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叛亂又起
- 大漢開國之劉邦傳奇
- 東海老伯
- 3763字
- 2022-02-21 19:02:13
就在劉邦本以為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又有一個人發動了叛亂。而這場叛亂所產生的范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所波及的人物包括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盧綰等幾乎所有異姓諸侯王。這個人的叛亂直接導致了漢初異姓諸侯王的一場“大地震”。
領督趙代
發動叛亂的人名叫陳豨。
陳豨,是戰國末期魏國宛朐縣(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人。劉邦率軍西入秦關時,陳豨就加入了劉邦的軍隊,在整個反秦起義和楚漢戰爭期間,他表現的并不突出,也沒有立過什么像樣的戰功,所以其早期經歷不詳。
但是后來陳豨的機會來了。在平定臧荼和韓王信的叛亂中,陳豨表現突出,立有大功,被劉邦封為陽夏侯,并深受劉邦信任。
白登之圍發生以后,劉邦深知漢匈邊境代地的重要性,為了穩固北方形勢,防御匈奴的進攻,劉邦任命陳豨為代國的相國,并讓他以代相國的身份同時統領監督趙、代兩地的邊防軍,北方邊境的軍隊全都歸他指揮。
門客千乘
既然陳豨如此受劉邦的信任,那他為什么還會造反呢?
原來,陳豨這個人有個很特殊的愛好——養門客。有愛好就會有缺點,你越是在乎什么,這個東西也就越可能成為你的軟肋。
陳豨年輕時非常仰慕戰國時魏國的公子信陵君魏無忌,他很羨慕信陵君門下養食客三千人,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擁。等到他被封為侯,獨攬邊境軍權時,他也開始廣泛地收羅賓客。
他對待門客總是禮賢下士,赤誠相待,非常恭敬,所以趙、代兩地的很多人都來投奔于他,他也漸漸地積累到了一千多位門客。
有一次陳豨從長安請假回家,途經趙國都城邯鄲,跟隨在他后面的賓客有一千多人,他們每人都駕駛著一輛馬車,一千多輛馬車就在邯鄲城內浩浩蕩蕩,來回穿行,賓客們把邯鄲城所有的驛館全都住滿了。
陳豨這趟高調的出行引起了趙國國相周昌的關注。待陳豨離去,周昌來到長安城向劉邦報告:“陳豨門下賓客甚眾,之前路過邯鄲,浩浩蕩蕩,不知收斂。并且他在外獨攬兵權多年,長此以往,臣唯恐會發生什么變故!”
周昌的話引起了劉邦的警覺,于是劉邦馬上下令調查核實陳豨手下賓客在生活與財物方面的各種違法亂紀之事。
他的門客中有很多人都是一些不務正業、混吃混喝之輩。甚至還有很多違法亂紀、雞鳴狗盜之徒,有些賓客前去投奔陳豨就是為了尋求庇護。
這一查,果然發現了很多賓客有問題,其中還有很多事情都直接牽涉到了陳豨。
對此,陳豨非常害怕,再加上之前韓信的煽動(下一章詳述),漸漸地便有了反叛的想法,于是他派門客私下里去聯系王黃和曼丘臣兩個叛將。
東垣之戰
漢十年(前197年)七月,太上皇駕崩,劉邦命人召見陳豨前往長安治喪,陳豨則借口病重不敢前去。
此時韓王信又命令王黃和曼丘臣前來勾結陳豨,于是在當年九月,陳豨便正式扯起了反旗,他自立為代王,率兵攻打趙地與代地。
得知消息后,劉邦決定御駕親征,他首先發布詔書,赦免了趙、代兩地因受陳豨的蒙騙而參與叛亂的官吏。
到達趙國后,劉邦查看了陳豨的軍隊布防,高興地說:“陳豨只顧著北面防守邯鄲城,卻沒有向南進軍去控制漳水,從這就能看出他不會有什么作為的!”
劉邦久經沙場,他自身的軍事才能也極其高明,他能看出陳豨不去占據有利地形,反而只是防守著一座城池,遲早必敗。
周昌請求斬殺常山郡(今河北石家莊)的郡守和都尉,他說:“常山郡一共二十五座城池,陳豨造反后,他們放棄了其中的二十座?!?
“他們兩人有沒有參與反叛?”劉邦問道。
“他們沒有反叛?!敝懿鸬?。
“這不能怪他們,只是由于他們兵力不足。”
于是劉邦赦免了常山郡的郡守和都尉,并讓他們官復原職。
“趙地有沒有能打仗的人可以出任將領?”劉邦向周昌詢問。
“有四個人我覺得他們可以?!敝懿騽钆e薦了四個人。
不一會兒這四個人便過來參拜劉邦,劉邦一見他們毫無威武之氣,便破口大罵道:“你們這幾個臭小子也能帶兵打仗嗎?”
四個人都慚愧地伏在地上不敢起身。劉邦還是任命他們為將領,并賞賜給他們每人一千戶的食邑。
劉邦身邊的近臣紛紛勸諫道:“之前跟隨陛下參加滅秦之戰,又討伐項羽的很多立過戰功的老將領都還沒有盡數封賞,如今這四個人寸功未立,又有什么資格得到封賞呢?”
劉邦回道:“如今戰局吃緊,邯鄲以北的地區都被陳豨占據了,朕發布緊急詔令征調天下兵馬,卻沒有幾個人趕過來,如今我們只有邯鄲城中的這一支軍隊而已。朕給那四個人四千戶的封賞,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動趙國子弟們消滅叛軍的積極性!”
劉邦是一個極具權謀的人,他采用類似于“千金買馬骨”的策略來拉攏趙地豪杰,提高士兵們的積極性。
漢十一年(前196年)冬季,灌嬰率軍在曲逆(今河北省順平縣附近)和聊城等地打敗并斬殺了陳豨的部將侯敞和張春,太尉周勃又率領軍隊平定了太原和代郡。
劉邦親自領兵攻打東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附近),卻沒能攻下,東垣城上的部分叛軍同時一起大聲謾罵劉邦。
劉邦大怒,率軍猛攻,東垣城破,叛軍投降。劉邦將東垣改名為真定,并將所有罵他的叛軍全部斬首,沒罵的在臉上刺字(黥刑)并發配邊疆。
王黃和曼丘臣二人原本是商人,他們的部下有很多人也是商人出身,劉邦針對商人重利輕義的特點,料定他們的部下可以用重金收買。于是劉邦懸賞千金緝拿這二人,果然他們的部下接受了賞金,將此二人生擒送至漢軍。
從此陳豨的軍隊便一蹶不振,第二年,陳豨被樊噲和周勃所率領的軍隊在靈丘(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打敗并斬首。
斬韓王信
就在陳豨造反的同時,韓王信又勾結匈奴騎兵一起入侵代地的參合縣(今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東北),劉邦派將軍柴武領兵前去迎擊。
柴武是樊噲手下的大將,他曾經獨領一軍參加過垓下之戰,是劉邦定天下的漢初十八功侯之一。柴武決定先打一下感情牌,他寫了一封勸降信給韓王信說:“陛下寬厚仁慈,就算是諸侯王曾經叛逃,只要能夠再次歸附大漢的,陛下就會恢復其原有的爵位與稱號,并不加以怪罪誅殺。當初大王您是由于戰敗才逃亡匈奴的,并不是犯了什么大罪,請大王趕緊主動前來歸順!”
韓王信回復道:“陛下將我從一個街頭巷口的布衣百姓中提拔出來,讓我得以南面稱王,這真的是天大的恩情??墒俏覅s犯下了三樁罪,愧對于陛下。當初在滎陽之戰中,我沒有以死報答陛下,反而做了項羽的俘虜,此一罪也;匈奴圍攻馬邑的時候,我沒能堅守城池,反而棄城投降,此二罪也;如今我反倒替匈奴帶兵來與將軍為敵,此三罪也。我思鄉盼歸的心情,就好像是癱瘓的病人時刻想要重新站立,失明的盲人時刻想要重見光明一樣(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然而,昔日越國大夫文種和范蠡雖然沒有犯下任何罪,尚且不免落得一死一逃的下場,如今我卻對陛下犯下了三宗重罪,想要返回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雙方交戰,柴武大破匈奴騎兵,斬殺了韓王信。
盧綰投匈
陳豨叛亂雖以失敗告終,可是其余波卻在一直持續不斷地發酵,燕王盧綰又步入韓王信的后塵,叛漢投匈了。
盧綰與劉邦是同日出生的玩伴及發小,倆人關系密切,正是在這樣的關系上,劉邦才封他為燕王的。那么,盧綰為什么卻要背叛劉邦呢?
陳豨叛亂發生后,劉邦親自率軍前往邯鄲平叛,與此同時,盧綰也從燕國發兵,攻打陳豨的東北方。
陳豨腹背受敵,只好派遣王黃前往匈奴求援。與此同時,盧綰也派了一個叫張勝的人前往匈奴。
這個張勝經常出入匈奴,是一名精通匈奴事務的專家。這次盧綰派他去匈奴的目的,是讓他聲稱陳豨已經戰敗被殺,勸匈奴人少管陳豨的閑事,不要發兵。
沒想到張勝在匈奴卻遇到了原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原來,當初臧荼叛亂被殺后,他的兒子臧衍便逃亡到了匈奴。
臧衍給張勝講了這樣一番“大道理”,他說:“張大人您之所以能夠得到燕國的重用,就是因為您熟悉匈奴的情況。而燕國能夠留存到現在的原因,就是因為其他諸侯屢屢造反,天下征戰不休,沒有定局。如今你們卻希望早點滅掉陳豨的叛軍,殊不知一旦陳豨被滅,下一個要被滅的就是你們燕國了!”
臧衍這番話的核心思想就是:你的價值取決于你的使用價值,一旦你沒有使用價值了,你離滅亡也就不遠了,他勸燕國應該養寇自重。
張勝一聽,覺得臧衍的話很有道理,于是他立馬轉變立場,私下里要求匈奴幫助陳豨,讓陳豨的叛亂可以長久持續下去。
張勝回到燕國又把這番“大道理”向盧綰訴說,盧綰亦深以為然。于是盧綰繼續讓張勝做使者去暗通匈奴,同時又暗中派了一個叫范齊的將領前去幫助陳豨,希望陳豨可以長期打游擊戰爭,讓戰事連年不斷。
漢十二年(前193年),陳豨兵敗被殺,其副將投降了劉邦,并說出了燕王盧綰曾派人暗通陳豨這件事。
劉邦立即派使者前去召見盧綰,盧綰稱病不敢前去。劉邦又派遣辟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前往燕國調查。
這樣一來盧綰就更加害怕了,于是選擇閉門不出,他對身邊近臣說道:“非劉氏而被封王的,現在只剩下我和長沙王了(此時韓信、彭越、英布皆已被殺)。如今皇帝病重,凡事皆由呂后做主,她心狠手辣,專門找各種借口誅殺異姓王!”
于是盧綰仍舊不敢前往長安,他身邊的近臣也因為害怕而逃走了,盧綰所說的話也被審食其和趙堯知道了,他們返回長安,詳細地將情況報告給劉邦。此時,邊境又抓到了一名匈奴兵,這名匈奴兵又把盧綰派張勝暗通匈奴的事情說了出來。
“看來盧綰是真的造反了!”劉邦怒不可遏,馬上派樊噲領兵前去攻打燕國。
盧綰認為劉邦會顧念舊情,于是他帶著家人、親信及幾千名騎兵,駐守在長城下等待時機,希望劉邦病愈后能夠親自進宮謝罪。
可是不久之后,劉邦就駕崩了,盧綰則率領部下逃往匈奴,冒頓單于封他為東胡盧王。盧綰在匈奴的日子并不好過,他經常受到蠻夷的欺負,時常思念家鄉。
過了一年多,盧綰死于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