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2章 歸義侯

此次的征蜀大軍,朱元璋雖然沒派「公爵」參戰,不過,就算派出公爵來,想當然耳,也是依靠其下的驍將作戰,最后僅是搶了「屬下」的戰功,搶了封賞罷了!

所以伐蜀這種「必勝」的戰事,就交給「侯爵」們去作戰就好;六個公爵中,除了「致仕」告病還鄉,回臨濠府「休養」的韓國公李善長外,其他五個公爵,都被朱元璋給分派到各地「練兵」去了。

而能夠稱「驍將」,當然是驍勇善戰;史書中所稱的驍將傅友德,是多么驍勇!

據《明史》〈傅友德傳〉中所記載:「…從征武昌,城東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漢兵據之,諸將相顧莫前。友德帥數百人,一鼓奪之。流矢中頰洞脅,不為沮。武昌平,授雄武衛指揮使。」

「流矢中頰洞脅」?箭簇射中臉頰、穿過肋骨,仍不為沮,真的假的?

史書不知有無加油添醋,若真如所記載,以前的武將,當真是神勇無比!

而當年也因戰功彪炳,所以升授為「雄武衛指揮使」,如今可已是「穎川侯」了。

除了陸路的驍將傅友德外,別忘了,還有水路的廖永忠,當初便是廖永忠率水師在鄱陽湖大戰,后來率海師進攻福州,直接攻破陳友定老巢,接著率海師下兩廣,堪稱是朱元璋手下,最猛的水軍大將。

朱元璋還令人將「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廖永忠,讓他懸于家門外。這可是當今圣上親賜的門牌,足以光宗耀祖了。

對了對了,前面提到的,當時的營建水平高超,能在瞿塘峽間,建置「鐵索飛橋」,并布置「岸江炮石」;大概再怎么樣厲害的水師,都無法直接闖過吧!

廖永忠怎么對付呢?

同樣《明史》〈廖永忠傳〉記載:「永忠密遣數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夜五鼓,分兩軍攻其水陸寨。水軍皆以鐵裹船頭,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覺,盡銳來拒。永忠已破其陸寨,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一時并發,上下夾攻,大破之,遂焚三橋,斷橫江鐵索…遂入夔府。」

就是分水、陸兩路人馬,陸路這方密遣壯士數百人,扛著(舁)小舟踰山度關,抄小路到上游;山上多草木,將士都穿青蓑衣,魚貫山巖石間,所以蜀人沒察覺;夜五鼓,偷襲蜀軍的陸寨。

水路則用鐵皮包船,帶著火器往上游攻打;黎明,廖永忠帶隊先破蜀軍陸寨,一時俱發上流,揚旗鼓噪而下;而下游的水師,聽到訊號也擁舟急擊,發火炮火筒夾攻,大破蜀軍,斬首千余級,溺死者無算。

廖永忠攻入夔州(夔府)后,隔日,中山侯湯和才率兵到達。

原本蜀夏軍認為有瞿塘峽天險之守,加上建置有「鐵索飛橋」、「岸江炮石」,不容易被攻破,所以分兵去支援漢州。

夔州被攻破,京師重慶已無兵力作戰,大夏皇太后彭氏、夏主明升,右丞劉仁等其他守將便坐立不安了,眾人商議后,晚投降不如早投降,命留著更重要,也不等前去支援漢州的丞相戴壽、太尉吳友仁回援,便直接「投降」!

六月癸卯(二十二日)湯和駐軍朝天門外,夏主明升面縛銜璧,與母彭氏及其右丞劉仁等奉表詣軍門。

湯和受璧,廖永忠解縛,依照朱元璋先前交代,承制撫慰、「受降」!

而奉命支援,掛「征虜右副將軍」將印的永嘉侯朱亮祖,則是六月丁未(二十六)大軍才到達重慶;白跑一趟、沒有戰功,氣得杖殺了幾個蜀軍的軍校和俘虜。

………

古云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在大明朝「圣上」朱元璋的統帥之下,則是「將在外,違紀之事不做」!

朱元璋此時的眼線,可又比前些日子更為密集了;所有將領帶兵在外的所作所為,朱元璋可都是一清二楚地!

像是湯和,固守歸州、猶疑不前,朱元璋當然知道,朱亮祖杖殺罪俘,朱元璋當然也知道;而驍將傅友德、廖永忠的勇猛作戰,朱元璋更是知道。

甚至連夏主明升是「主動」先投降?還是兵臨城下才「被動」投降?朱元璋也知道。

所以怎么論功行賞,處理后續事宜,在大軍陸續攻伐蜀地各州府,還未返還時,哪些將領的戰功大?哪些戰功少?朱元璋早就都計算好了。

首先,是七月中由湯和所派遣的指揮萬德,護送至京師的夏主明升,聽從大夏皇太后的「建議」,知道「大義」的所在,主動投降我大明朝,制授為「歸義侯」,賜冠帶、衣服,以及居第于京師。

洪武四年十月,征蜀大軍全部回京師,十二月論功行賞。

朱元璋可分得清清楚楚,功勞最大的,當然是由陸路及水路猛攻的兩個驍將:傅友德及廖永忠,兩人各賞白金二百五十兩,彩緞二十表。

朱元璋還特別寫了《平西蜀文》,紀錄傅、廖二將的戰功;對于跟隨兩人作戰的屬下將士們,這兩批真真正正地「跋山」、「涉水」,冒險犯難、不畏艱難的將士們,賞賜也比其他將士更為優厚。

而此次征蜀大軍中,只有三人眼巴巴地看別人受賞,三人卻不與賞。

分別是過于急躁、有勇無謀的滎陽侯楊璟,不聽指揮、自以為是的南雄侯趙庸,任意杖殺軍校的永嘉侯朱亮祖,不給賞。

原因是什么?在皇帝朱元璋身邊紀錄的起居給事中,都給寫在《實錄》里了。

先說楊璟,「粗識文字,命爾統軍,屢常失利,…爾嘗從克保寧,當有微賞,然爾先于潞州失陷軍馬,及攻覃垕寨,久不能克;進攻瞿塘,又致覆敗;較之破保寧之功,不足以掩過。」

再說趙庸,「從克李逢春寨及下保寧,亦有微勞;然中山侯調遣,率兵取桑植容美洞,會江夏侯合攻覃垕寨,至中道而還;向非曹良臣老于行陣,功何由成?今不爾罪,恩亦至矣!」

至于朱亮祖,則記載;「比至重慶,而城已下,雖有跋涉之勞,而擅杖殺軍校罪孚,于功賞何可得?爾等宜益自修省,奮志勉力,以圖后功。」

在朱元璋的綿密眼線監視下,誰有功?誰有過?誰延遲?誰急躁?朱元璋可都是清清楚楚地!

雖然,在功臣們自己的心中,可能還是認為皇上的封賞不公平、不公正!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的朱元璋,自認對功臣的封賞,「大致上」還算公平公正!

不過,甚會「記仇」的朱元璋,也在此次賞賜中,給泄漏了出來。

當年楊璟在潞州,對陣擴廓手下韓札兒失利一事,此時也被提出來當成減賞的理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鄂托克旗| 沁源县| 横峰县| 马公市| 罗源县| 鹤庆县| 工布江达县| 固阳县| 肥东县| 望谟县| 镇宁| 常山县| 宝兴县| 南郑县| 环江| 舒兰市| 青浦区| 龙井市| 胶州市| 延津县| 和平县| 卢龙县| 盐城市| 霸州市| 林周县| 大英县| 泸定县| 鄯善县| 洛川县| 建始县| 庄河市| 新竹市| 米林县| 恩平市| 瑞安市| 定日县| 定边县| 泗阳县| 砚山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