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傳:十五、十六世紀中國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點
- 李慶
- 529字
- 2022-01-23 15:50:38
一、遲到的嬰兒
在浙東余姚,不太高的龍山就坐落在城中,一片青蒼。山腳下,彎彎曲曲的姚江,千百年來,潺潺流淌。
不遠的村落中,夏天的余熱消失殆盡,秋意降臨,樹葉漸漸從樹上飄落。斑駁的秋山似海,透出蒼涼味。
竹林下,茅屋中,魏瀚問有點犯愁的老王:“你這幾天吟詩無神,授徒不力,愁著眉頭,大不似平日瀟灑,為何?”[1]
王老名倫,是村里的教書先生,家中雖然清貧,但一直淡然處之。[2]這幾年,由于兒子王華中了秀才,家境略見改觀。
王華娶了鄭氏之女,[3]他知書達理,和各家都相處和諧,故延聘之人絡繹不絕。這些日子,媳婦又懷孕,雖說弄璋弄瓦尚不得而知,但畢竟是日漸人丁興旺,家境朝好。
然而,哪家都總有難念的經:王倫看到自家的兒媳婦生育情況不順,已經過了預定時期,至今還未生產,奈何?奈何?豈不令他揪心揪肺?
魏瀚還以為他為生男生女犯愁,勸解道:“弄璋弄瓦,自有天命,子孫自有子孫福。你何必如此犯愁?”
“你有所不知,已經過了預定產期,至今還沒有動靜。昨日拙荊還做了個夢,說什么有神人穿著紅衣服,送了個孩子給她。而我只愿其順利產下,母子平安,便是菩薩保佑,上上簽了。”[4]
過了一段日子,到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10月31日),王守仁終于出生了。[5]這是王倫家老二王華的第一個兒子,全家當然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