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的告別:讓愛與和解相伴左右
- 江珈瑋著 湯舒皮繪
- 1313字
- 2022-01-10 16:33:02
〔自序〕
如同貓的陪伴
小時候我是那種擅長表達、能說會道的孩子,喜歡創作、喜歡畫畫、每天都有新點子。原本以為自己會成為一位藝術家,但生命的發展往往不按牌理出牌,有時候看似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但冥冥之中,生命就像被慢慢引導向某個既定的方向前進一樣,不過心理治療也可以算是一種助人的藝術吧。
高中時期開始,我發現自己能從安撫人心中獲得成就感,接下來的日子,也總是扮演讓人放心傾訴的角色。因此,我自然而然地就成為心理學家了。
我們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或是潛意識追求“變得更好的自己”。對我而言,我一部分的存在意義就是做心理助人工作,通過與他人生命經驗相連結,達到自我成長,學習心理彈性。
許多人對于心理師這個職業常有無限美好的想像,以為當心理師只要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陪他人說說話,就可以輕松賺錢。他們忽略的是,光是通過高考就不容易之外,后續更必須接受系統的專業訓練,包含會談技巧訓練、心理分析等專業課程,其實,一點都不輕松。
而身為心理師的我,雖有著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心理分析或評估技巧,但因為我大部分的工作是服務癌癥病人或家屬,在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領域,病人很需要我如同貓咪的特質——深度同理、深度理解、專業陪伴,而非僅是理智的心理分析或運用技巧。這“揪心”的工作,平衡理智及情感相當重要,對我來說至今仍是個考驗。
在這個社會,“同理心”相當重要,但這不容易,我也是經過后天努力的學習及臨床經驗的累積,才能真正理解許多人過著相當無奈的日子。有時人生遭遇真的不是自己能選擇的,如果能“同理他人”(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從對身旁親近的人開始學習,至少能對于身邊的人有助益,也較能珍惜身旁與人交往的關系。
我看見許多人的生命到了最后,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錢(但不能說金錢不重要,做好金錢管理,對于他人的生命不會造成負擔),但若能與家人親近或他人關系和諧,對于社會有所貢獻,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步,確實是較不會感到遺憾的。
這本書里介紹了一些不同的臨床事例,特別是“與孩子說死亡”這件事情,有些學齡前或低年級學童面對失去家長的威脅,大人難以向孩子啟齒,心疼而不敢告知實況,這時建議慢慢地說,至少告訴孩子“父親或母親的離開并不是你的錯,而爸爸或媽媽也很努力地對抗病魔,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边@點很重要,能避免孩子陷入自責。
書中也介紹了一些常用的實用心理知識,希望對你們能有實質的幫助。也期待這本書可以陪伴癌癥病人或家屬,帶給你們力量,希望你們都知道,你們并不孤單。書中所提及的故事皆是真人真事,但尊重病人的隱私,故事都經過重組改寫與化名呈現。無論這些人這些事發生在世界哪個角落,愿能提供你另外一個視角,帶給你溫暖。
最后想表達感謝。感謝出版社總編輯及責任編輯給予我的理解,我能感受到他們想要助人的心意。感謝所有一直在身邊支持我的每一個親友及貴人們、醫院的栽培及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的訓練。謝謝承諾一定會買書的好朋友:珮兒、美慧、吳馨馨、妮妮、君薇及筱萍。還有更多要感謝的人我感念于心。特別感謝我的母親從小耳提面命地告訴我,助人是幸運的并信任我的每個決定。
也謝謝購買此書的每一個讀者,謝謝你!愿本書帶給你力量,或僅僅只是我如同貓咪的平靜陪伴,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