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的告別:讓愛與和解相伴左右
- 江珈瑋著 湯舒皮繪
- 2248字
- 2022-01-10 16:33:03
親愛的奶奶,我會想念在天上的你
不敢靠近,不是不能接受你病后的狀態,而是怕自己忍不住淚崩
在我們的心中也許都有這樣的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否還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是單純地想念著他,這樣的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心理,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不會忘記他。
一位即將要失去奶奶的九歲女孩,跟奶奶的關系特別好,也受奶奶疼愛。七十歲左右的奶奶被診斷是膽管癌末期,隨著疾病的惡化,加上有些癥狀需要幫助,最后家屬選擇安寧病房讓奶奶獲得更好的身心照護。

最近,母親發現小女孩不太敢靠近奶奶的病床,透露出很害怕的表情,身體四肢緊繃。母親認為可能是因為孩子腦海里的奶奶突然因疾病變瘦、變得不像原來的樣子,所以希望心理師能幫忙。
見面前,我也擔心自己會控制不住眼淚,因為孩子的真摯情緒哭起來總特別讓人心疼。跟孩子約隔日會談,媽媽特別跟幼兒園請了假,非常擔心這孩子的情緒。
隔日,小女孩進會談室,梳著可愛的公主頭,謙遜有禮。一開始她的坐姿有點緊繃,為了讓孩子放松,我先跟她自我介紹了:“我是心理師喔,你知道心理師是做什么的嗎?”她低頭有點不好意思地看著我,“應該就是心理醫生吧,看心的醫生?!?/p>
“那你覺得看心的醫生是做什么的呢?”我好奇地探問她小腦袋瓜是怎么想的?!熬褪前巡桓覍Υ笕苏f的話,跟心理醫生說吧。”這個答案也讓我會心一笑,臨床工作總是這樣的,不知道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有時接觸到兒童的心靈世界,會發現他們的天真、自然、無害、直接,但每次要與孩子討論死亡的話題時,連我都覺得有些沉重。
我笑著回答她說,“真特別的答案,”繼續問,“我可以問問奶奶的事情嗎?”她的身體開始緊繃,沉默不語,眼里噙著淚,低頭不敢直視我。氣氛凍結了一會兒,我說,“我知道你聽到奶奶病了有點不知道怎么辦吧?”她輕輕地點了點頭。
得到她同意后,我才繼續問她跟奶奶間的關系。原來這小女孩每個周末連續兩天都會跟她心愛的奶奶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這是屬于她們家族間的習慣,奶奶常煮她喜歡吃的菜,對她特別好,是她最喜愛的人之一。
當她慢慢愿意跟我說話,也對環境比較信任后,我表示理解她喜歡奶奶的心情,“不過看著自己喜歡的奶奶好像生病了,也不知道怎么辦吧?”接著問她陪伴奶奶的時候,都看見奶奶什么樣子?她回答說,“奶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眼睛都是閉著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跟她說話?!?/p>
“那我偷偷問你喔,你會想要在旁邊跟奶奶說話嗎?”一般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嗯!想跟奶奶說話。”不過大人都在旁邊,其實很難讓兒童主動去做什么,所以我建議大人也要給兒童一些與病人的私人互動空間。
“你有什么話或什么事情還沒有跟奶奶說的呢?”沉默了幾秒后,原本還能強忍淚水的小女孩開始泣不成聲,約花了一分鐘才哽咽著將下面的話說完:“本來我要寫卡片給奶奶的,但是因為奶奶突然住院,我還沒有來得及做。我很想跟奶奶說:‘奶奶,人都會死掉,沒有關系……但是一定要請你放心……(哽咽)我知道你在天上會看著我們,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然后我一定會記得想你。’”她的淚水稀哩嘩啦地掉下來,我在一旁也不禁淚崩,即使一開始有心理準備了,但還是忍不住心疼。
接著,我問女孩,有沒有養寵物的經驗?兒童若有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方遇到寵物死亡,會比較容易理解死亡這件事情。
小女孩說她有一只心愛的黃金獵犬,已經很老了,小女孩明白這只狗狗有一天也會離開。她接著說,爸爸媽媽一開始都沒有跟她提過奶奶的事情,奶奶就突然住院,她不明白怎么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我花了一些時間去了解小女孩對于死亡的想像。小女孩認為死掉就是“去天上”,認為去天上的人依然存在著。了解到小女孩對于死亡的世界是這樣理解,就能理解小女孩是可以接受奶奶生病離開的。于是,我再問,“你猜到奶奶即將離開了吧?”小女孩點點頭,淚水沒停過,“因為奶奶一直睡,都不起來。醫生、爸爸媽媽說可以跟奶奶說話,可是我怕我說了就會哭,所以我不敢接近奶奶?!?/p>
原來是因為這關系,并不是因為害怕奶奶變瘦的樣子。
最后,我都會問孩子,想要做什么給病人呢?“我想要做手工給奶奶?!毙∨е隙ǖ难凵裾f著,眼角的淚痕終于慢慢淡化。于是我跟她說,“下一次我們再來談你跟奶奶說的話喔?!?/p>
事后,這家人順利地與她們心愛的母親(奶奶)道別,也從家屬的口中了解到小女孩在會談后,就開始做手工放在奶奶床頭。我想,在天上的奶奶,應該收到了小女孩這一份又一份的真摯想念吧。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
兒童的悲傷出口
有時是這樣的,大人們理解到小孩也有悲傷的情緒,但可能難以開口,尤其是不知道該從哪里講起。小孩是敏感的,當發現大人也會難過時,會有一種“這種時候或許不允許難過吧,否則大家會更傷心”的心理,也不敢把悲傷表達出來。
身為一個人,不論兒童或大人,總會想要為所愛的人做些什么,這是愛的心意。而一個體貼懂事的小孩也會有這樣的心意,知道愛一個人總是會為彼此做些什么,所以,當面對死亡時,體貼懂事的小孩會先選擇強忍悲傷。
其實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問大人,對小孩而言,只知道大人生病了,他們看見那個可能隨時隨地會離開的大人,只知道有可能以后看不到了。前面提到,了解死亡就等于真正離開這一事實的兒童約在九歲,這時就可明白逝去的人,是會永遠離開的。
小孩相信些什么,取決于家人如何告知死亡,這個小女孩相信奶奶上了天堂,也是另外一種存在。建議大人們可以用一些生命繪本或是以寵物的離開,來跟孩子討論死亡。當我們大人自身正在經歷悲傷時,若難說出口,又想要關心孩子的悲傷反應時,可以讓孩子覺得“允許悲傷的態度”,孩子會經由陪伴慢慢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