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彭越、英布這三人在歷史上被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楚漢戰爭時,韓信的北方戰線、英布的南方戰線和彭越的敵后戰線相互配合,三人都為劉邦消滅項羽,建立大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也都因功被封為漢初的異姓諸侯王。
然而,消滅異姓諸侯王是劉邦的既定政策。韓信被殺后,劉邦接下來要對付的目標就輪到彭越與英布了。
彭越之死
彭越是中國軍事史上游擊戰的鼻祖,他數次在項羽的后方切斷楚軍的糧道,使得項羽數次陷入被動。其后,他因功被封為梁王,在漢初的前幾年里都生活的很滋潤。
陳豨叛亂,劉邦親自率軍征討,軍隊到達邯鄲后,因為彭越的封地離趙國最近,所以劉邦就向彭越征調兵馬。
沒想到彭越卻稱病不去,只派遣一員偏將帶領幾千的兵馬前去邯鄲。劉邦大怒,派遣使者前去責備彭越。
彭越很害怕,想要親自前往邯鄲請罪。但是他手下有一個叫扈輒的將軍勸他說:“大王萬萬不可前往邯鄲,您起初沒有去,現在受到責備才去,去了的話就一定會被抓起來,不如趁機聯合陳豨舉兵造反!”
彭越不敢去了,聽了部將的話,他想到當初韓信就是被劉邦騙到陳地后抓捕的,他要是去的話等于是自投羅網。但是他也沒有膽量造反,于是就繼續以生病作為借口。
就在這個當口,彭越手下的太仆(就是負責掌管車馬的官吏)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他,彭越想要把這名太仆處死。
結果這名太仆逃了出來,他直接逃到邯鄲面見劉邦,誣告梁王彭越與將軍扈輒將要造反。
彭越沒來參加平叛,本來劉邦就很惱火,現在有人指控他圖謀造反,劉邦立馬就派遣使者前去梁國抓捕彭越。彭越毫無戒備,劉邦的使者出其不意地來到梁王府就把他抓起來了。劉邦把他囚禁在洛陽,交由廷尉來審判。
雖然扈輒鼓動他造反,可是彭越并沒有聽從,應當說彭越的謀反罪是不成立的。但是廷尉在審理之后,認為他的反叛罪證具備,請求劉邦依法判刑。劉邦念在他以往的功勞,赦免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平民,流放到蜀地的青衣縣(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
從諸侯王一下子變成了流放的囚犯,這個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彭越垂頭喪氣地離開洛陽,踏上了前往蜀地的道路。按說他雖然失去了王位,但是畢竟性命還在,總比韓信被殺強,下半輩子做個平平安安的百姓也就罷了。
誰知更倒霉的事情還在后頭,在路上他遇到了那位惡毒的女人——呂雉。原來,在彭越西行入蜀的同時,呂雉也剛好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去面見劉邦,兩人在路上便相遇了。
彭越以為自己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他在呂雉面前淚流滿面,一再哭訴自己無罪,自己對劉邦,對大漢朝那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志。蜀地偏遠,自己別無所求,只希望回到家鄉終老余生。
呂雉假裝答應了他的申訴,并和他一起向東來到洛陽面見劉邦。剛一見到劉邦,呂雉就說道:“彭越乃是一位梟雄,陛下將他流放到蜀地豈不是放虎歸山,自留后患?不如索性將他殺掉!臣妾在路上剛好把他給帶回來了?!?
彭越可真的是倒了八輩子大霉,本來以為遇到了可以伸冤的女菩薩,那知道卻是個佛口蛇心的母夜叉。
于是呂雉授意彭越的家臣再次告發他謀反,廷尉裝模作樣地審訊了一番后,正式定了彭越的“謀反”重罪,劉邦下令誅殺彭越全族,并把他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門上示眾。
呂雉為什么一定要置彭越于死地呢?因為此時已經是劉邦的晚年,接下來繼位的將會是她的兒子劉盈,而劉盈年紀尚小,不足以駕馭像彭越這樣的悍將。呂雉為了給兒子清除障礙,所以才非要置彭越于死地。
義哭彭越
劉邦將彭越的頭顱懸掛在洛陽城門上示眾,并且下令說:“如果有人敢來替彭越收尸,就立刻將他抓捕下獄!”
梁國有一個叫欒布的人很重義氣,當初彭越還是平民的時候就曾經與欒布結交來往。欒布家里貧窮,于是他就來到齊地給別人打工,在一家酒館里當酒保。
幾年后,欒布被人強行拐賣到燕國當奴仆,他的主人被別人所殺,他就殺掉了那個人,為他的主人報仇,當時的燕國將領臧荼就舉薦他做了都尉。
后來臧荼當了燕王,就任命欒布為燕國的將軍。等到臧荼造反時,漢軍攻打燕國,俘虜了欒布。彭越知道后,就向劉邦說情,花錢贖回欒布并讓他擔任梁國的大夫。
欒布奉命出使齊國,尚未返回,朝廷就指責彭越圖謀造反,并將其梟首示眾。欒布從齊國歸來,聽聞噩耗,不顧劉邦禁令,就立馬跑到洛陽城門下,哭祭彭越。
守門的官吏將欒布抓捕,并將此事報告給劉邦。見到欒布后,劉邦大罵道:“你是想要與彭越一起造反嗎?朕已經下令禁止任何人為他收尸,你卻偏偏要祭祀他,你的反狀已經很明顯了!來人,快把他扔到鍋里煮死!”
正當欒布被侍衛押往大鍋時,他回過頭來高聲喊道:“愿陛下聽我一言,死而無憾!”
“你還有何話說?”
“當初陛下在彭城大敗,又在滎陽、成皋一帶屢屢敗于項羽,若非彭王據守梁地,在項羽后方數次襲擊糧道,牽制楚軍,陛下安能打敗項羽?如今天下已定,彭王因功受封梁王,他也想把王位傳給后代,又怎么會謀反呢?陛下向梁國征兵,彭王因為有病不能前去,陛下就懷疑他想造反。陛下沒有任何證據,卻僅憑小人的誣告就將彭王誅殺,我擔心朝中的有功之臣從此會人人自危。如今彭王已死,我活著也沒有什么意思了,請把我烹殺了吧!”
劉邦沉默不語,下令赦免了欒布,并提拔他為都尉。劉邦晚年特別在意臣子的忠誠,像之前的季布、貫高、蒯通等人,都是因為忠于自己原來的上司而得到了他的赦免。當然,赦免這些人的前提是,他們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禍起紅顏
韓信與彭越的相繼被殺,引起了英布的惶恐不安,他們本就同功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劉邦殺掉彭越后,又把他剁成了肉醬,并將肉醬分裝賞賜給各位諸侯。劉邦這么做的目的,無疑是為了殺雞儆猴:“都給我瞧瞧,這就是造反的下場,看你們誰還敢造反?”
肉醬送到淮南國時,英布正在外面狩獵,看到肉醬后,他更加驚恐萬狀。于是英布暗中集結軍隊,安排部署妥當,密切關注著朝廷的動向。
英布本無反叛之心,他只想安心做自己的諸侯王,只是因為心懷恐懼,所以才會暗中部署兵力。然而就在此時,卻發生了一場“烏龍事件”,徹底把英布給逼反了。
英布有一位十分寵愛的妃子生了病,就到一位醫生那里去診治,這位醫生的家和淮南國中大夫賁赫的家對門而居。賁赫覺得自已在英布手下任職,就有義務幫助英布照顧好這位寵妃。
這位寵妃多次到醫生家接受治療,于是賁赫就給醫生家送去了一份厚禮,并囑咐醫生一定要為寵妃好好治療。賁赫還經常跑到醫生家去給這位寵妃噓寒問暖,倆人還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
沒過多久她的病治好了,有一次她在服侍英布時,稱贊賁赫是一位忠誠厚道之人,希望英布能夠提拔他一下。
當一個女人在自己的男人面前夸贊另一個男人時,這就要出問題了。英布大怒道:“你怎么知道他是一個忠厚之人?”
于是這位寵妃就將自己生病期間賁赫如何給她噓寒問暖的事情告訴了英布。英布卻懷疑這位寵妃與賁赫之間有奸情。
我個人覺得賁赫的做法純屬是吃飽了撐的,人家英布的女人生病了,你去瞎操什么心呢?現在倒好了,自己被英布懷疑了。
得知消息后,賁赫十分恐懼,借口生病不出家門,不敢去見英布。這讓英布更加懷疑賁赫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便打算要殺掉他。
賁赫便逃離淮南國,坐著驛車一路前往長安,英布派人前去追趕,但是沒能追上。賁赫到達長安后就上書給朝廷舉報英布有謀反的跡象。劉邦找來蕭何一起商量如何處置,蕭何說:“英布不過一介武夫,所求不過榮華富貴,他已貴為諸侯王,不應該會謀反,這恐怕是他的仇家誣告陷害于他。不如先將賁赫關押起來,再派人前往淮南國調查一下?!?
韓信的家臣、彭越的太仆、英布的中大夫,這三大諸侯王都是因為與自己的臣下產生矛盾而遭殃。這三位臣下也都不約而同地向朝廷告發自己的主人謀反,而劉邦也剛好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來對付三大諸侯王。
英布本就擔心賁赫會說出自己暗中部署兵力的事情,如今朝廷的使臣又在淮南查出了一些端倪,此時的英布早已成為驚弓之鳥。英布知道劉邦不會放過自己,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放手一搏,于是便殺死了賁赫的全家,正式起兵造反。消息傳到長安,劉邦下令釋放賁赫,并且封他為將軍。
征討英布
英布造反之初,對其麾下將領們說:“皇帝年紀大了,厭惡領兵打仗,一定不會親自前來。在所有的將領中,我只擔心韓信與彭越這兩個人,如今此二人已死,其余諸將皆不足畏!”
英布說得頗有道理,此時劉邦已經進入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他重病纏身,精神狀態極差,一個人獨自在內宮待了十多天,下令侍衛不許群臣進入。大臣們見不到皇帝都很著急,樊噲推開宮門硬闖了進來,看到劉邦正枕在一個宦官的身上躺著。
樊噲流著淚說道:“當初陛下與臣等在沛縣起兵,是何等的壯烈!如今怎么又如此的倦怠了呢?如今英布反叛,陛下不肯與大臣商議平叛,卻獨自枕在一個宦官的身上,陛下難道忘記趙高的教訓了嗎?”
劉邦哈哈大笑,一下坐了起來,召見大臣商議平叛。劉邦問道:“如今英布起兵造反了,不知諸位將軍有何良策?”
眾將領異口同聲地回答:“發兵擊之,坑豎子耳!”(當初懷疑韓信謀反時說的也是這一句)
滕公夏侯嬰是劉邦的得力干將,他處事一向成熟穩重,深得劉邦信任。他手下有一位叫薛公(此人姓薛,名不詳)的門客,是原西楚國的令尹,此人極富韜略。夏侯嬰把薛公召來向他請教,薛公說:“英布造反本來就在情理之中,朝廷不久前剛殺掉韓信與彭越,英布能不害怕嗎?這三人本就同功一體,英布當然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被殺,所以才會起兵造反!”
夏侯嬰將這番話說給了劉邦聽,并向劉邦舉薦薛公:“臣的門客薛公是一位極富智慧與韜略的人,陛下可以詢問他如何處理英布造反問題?!?
劉邦趕忙下令召見薛公,向他詢問對策。薛公說:“如果英布采用上策則山東之地就非陛下所有了;若他采用中策則勝負未可分;若他采用下策則陛下盡可高枕無憂?!?
“何為上、中、下三策?”
“東取吳,西取楚,北上并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淮南,此為上策;東取吳,西取楚,并韓取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此為中策;東取吳,西取下蔡(今安徽鳳臺一帶),南下結交百越,把輜重運往長沙國(長沙王吳臣是英布的小舅子),此為下策。”
“那依先生之見,英布會采用哪一策呢?”
“他一定會用下策!”
“哦?他為何要舍上、中策而取下策呢?”
“他原本只是一個驪山的刑犯,依靠自己的兇狠才得以成為諸侯王,他所追求的不過是個人榮華富貴罷了。此人沒有深謀遠慮,也不會有胸懷天下的格局!”
薛公與英布原本同屬于項羽的部下,所以他很了解英布。聽完薛公的分析,劉邦大喜,賜封薛公為千戶侯。
劉邦確實病的很重,便想讓太子劉盈擔任主帥前去討伐。商山四皓找來建成侯呂澤說道:“讓太子帶領軍隊去打仗,就算有了功勞地位也無法再升高;如果無功而返,則太子的地位很有可能不保(指戚夫人與劉如意奪嫡)。何況朝中的各位將領都是隨陛下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將,讓太子帶領他們,無異于讓一只羊去統領一群狼!”
于是呂澤找到呂雉,把商山四皓的話告訴她。呂雉就在劉邦面前哭訴道:“那英布是天下共知的猛將,他善于統兵作戰,如今派太子前去則無異于派羊去統領狼群,英布知道后,一定會高興地擂鼓西進。陛下雖然生病了,但也應該為了妻子兒女,為了大漢江山再發憤圖強一回!”
“朕就知道盈兒這小子不足以擔此重任,還是老子親自出馬吧!”
英布果真像薛公所預料的那樣向東攻打荊吳,荊王劉賈戰死;接著渡過淮河攻打楚國,楚王劉交戰敗。于是英布繼續率軍向西進發,打算攻打梁地。
漢十二年(前195年)冬季(當時每年以十月為開頭),劉邦率領的中央軍與英布的叛軍在蘄縣(今安徽省宿州市附近)以西相遇了。劉邦放眼望去,發現英布麾下都是精兵強將,排列布陣與當年的項羽如出一轍。劉邦非常厭惡,遠遠地對英布喊道:“你何苦要造反呢?”
英布答道:“我也想過一把皇帝癮!”
其實英布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氣魄,他只想當個諸侯王,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個“富家翁”。他說這話只是想氣一氣劉邦,過一過嘴癮而已。
劉邦大怒,破口大罵,兩軍交戰,英布大敗而逃。英布的地方軍隊還是不能與朝廷的正規軍相抗衡,他接連敗了兩場,只好帶領一百多名親信逃到長江以南的長沙國。劉邦則派了一員將領前往追擊。
英布是原長沙王吳芮的女婿,吳芮死后由其子吳臣繼位,所以現在的長沙王吳臣就是英布的小舅子。
吳臣害怕自己會受到牽連,就欺騙英布,假裝要和他一起逃往南越國,英布竟然傻傻地就相信了。
走到鄱陽縣,在一戶農家休息,趁著英布不備,吳臣便命令手下人殺死了他,可憐一代梟雄就此命赴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