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曹氏與呂雉,劉肥與劉盈之外,劉邦當然還有其他的女人和其他的孩子。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戚姬與薄姬這兩位女人。所謂“姬”,是古代對婦女的一種美稱。這兩位女人在歷史上的名氣很大,她們分別為劉邦生下了三子劉如意和四子劉恒。
結識戚姬
戚姬又稱戚夫人,她是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氏,劉邦為漢王時,娶了戚姬為妾,并生下了第三個兒子劉如意,劉如意后來被封為趙王。
史書中沒有記載戚姬叫什么名字,也沒有記載劉邦是如何與她相識的。但是對于正史記載的缺失,尤其是關于美女的故事,恰恰是各類野史、小說自由發揮的一種重要題材。
根據野史的說法,劉邦是在彭城大敗之后結識戚姬的。話說劉邦在彭城慘敗,五十六萬聯軍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得屁滾尿流,狼狽逃竄,劉邦只身一人逃出性命,卻又被項羽的騎兵發現并一路追趕,劉邦騎馬狂奔,他也顧不上潰敗的漢軍及漢軍將領了,保住自己的老命要緊。
劉邦一路北上,時至傍晚,天已將黑,然而追兵已近。情急之下劉邦走進一片樹林,發現林中有一口枯井,便棄馬進入井中躲藏。
接下來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劉邦剛進入井中,井口便有蜘蛛結網,蛛網馬上封住了井口。
楚軍追兵趕至,見井口盤絲錯結,蛛網縱橫,認定井中無人,便繼續向前追趕。
待追兵聲已遠去,劉邦才緩緩地從井中爬出,此時劉邦是又累又餓,遂來到附近一戶農家叩門要些飯食充饑。這戶人家姓戚,女主人早逝,只有戚老爹和女兒兩個人相依為命。
戚老爹前來開門,見劉邦衣著華貴,容貌奇偉,舉止不凡,就知道劉邦必是貴人,他趕忙將劉邦請入家中,并讓女兒準備酒飯。
不一會兒,戚女便將酒飯端至劉邦桌前。劉邦見戚女雖是農家女子,倒也生的端莊秀雅,清麗脫俗,此時戚女年方二九,正值妙齡,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劉邦不由得看直了眼睛。
“敢問老丈,不知令愛可否婚配?”待戚女離去,劉邦悄悄地問戚老爹。
“自從她娘死了以后,我們父女便相依為命,小女至今尚不曾婚配。”戚老爹看出來了,眼前的這位貴人對自己的女兒有意,只是還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聽完此話劉邦大喜,趕忙亮出身份,當場表示自己想要娶戚女,并解下自己隨身佩戴的玉佩為聘禮,請求戚老爹答應。
“前有相士談及,謂小女頗有貴相,今日大王到此,莫非前緣注定?老朽愿讓小女服侍大王?!?
說罷,戚老爹收下玉佩,叫來戚女給劉邦行禮作揖,此事便算成了。后來太公、呂雉等人被楚軍捉住做了人質,楚漢戰爭期間,戚姬便一直隨侍劉邦左右。
幸運女人
薄姬是歷史上少有的幸運女人,她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
薄姬的父親是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與戰國時魏國宗室女魏媼私通,生下了薄姬。所以薄姬的出生并不算好,她是一名私生女。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還記得,前文我們曾經賣了一個關子,魏王豹為什么要鐵了心的叛漢?那個上不得臺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來,當初各路諸侯起兵反秦,魏豹成為了魏王,也算是一方諸侯,魏媼為了榮華富貴,便將薄姬送入了魏豹的后宮。就這樣,薄姬成了魏豹的一名妃子。
魏媼曾帶著薄姬到當時的一個著名女相士那里去看相。這位女相士名叫許負,她自幼便學習易經,精通相術,在秦末漢初的亂世中,她曾為許多王侯將相看相,預言都十分靈驗,是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她后來又得到劉邦的賞識,被劉邦封為“鳴雌亭侯”,成為古代少有的女性列侯之一。
許負看了薄姬的面相,驚嘆不已,說薄姬將來所生的兒子一定能成為天子。
起初魏豹加入劉邦陣營,幫助漢軍一起攻打項羽,當時劉項兩家正在滎陽僵持不下,天下的形勢還尚未明朗。
聽到許負為薄姬看相的消息后,魏豹心中狂喜,他心想:薄姬是我的妃子,將來她生下的孩子會成為天子,那我就應該是天子的爹呀,我肯定也會成為天子!既然我有天子命,我干嘛還要跟著你劉邦干呢!
于是魏豹封鎖了黃河渡口,背叛了劉邦,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后來劉邦派出韓信、曹參率兵攻打并俘虜了魏豹。一同被俘的還有魏豹后宮的美女們,這其中就包括薄姬。
薄姬來到漢營后,先被送進了輸織室從事織布的勞動,劉邦偶然來到輸織室視察,他看到薄姬容貌秀美,便下令把她收入后宮。就這樣,薄姬由魏豹的妃子變成了劉邦的妃子。
可是劉邦后宮的美女實在是太多了,薄姬在其中并不顯得出眾,劉邦似乎是把她給忘了。她在劉邦的后宮一年多時間,也沒有得到過寵幸。
和薄姬一同進入漢宮的,還有她的兩位閨蜜管夫人與趙子兒,她們三人從小關系就非常好,三個人約定說:“如果以后誰先得到富貴了,千萬不要忘了另外的人?!保愃朴陉悇俚摹捌埜毁F,無相忘”)
而管夫人與趙子兒都先后得到了劉邦的寵幸。有一次這兩位美人陪著劉邦一塊兒在洛陽的宮殿中玩耍,她們倆人一起互相嬉笑著談論當初與薄姬的約定。
劉邦聽到后感到很奇怪,就問她們原因,倆人便據實回答了。聽完后,劉邦的心中泛起了一絲傷感,他憐憫薄姬,決定當天晚上就召幸她。
薄姬聰慧過人,很會說話,她見到劉邦就說:“昨天晚上臣妾夢到有一條蒼龍盤踞在我的腹部,沒想到今天這個美夢就成真了!”
“這是吉祥富貴的征兆,就讓寡人來為你成全這個美夢吧!”劉邦喜不自勝。
是夜,兩人同床而臥……
只發生這一次,薄姬就懷孕了,為劉邦生下了第四個兒子劉恒。從那以后薄姬就很少見到劉邦了,她仍然不受寵。
后來劉恒被封為代王,在其舅舅薄昭的輔佐下治理代地,防御匈奴。
劉邦去世以后,那些得到劉邦寵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呂雉對她們都非常怨恨,把他們都囚禁起來,不許她們出宮。而薄姬因為平時不受劉邦寵愛,自然也就不會招致呂雉的怨恨,從而得以出宮,跟隨兒子來到代國,成為代國王太后。
劉恒當了十七年代王,呂后去世,惠帝又無子。周勃、陳平等大臣們在一起商議擁立新皇帝,他們都痛恨外戚呂氏勢力之強盛,都認為薄氏仁慈良善,因此把劉恒迎回,擁立他為新皇帝,是為漢文帝,薄姬自然也就由王太后上升為皇太后,史稱薄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劉恒還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故事講的就是他。劉恒在當代王期間,有一回母親薄太后得了重病,并且一病就是三年,長期臥床不起。劉恒每天都會親自為母親熬湯煎藥,煎完藥后他都要親自嘗一嘗,試試藥燙不燙、苦不苦,覺得藥沒問題了,他就將藥端到母親床前,親自服侍母親吃藥。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等到母親睡了,他才會趴在母親床邊休息一會兒。劉恒的做法在當時就得到了朝野大臣們的一致推崇。
儲位之爭
劉邦最愛的女人還是戚姬,她日夜陪伴在劉邦左右,劉邦在外征戰期間,一直都是由她來照料劉邦的生活。
戚姬能夠得到劉邦寵愛,除了她長得漂亮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能歌善舞,與劉邦是藝術上的知音,在情感上能夠產生共鳴。
劉邦與呂雉更像是合作伙伴,與戚姬才是真正的情侶關系。
劉邦與戚姬之間到底親密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個例子足可以說明。
有一次,御史大夫周昌在劉邦空閑的時候跑進宮中奏事,他來到劉邦休息的地方卻看到了不太雅觀的一幕:劉邦正與戚姬摟在一起吃飯,估計是在讓戚姬給他喂飯吃。
劉邦連吃飯時都要與戚姬黏在一起,足以見得倆人之間卻是情深義合。
周昌為人正直,做事很有原則,當他看到眼前“不雅”的畫面后,想到“非禮勿視”,立馬轉身就跑。
劉邦連忙追上去把他抓住,還騎在他的脖子上大聲問道:“朕是什么樣的君主呢?”
“陛下是像夏桀、商紂一樣的君主!”周昌抬起頭來回答道。
后世人認為劉邦是一個流氓皇帝,從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劉邦身為一個皇帝卻騎在大臣的脖子上,確實有非常流氓的一面。
聽完周昌的回答,劉邦哈哈大笑,他也因此更加敬畏周昌剛正不阿的品格。
子憑母貴,戚姬所生的孩子劉如意自然也是劉邦最喜歡的兒子。“如意”乃“稱心如意”之意,光是這個名字的寓意就知道劉邦有多么愛這個兒子了。劉如意當時年紀尚小,經常被戚姬抱到劉邦跟前。
太子劉盈為人仁慈軟弱,劉邦認為他不像自己(不類我),而劉如意很像自己(類我)。當父親的肯定都喜歡性格像自己的兒子,不喜歡性格不像自己的兒子,所以劉邦總是想要廢掉太子劉盈,另立劉如意為太子,“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
戚姬也因為受到寵幸,漸漸地有了奪嫡的野心。她經常跟隨劉邦前往關東地區巡視,日夜撒嬌哭泣,想讓劉邦立她的兒子來取代太子劉盈。當劉如意取代劉盈時,她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取代呂雉成為皇后。而呂雉卻因為年長色衰,漸漸地失去了劉邦的關愛,加上她經常留守都城,很少有機會能夠見到劉邦,夫妻之間的關系就更加疏遠了。
群臣反對
對于劉邦想要換太子的做法,大臣們的態度是一致反對。其中,反對最激烈的是御史大夫周昌和太子太傅叔孫通。
周昌在朝堂上當面頂撞劉邦,態度極為強硬。劉邦問他不能換太子的理由,周昌由于自己先天口吃,又趕上正在氣頭上,于是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期期”這個詞,形容口吃的人說話急切又發不出聲音的樣子。三國時魏國名將鄧艾也口吃,與別人交談一說到自己時就開始“艾……艾……”。于是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這句成語,形容口吃的人說話不流利。
周昌這一結巴,反而把滿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劉邦也跟著笑了。呂雉悄悄地在朝堂隔壁的東廂房內偷聽到了剛才君臣們的談話,退朝以后她見到周昌就跪地感謝說:“如果不是周大人您,太子險些就被廢掉了?!?
叔孫通為漢家制定禮儀,官至太常,后又被劉邦調任太子太傅。叔孫通拖著年邁的身軀向劉邦進諫道:“陛下欲換太子一事,臣以為萬萬不可,太子乃國之根本,換太子就等于是動搖國本啊?!?
“盈兒軟弱無能,反倒是如意頗有富貴威嚴。朕欲使如意替代盈兒,又有何不可?”
“廢長立幼自古就是王室大忌。從前晉獻公由于寵愛驪姬的緣故而廢掉了太子申生,改立驪姬所生的兒子奚齊為太子,結果使晉國亂了幾十年,此事早已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再說近的,秦始皇由于沒有盡早確立長子扶蘇為太子,使得趙高得以假傳圣旨立胡亥為帝,最終自取滅亡,這是陛下所親眼看到的。如今天下人都知道太子仁慈恭孝,而呂后也一直與陛下同甘共苦,共同創立我大漢基業,難道陛下可以背棄她嗎!”
“如果陛下執意要廢掉太子,老臣現在就立刻撞死在陛下面前!”
“算了,算了,朕只不過是跟先生開個玩笑而已,先生又何必當真呢?”
眼看叔孫通態度強硬,劉邦就只好先哄他一哄,但是并沒有改變換太子的想法。
商山四皓
最終呂雉采用了張良的辦法請來四個老頭,才算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對于劉邦想換太子的做法,張良同樣持反對態度,他也曾就此事勸諫過劉邦,可是劉邦不聽。張良也就只好托病請假不再插手這件事了。
眼看太子劉盈即將被廢,呂雉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對她說:“太子少傅張良大人足智多謀,陛下非常器重他,皇后娘娘何不向張大人問計呢?”
于是呂雉立即派她的哥哥建成侯呂澤前去強行向張良問計:“張大人身為陛下的親信謀臣,又擔任太子少傅,負責輔導太子,如今陛下打算改立太子,張大人怎么能夠袖手旁觀呢?”
“當初陛下采用我的計策那是因為天下尚未安定。如今天下太平,陛下因為偏愛的緣故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至親之間的事情。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就算有一百個張良前去勸阻,又有什么用呢?”
“請先生今天無論如何也要為太子出個計策!”
“這件事情光憑口舌之爭恐怕無濟于事。我看不如這樣吧,這普天之下有四位老先生是陛下所無法請來的,這四人仙風道骨,淡名薄利,他們覺得陛下待人傲慢輕侮,因此就隱匿到長安城東南方的商山中,不愿入朝為官。但是陛下卻一直很尊重這四個人。現在讓太子寫一封邀請信,言辭一定要懇切恭敬,然后再讓人準備一輛柔軟舒適的車子,派一個口才好的人前去請他們出山輔佐太子。等到他們來了以后就讓他們經常跟隨太子上朝,讓陛下看到他們,這樣或許對太子會有一定的幫助!”
張良口中所說的四位老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商山四皓”。四人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他們都是學識淵博的儒士,因不滿秦始皇焚書坑儒而隱居于商山(位于今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商鎮)。四人德高望重,品行高潔,很受到世人的尊重。后來楚漢相爭,劉邦早就聽過他們的大名,曾多次派人請他們出山,卻均遭到拒絕。
等到劉盈請他們出山時,四位老先生都已年過八十,須發皆白,是以被稱之為“商山四皓”。對于這四位老人,后世文人頗有詩文贊嘆,李白就曾有過一首名為《商山四皓》的長詩,其詩云:
白發四老人,昂藏南山側。
偃臥松雪間,冥翳不可識。
云窗拂青靄,石壁橫翠色。
龍虎方戰爭,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鏡,漢祖升紫極。
陰虹濁太陽,前星遂淪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難測。
飛聲塞天衢,萬古仰遺則。
在一次宴會上,四位老人跟隨太子劉盈一起參加,劉盈侍奉在劉邦身旁,而四位老人就站在劉盈身后。
這四位老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劉邦的注意,劉邦看到他們須眉皓白,衣冠甚偉,雖然年過八十卻依然精神矍鑠,頗有仙風道骨之范。
劉邦感到很奇怪就問起了他們的來歷,四位老人上前對答,分別報上了自己的姓名。
聽完以后劉邦非常驚訝,說:“多年以來朕幾次尋訪諸位高人,你們卻始終避而不見,如今為何又主動過來追隨我兒子呢?”
“陛下一向喜歡辱罵士人,我等不愿自取其辱,所以就只好躲藏起來了。如今太子恭孝仁慈,敬愛士人,天下沒有誰不愿意伸長脖子想要用性命為太子效忠,因此我們就來了。”
劉邦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又說道:“既如此,勞煩諸位先生始終如一地用心輔導太子!”
宴會結束以后,劉邦將戚夫人召來,對她說:“朕本欲改立太子,可如今太子有賢士輔佐,其羽翼已經豐滿,恐怕很難變動了。待朕離世以后,呂后就要成為你的主人了!”
此時劉邦已經到了晚年,戚夫人似乎已經預感到了自己以后不幸的結局,眼眶中滾下了難過的淚水。
“來!請愛妃再為朕跳一支楚舞吧,朕也為你唱一支楚歌!”
戚夫人雖然舞步輕盈,卻也難掩內心的悲傷。
劉邦歌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此詩被后世稱為《鴻鵠歌》,它與另一首有名的《大風歌》是劉邦在文學上的兩首代表作。該詩以空中展翅高飛的鴻鵠比喻太子劉盈,如今劉盈羽翼已經豐滿;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自己也只是愛莫能助、無可奈何。
唱了數闕,戚夫人泣不成聲,劉邦起身離開,從此再也不提改立太子之事。
人彘酷刑
這里順便交代一下戚夫人和劉如意的結局。
劉邦死后,劉盈繼位,呂雉掌權。呂雉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呂雉下令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不讓她出宮前往趙國。永巷原是宮內一條狹長的小巷,后來,隨著后宮女人們戰爭的深入,永巷就成了單獨關押宮中女性犯罪者的監獄。
呂雉讓人把戚夫人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她的脖子(髡鉗),還讓她穿著紅褐色的囚衣(赭衣),罰她在永巷舂米。
戚夫人凄慘非常,她一邊舂米一邊唱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這首歌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舂歌》,其歌詞直白如話,卻也悲愴異常,該歌不加掩飾地表達了一位深宮婦人孤弱無依,處境悲慘,而又思念兒子的悲苦和幽怨之情。
呂雉聽到這首歌后大怒:“原來你還想依靠你的兒子來拯救你,我看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于是呂雉打算把趙王劉如意召到長安殺死。
劉邦生前知道呂雉怨恨戚夫人母子,所以他特意安排了性格剛直的周昌做趙國國相,并讓周昌保護劉如意。
朝廷的使者來到趙國,周昌對使者說:“高帝把趙王托付給我,我就會對他的安全負責,如今我聽說太后怨恨戚夫人和趙王母子,想要殺死趙王,所以我不能奉詔,不敢讓趙王前往長安!”
呂雉知道周昌性格耿直,很是難纏,于是她又下詔讓周昌前來長安,周昌不得不去,等到周昌到了長安以后,呂雉再下詔讓劉如意前來。
惠帝劉盈慈愛仁厚,他知道母后想要殺掉劉如意,就親自到霸上迎接這位弟弟,和弟弟一起進宮,同吃同住,主動保護弟弟,使得呂雉沒有下手的機會。
然而好景不長,在冬天的一個早晨,劉盈一大早便外出打獵了,此時劉如意年紀尚小,不能早起。呂雉聽說劉如意一個人在宮中,就立馬派人送上毒酒給他喝。等到劉盈回來時,劉如意已經被毒死了。
劉如意死后,這個狠毒的女人并沒有就此放過那個可憐的女人。
呂雉讓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她的雙眼,熏聾她的耳朵,再給她灌下啞藥,然后把她扔到廁所里,稱之為“人彘”。
戚夫人最終被活活折磨致死,呂雉也作為歹毒女人的典范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