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長新思維:逆勢增長的7大系統
- 姜嵐昕
- 4510字
- 2022-01-10 16:32:01
第一節 如何構建落地的戰斗文化
有一個國家我一直特別向往,它的專利排世界第一,人均閱讀率世界第一,是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相信大家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就是以色列——被譽為“全世界的財富在美國人的口袋里,而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里”的一個神奇國家。為什么我對這個國家特別神往?
2019年7月初,我帶領華夏商學院社會企業家實修大學的同修們一行前往以色列。最難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賽格夫將軍家做客的時候,他跟我分享:“經歷了六次中東戰爭洗禮后,以色列是越戰越猛,全民都擁有了戰斗精神。”1948年以色列剛建國時,還沒有軍隊,就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六次中東戰爭,最嚴重的一次是安息日時,他們受到攻擊。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在家里進行安息,他們沒有生火,連燈都沒有開。在這種情況下,一天多的時間,死傷了5000多人,但最后依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我問賽格夫將軍,為什么以色列在每一次中東戰爭中都能獲得勝利?他說:“原因很簡單,以色列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戰斗,就亡國。”他說,猶太人當中那些年滿12歲的優秀孩子,都要到軍隊進行嚴格訓練,讓這些智商最好的孩子,接受戰斗精神和戰斗文化的洗禮;每個年滿18歲的人都有參軍的義務;45歲之前,每年會有不同時間段的軍事訓練。他說,當這種“戰斗精神”——“不戰斗,就亡國”的文化融入每個人的思想、血液和靈魂的時候,整個民族就擁有了全民戰斗、全民創業的精神。當我們在面臨環境挑戰的時候,這種戰斗精神和戰斗魂魄,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心中都能激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
這就是我對這個國家神往的原因——全民戰斗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僅讓猶太人在遭遇戰爭時獲得勝利;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猶太人的視野中、工作中,都保持這種戰斗的狀態,去創造奇跡。所以,從中我得到了一個最大的感受:
不戰斗,就亡國;一個企業不戰斗,就亡企!
回國后,我就在世華的團隊中,大力倡導戰斗文化。通過一系列措施激發團隊的士氣斗志、磨礪戰斗意志,培育世華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組織中去構建戰斗文化。
1.戰斗文化的源起不是簡單的講故事
戰斗文化的源起,其實就是要講好一個故事。就像我一樣,去以色列,這種戰斗文化給我帶來的巨大影響,就是世華戰斗文化和戰斗精神的一種源起。
當然,除了以色列,我們可以帶領團隊去延安、去西柏坡、去井岡山,去毛主席故居……去看一看這些革命圣地,感受一下這些革命火種傳播的力量;可以觀看一些戰斗文化的電視劇和電影,比如《亮劍》《彭德懷元帥》《四渡赤水》;我們還可以了解一些戰斗故事,比如百團大戰、臺兒莊戰役等。
參觀這些革命圣地、觀看革命影視劇、了解戰斗故事,可以激勵企業上下傳承紅色奮斗的傳統,弘揚戰斗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勇于擔當作為,最終實現企業更高的發展。
2.直指人心的戰斗理念靠誰構建?
理念定位的正確性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一個好的企業理念可以引導企業制定正確的、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定位,以及內部管理的重點。
戰斗理念不是靠老板一個人來建立,而是把團隊成員組織在一起,透過這種革命圣地的洗禮,或者觀看有戰斗精神的影片,或者戰斗故事的感召,讓大家一起在市場的環境中,在強大的競爭中,思考如何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這種理念共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靠一個人,而是要靠組織共同去構建。在理念共建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感召、相互滲透,最后融入每個人的內心。
因此,當我從以色列回來后,就組織世華的團隊思考,如果世華要提煉戰斗精神,應該怎么做?最后提煉了十六個字:
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攻堅克難、榮辱與共。
這十六個字,不斷地植入每一個世華人的內心,把這種文化、理念共建起來。這十六個字也適用于其他企業。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困難并不可怕,當打造出具有超強凝聚力的虎狼之師,發揚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激發團隊戰斗力,提升組織戰斗績效,必定戰無不勝。
當然,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提煉戰斗精神,而最關鍵的兩點是分析企業定位與行業本質。
一般來說,優秀的企業戰斗理念都具備兩大特性:一是導向正確,即體現對人的價值和商業規則的認同與尊重,且體系完整、邏輯嚴謹,全面支持企業戰略需求;二是個性鮮明,即符合行業本質,富有企業個性,文采生動、易于理解與傳誦。因此,每個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思考:
企業的戰斗文化是什么?企業組織的戰斗理念是什么?
大家可以組織團隊一起來共建共創,在共建的過程中實現對戰斗精神的植入和戰斗理念的貫徹。
3.理念植入的組合拳招招命中
理念植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任何不落地的理念,都只是空中樓閣,站不住腳。如何把理念植入組織的整個行為之中,變成全員的一種常態的行動?這里說幾點落地的措施:
(1)標語持續滲透
標語的滲透,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視覺化、聽覺化的語言,不斷觸動組織成員的內心,讓標語所傳達的理念變成一種成員常態行為的貫徹。比如在企業,我們看到、聽到,以及感受到的行為,可以進行標語轉化。如下表,我們可以首先通過語言習慣的改變,來進行滲透。

通過這種標語化、視覺化、聽覺化的不斷滲透,戰斗理念會慢慢變成企業團隊的一種基因,讓戰斗文化在組織中逐步生根。
(2)VI形象打造
VI形象是以標志、標準字、標準色為核心展開的完整的、系統的視覺表達體系。當企業的VI系統能夠將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服務內容、企業規范等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記憶和可識別的形象符號,把“戰斗的精神”植入進去,從而塑造出排他性的企業形象。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通過這些措施,讓團隊在這種氣場中,不斷地看到、聽到、感受到戰斗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能夠在他內心中不斷發芽,從而生長出一種戰斗的力量。
(3)重復強化
一個組織、一個團隊能有戰斗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長期以來,戰斗理念的不斷滲透、重復貫徹,慢慢地在人的心中生根,才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可以看到在武漢新冠疫情爆發時,當所有人在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那些白衣戰士、軍人們沖到了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上演了一幕幕非常感人的事跡。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自貢市委書記哽咽送別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打贏戰斗,期待凱旋。328萬鹽都人民都期待你們平安歸來,絕對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掉隊。
2020年2月4日,陜西43名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帶了反射車、指揮車、宿營車等相當于一個二級乙等醫院的裝備。陜西“搬”一座醫院馳援武漢。
山東的護士馳援武漢時,護士長為出行的護士剪發送行:我給你剪下長發,我們等你回來。一個個被剪掉長發,留著光頭的護士握緊拳頭,堅定地說:“疫情不除,頭發不留。”
抗疫期間,物資緊缺,很多奔赴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了節省防護服,不敢喝水吃飯,甚至生理期也不換衣服。金銀潭醫院南樓五病區主任夏家安流著淚說:“醫生看慣了生死,但這幾天我確實禁不住淚流滿面。不是為我自己流淚,而是看見我的同事,不能上廁所,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我們已經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所能做的一切。”
醫護人員長期堅守在抗擊新冠疫情第一線,每天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持續8小時以上地佩戴著嚴實的N95口罩,臉部壓痕處紅腫、痛癢,甚至潰瘍……
相信讀者朋友看到這些場景,都會深受感動。為什么在面對生命危險的時候,他們能夠不顧個人安危勇戰前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職業,因為他們長期以來所受到的文化影響和文化教育。在他們的思想認知當中,就認為他們應該為使命而戰、為責任而戰、為榮譽而戰。這種精神,在最困難、最艱難的時候,能夠讓他們爆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
同樣,在企業組織中也一樣,只有把這種“戰斗精神”和“戰斗理念”,透過“理念共建”,不斷地在組織中進行植入,通過“VI形象打造”“標語持續滲透”,然后不斷“重復強化”,融入人的靈魂里,那么每一個組織就擁有了真正的——斗魂。
4.就事固化后的威力有多大?
什么是就事固化?就是透過特殊事件把戰斗精神和理念,固化在組織的內心世界里。比如這次爆發于武漢的新冠疫情,這是一場白衣戰士、軍人,以及全民參與的戰役,一定能夠激發整個華夏民族的戰斗精神,讓我們在遇到重大困難時,能夠保持更強大的斗魄、更強大的能量,迎接所有的挑戰。
關于“戰斗精神”在世華團隊的體現,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11月2日至3日舉辦的“第五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
當時,我們收到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先生出席第五屆論壇的確認函時已經是9月28日了。9月29日,我和論壇輪值主席——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梓木先生緊急召開會議。在會上,我們決定了兩件事情:
第一,10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第二,本屆論壇評選“首屆杰出社會企業家”。
當把這些事情確定下來后,世華的團隊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推進。
首先,就是確定新聞發布會的會場。這個時間我剛好要去美國西洛杉磯大學領取榮譽博士學位,所以整個過程我只能在美國遙控指揮。
因為臨近祖國七十周年大慶,交通比較便捷的酒店不再接待新的會議。我們就找朋友、找熟人推薦。很多道路都臨時封閉,不能到現場去看酒店,只能采用視頻的方式。滿意的會場,又沒有辦法交定金,因為酒店銷售放假不能收款。于是就和酒店溝通,采用訂餐的方式,把會場確定下來。
之后,還要確定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媒體等一系列事情。時間很緊張,世華團隊自動自發提前兩天結束國慶假期,回來籌備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后的二十多天,世華所有人都放棄休息日,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
在辦公室,我們掛上了戰斗精神的標語: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攻堅克難、榮辱與共。當一個個困難、一個個挑戰迎面而來的時候,我們都是拿這四句話,不斷地自我激勵。
功夫不負有心人,11月2日至3日,我們成功舉辦了2000多人的“第五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舉辦過程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件事情是,我們評選出“首屆杰出社會企業家”。
10月12日前,我們確定了所有評委會成員,有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先生、IBM大中華區前董事長錢大群先生、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先生、中國商業文明研究院中心發起人秦朔先生等十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士擔任評委,并積極遴選“杰出社會企業家”候選名單。最終各位評委以投票的方式產生“首屆杰出社會企業家”名單:騰訊的馬化騰、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格力集團的董明珠、新東方的俞敏洪、華泰保險的王梓木、春秋航空的王正華等十一位企業家。這次評選,產生了非常強烈的社會反響。
通過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世華團隊的戰斗精神獲得了極大提升。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給世華同仁寫了一封信。信中,我特別講到了一點:“白衣戰士和軍人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能夠勇于戰斗、能夠不惜一切代價,忘我地跟疫魔進行抗戰,一定會贏得勝利。疫情即將過去,但市場上的戰役才剛剛開始,每一個世華的團隊成員要繼續拿出‘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攻堅克難、榮辱與共’的戰斗精神,才能在2020年創造更好的成績”。
我相信透過這種戰斗文化的引領、建立組織架構,以及戰斗狀態的激發,也會給你的企業帶來一個持續的推動。
作業實操
1.如何構建企業戰斗文化源起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讓團隊參與戰斗文化共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把“戰斗理念”植入企業團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運用戰斗文化驅動組織強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透過戰斗文化推動績效增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