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學才是真正的競爭

很多人是沒有自學意識的,除了校園里的被迫學習外(這種學習類似于工作,只不過是學生的無薪工作),他們不覺得有任何學習的必要。

所以,當我們說到工作之外的學習時,很多人一臉不屑:都已經工作了,還整天提學習,要么是被成功學洗腦了,要么是讀書讀傻了,要么就是想在其他人面前表現為“上進”,做做表面功夫,或者糊弄一下自己。

校園里的學習重要嗎?重要。考試成績好,可以讓你去更高的學府,然后在走上社會時就可能擁有一個相對較高起點的選擇權——并非一定是較高起點,只是有選擇權,且就算從更高學府出來,也并非每個人都能選擇那些人們認為的高起點。但就算能選擇人們眼中不錯的起點,就算的確選擇了,也僅僅是起點。從校園里出來后,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多數人就是廣撒網投簡歷,找一份給自己開最高起薪的工作,然后看老員工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就這么一直“混”下去了。當然他們也有一定的概率升職加薪,因為這就是多數人之間“冷兵器”式的競爭——大家都是朝九晚五地用功,誰起點高、誰初始背景強、誰運氣好,誰就占得先機。

但他們對于那些肯365天×24小時上行的人來說,就是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的差別了。這下你應該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討厭“自愿加班”,以及嘲諷“主動學習”的人了吧?因為他們自己不想付出成本拿起熱兵器,于是希望別人也只拿冷兵器跟自己短兵相接。

相較于使用冷熱兵器導致的后續的人生可能會出現的巨大差距,校園起點所占的那點優勢從長期來看就極其微小了。

一個人在校園里學到的知識,能應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是很有限的。大部分的工作經驗與技能習得,對機會的把握能力,以及做成一件事真正重要的那些關鍵素質和思維方式,靠的都是步入社會以后的積累。

如果一個人在離開校園之后就放棄了工作時間以外的自學,或者說一旦離開了一個“別人告訴你學什么”“強迫你學什么”的環境后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了,那么可以非常確定的一點是,這個人無論校園起點多高,最終泯然眾人矣。

學習永無止境,貫穿于每個人的一生。我其中一家公司有60%以上的員工由開發人員組成,其中只有極少數會在入職之后再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學習最新的開發語言,大部分人進來的時候會什么,最后依然是只會什么。而那些肯自學的,在某一次必須要用到最新語言開發的項目中都被安排到了重要崗位——一共就幾個人會,不用你用誰呢?

沒有人告訴你該學什么,也沒有人逼著你學。人和人的最大競爭,不是在確定性題目下的競爭,一個人的聰明,也不全然體現在給定命題下的解題能力。

在給定跑道的田徑場上比賽,兔子永遠比烏龜快,但路徑上若是沒有地圖、沒有跑道,還到處都是迷宮和機關,兔子未必就能處于更有利的位置。校園和社會里擁有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競爭模式,學校是給定路徑的競爭,而社會是不確定路徑的競爭,或者說是自由競爭模式——沒有教材,沒有大綱,沒有老師,也沒有人催著你交作業,做或者不做,都隨你。

當你發現自己想的每一條路貌似都走不通,又沒有人逼著你繼續前行的時候,解決給定任務的能力更重要嗎?不,對接下來該解決什么問題的選擇,以及是否選擇繼續解決問題的毅力才是重點。

所以“有意愿保持終身自學”是最為可貴的能力,也是社會競爭開始以后,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中最有用的能力,如果為了嚴謹,你可以自行加上“之一”。它決定了你能比其他人多付出多少倍的有效積累時間,有可能被多少不確定的機會覆蓋到,這些都是上行的關鍵——假如其他條件相似,那么校園競爭結束后只是確定了你的起跑線是0還是1,但社會競爭的目標是100,你是從0到100,還是從1到100,其實區別并沒有那么大,重點是你一年進步10還是20,以及有多大概率能遇上幾個一下子進步30或40的機會。

很多人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即時獲得回報,如果沒人給就不做、不學,這就搞錯了對象。只要我們正在接受新的挑戰,那么第一受益人一定是自己,因為我們的能力邊界在擴展,然后才是是否同時對其他人有益。

離開校園后,所有的意識都得重新塑造,所有的競爭都會以新的方式重新開始。放下那些“在校園競爭中輸了會繼續輸”的自卑和借口,放下那些“在校園競爭中贏了就該給我更好的”自大和幻想,現在是全新的游戲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大城县| 武义县| 惠水县| 京山县| 宿州市| 文水县| 长兴县| 迁西县| 临沭县| 孙吴县| 永昌县| 婺源县| 桓仁| 绵竹市| 延寿县| 西乡县| 莱州市| 宁武县| 郑州市| 台湾省| 无为县| 福安市| 武清区| 肇州县| 河曲县| 沧州市| 双鸭山市| 青河县| 伊金霍洛旗| 万宁市| 绵阳市| 清远市| 蓝山县| 社旗县| 无棣县| 东源县| 苏州市| 庆安县| 临泽县|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