大意為,接近京城,搗衣聲愈加頻繁。御苑,帝王家的苑囿,代指京城;砧(zhēn)聲:搗衣聲;向晚:傍晚。
〇行樂:游戲取樂。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黃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樂府詩,本篇借古諷今,表達對窮兵黷武的批評。戰士出生入死,埋骨異鄉,只為了滿足權貴的口腹之欲。
〇烽火:邊防報警的煙火。
〇昏黃:黃昏景色。一作“黃昏”。〇飲(yìn)馬:給馬喂水。
〇交河:古縣名,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
〇行人:出征的人。
〇刁斗:銅質行軍用具,斗形有柄。可作炊具,晚上擊以巡更。
〇公主:漢武帝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被派往烏孫國和親。傳說公主曾命人做“秦琵琶”(阮)以解思鄉之情。
〇野營:一作“野云”。
〇玉門:玉門關。西漢將領李廣利攻大宛時,因缺糧想撤退,漢武帝不許,命人攔住玉門關,撤退入關者斬。
〇荒外:八荒之外,指邊遠地區。
〇蒲萄:葡萄。
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雪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古意:擬古。擬古詩是仿照古人的風格或題材進行創作的詩體。
〇幽燕: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唐以前屬幽州,戰國時屬燕國,故稱。古代燕趙之地出俠客。
〇賭勝:一較高下。
〇七尺:指七尺之軀。古代成年男子身高常在七尺之上。
〇“殺人”二句:殺敵時敵人不敢上前交戰,胡須像刺猬毛一樣張開。磔(zhé),本義指祭祀時分裂牲體,此處指毛發直立。
〇黃云:形容黃沙、塵土。
〇不能歸:一作“不得歸”。
〇隴:泛指山地。
〇解歌舞:擅長歌舞。解,懂得。
〇羌(qiāng)笛:羌族管樂器。羌,古代西部的少數民族。
送陳章甫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陳章甫為開元進士,祖籍湖北江陵,長期隱居河南嵩山。其罷官歸嵩山時,李頎作詩贈別。詩中以嵩山為陳之故鄉。
〇“青山”二句:早晨辭別青山晚上還能見到,指陳章甫剛辭別家鄉就思念家鄉而返回。
〇虬(qiú)須:蜷曲的胡須。
〇顙(sǎng):前額,腦門。〇貯:保存。
〇“不肯”句:草莽,草野,指民間。陳章甫曾因戶籍問題未被錄用,他上書力爭,最后被破格錄取,受到天子嘉獎。
〇酤(gū)酒:買酒。〇飲(yìn):動詞,使……喝。
〇我曹:吾輩,包含自己在內的伙伴。
〇皆:一作“如”。〇鴻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極輕之物。〇津口:渡口。一作“津吏”。
〇鄭國游人:稱陳章甫。河南曾屬鄭國之地,故稱。
〇洛陽行子:李頎自稱。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董大,董庭蘭,著名琴師,早期清貧,“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后為丞相房琯門客。房琯,字次律,曾任給事中,故稱房給事。歷史名曲《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弄》,相傳為東漢蔡文姬所作。唐時《大胡笳》十八拍,稱“沈家聲”;《小胡笳》十九拍,稱“祝家聲”,董庭蘭為集大成者。這首詩依次展現曲中的畫面與意境,邊塞風景、慈母別子、歸來漢宮,穿插描寫琴師撫琴動作姿態,虛實結合,讓賞詩者身臨其境。
〇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有爭議,一本作“聲兼語弄寄房給事”。“聲兼語弄”指兼有琵琶(語)、古琴(弄)兩種音色,古人曾稱此曲“中有琵琶聲”,當指部分曲段聽起來仿若琵琶聲。
〇蔡女:蔡文姬,文學家蔡邕之女。戰亂時被匈奴擄走,生下兒女,后被曹操重金贖回,母子分別。〇有:通“又”。
〇古戍:邊疆古老的城堡、營壘。〇大荒:邊遠地區。
〇角(jué)羽:古代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音高關系類似12356。〇摵(sè):同“槭”,樹枝光禿,葉凋落貌。
〇“言遲”句:指演奏快慢變化自如。言,語助詞,無義。更(gēng),交替、接續。
〇嘶酸:發聲凄楚。〇斷絕:抽泣聲斷斷續續。
〇胡兒:指蔡文姬兒女。
〇烏孫部落:指南匈奴。一作“烏珠”。〇邏娑:唐時吐蕃的首府,今西藏拉薩。
〇迸(bèng)泉:泉水飛涌。〇颯(sà)颯:水聲。〇木末:樹梢。〇呦呦:鹿鳴聲。
〇東掖:門下省的別稱。〇鳳凰池:禁苑中池沼。〇青瑣門:漢代宮門名。因門上飾有青色連環花紋,故名。代指宮門。
〇“高才”句:夸董庭蘭琴藝高超,超脫名利。

宋 / 燕文貴 / 秋山蕭寺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