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藏在被說服中的五種孩子

對于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自豪的一點是:“我家孩子很講道理。”大家也常認為養出這樣孩子的家長,往往是高素質的。不吼不叫,文雅地和孩子講道理,還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多讓人羨慕?然而,道理真把問題解決了嗎?孩子真的被說服了嗎?接觸了無數父母和孩子之后,我發現那些看起來被說服的孩子各有各的本質特點。總結起來,有這五大類:

說理的孩子,認知受限,被你的道理繞暈了。

有一類孩子,天生理性,做事重道理,更講證據,我們可以稱這類孩子為說理的孩子。說理的孩子,當你跟他講道理時,會問很多為什么,除非你耐心地把每個為什么解釋清楚,否則他不會聽你的。

3~6歲,搞定這類孩子很容易。這時的孩子邊緣系統和后額葉發育起來,但掌管分析、判斷、決定的前額葉并不成熟。所以他沒有太多對生活的認知,只要保證嚴肅地給出理由,不管這個理由合理與否,最后他都會迷惑地點頭。因為他不知道標準的理由是什么。這時,他在乎的是你讓他去做事前,是否給理由,給理由就會被視為尊重,孩子就會被說服,配合行動。

7~10歲時,孩子的大腦進一步發育,同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開始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時,當你再給孩子講道理時,他會反駁你,甚至有時候會反問到你啞口無言。這種現象被發展心理學家稱為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實際上,叛逆只是父母認為的,從孩子的角度看,他不過是在真實表達自我而已。很多能言善辯的家長,依然能在這個階段說服孩子。比如,兒子上小學后,他爸爸要求他回家先寫作業,兒子會問:“為什么?”爸爸說:“因為你是學生,那是你的責任。”兒子想了想,覺得哪兒不對,但又說不出來,只好乖乖去寫作業。但是,用我們成人的思維來看這段對話,對爸爸有很多可以反問的點:“學生的責任不應該是好好學習嗎?好好學習就等于寫作業嗎?為什么一回家就要寫作業?”可惜的是,這一連串的問題,因為孩子思維不完善而無法提出。但在他的潛意識里,他能感覺到不對勁。

到了12、13歲,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大腦前額葉發育起來,認知水平更成熟了,道理開始對他們失效。甚至曾經對他們有效的道理,也開始遭到他們各種反駁。如果這時候,你還試圖用以前的方式繞暈孩子,只能離孩子越來越遠。而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問題,也會因此種下隱患。

重情的孩子,怕你不開心,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重情的孩子很在乎別人的感受,也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以,當你跟他講道理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即便沒有被道理說服,也會被你的情感打動。他會因為怕你不開心,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的閨蜜李一凡就有一個這樣重情的孩子。有一天,一凡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對兒子說:“媽媽最討厭收拾碗筷了,要是能不收拾就好了。”她本來是開玩笑,沒想到當天下午去接兒子,幼兒園老師說孩子沒吃午飯。她問兒子為什么不吃午飯,兒子說自己不想吃。來自媽媽的直覺,她覺得不對。在她耐心的詢問下,兒子才說了實話:“我不吃飯,媽媽就不用刷碗了。”孩子的想法稚嫩且不合邏輯,但他真是心疼媽媽,希望媽媽能不洗碗。這就是重情的孩子。

這種孩子很容易被說服,但也會前后不一致。比如,讓他去練跆拳道,跟他說:“這樣你就可以保護自己和媽媽了。”看著你一臉興奮,他會隱藏自己的想法,表示贊同。但真的練起來,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學的,他會受不了,甚至放棄。不是孩子不堅持,是因為一開始你是用情說服了他,讓他做了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決定。成人也無法對不屬于自己的決定負責,更何況孩子呢?

守法的孩子,把你的道理當成了法則。

也有一些孩子,天生遵守法則。這種孩子心思單純樂觀,對父母的話簡單照做。但前提是,法則必須簡單清晰,且前后一致。這些孩子往往不是被你的道理說服,而是被道理訂下的規則約束。

高中時一位同學,家里是農村的,經濟條件有限。父母送她來上我們寄宿高中時,背了幾個大袋子,臨走對她說:“在外面要獨立,萬事不求人。”這個同學也確實聽話,每天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一個人做題,遇到難題也都是自己解決,她信奉的就是萬事不求人。

離開高中后,再也沒看到她。但常會想,父母希望她獨立,告訴她萬事不求人。可真到了社會上,要做成一件事兒,難道不需要相互幫忙嗎?萬事不求人,讓她跟身邊的人隔開了,我們確實傷不到她,同時,我們也幫不到她。

當道理成了法則,道理就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邊界。

同時,這類孩子也容易出現權威情結,對權威絕對服從,無法有力地表明自己的真實立場。他們常常選擇附和權威的觀點,從而導致人格無法邁向獨立。

另類的孩子,被你的道理激發了,要證明給你看。

這一類孩子天生有逆向思維,喜歡跟你頂著干。你想用道理說服他,太難。但有一招,對他們有效,就是激將法。我身邊曾有一個“90后”的東北同事閆超,他高中時代絕對是問題孩子:不上課,混幫派,打架,被學校開除,再轉學。家里已經對他沒辦法了,后來轉到一所學校,在這兒他遇到一位物理老師。他本來物理還不錯,第一次考試及格了,對于他這樣一個學渣,他覺得老師應該滿意了。結果,物理老師把他痛批了一頓:“你小子的實力我還不了解?你這是啥成績?就考這點兒分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丟不丟人?”閆超被罵暈了,他遇到的老師都是苦口婆心地跟他講道理,他說:“我最討厭他們講什么大道理。什么現在成績不行,以后怎么找工作呀?他們成績好,還不是當個小老師,每月為錢發愁嗎?還跟我講大道理,太把我當小孩了吧?”

但這個物理老師不一樣,這頓痛罵讓閆超覺得有道理,自己又不笨,考個及格就得意了?這才哪兒到哪兒?他開始努力學物理,這小子本來腦子就聰明,結果,期末竟然爆冷門,物理考了全年級第一。

對他來說,這次成績的反轉,是被物理老師說服了嗎?顯然不是,他被物理老師的痛罵激發起證明自己的力量,更確切地說,他是被自己不服輸的天性說服了,努力展示自己的實力,讓輕視他的人輸一次。

短期來看,孩子的證明心態能幫他產生學習動力。而長期來說,活在證明中的孩子在意的是輸贏,而并非探索的樂趣,一旦證明失敗,就容易陷入抑郁情緒。即便證明成功了,幸福也會轉瞬即逝,他只能再找下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周而復始,卻無法享受生命中的樂趣。

花心的孩子,被道理分心了。

還有一類孩子的思維天生是跳躍的,容易分叉。給這種孩子講道理,他會有無數個理由來回應你,如果他最后聽從了你的道理,不見得是服了,而可能是他分心了。

我的兒子就是這樣。他上幼兒園時,上學路上要過一條馬路,馬路不寬,但紅綠燈時間卻特別長。我帶著兒子等紅綠燈時,身邊的行人開始紛紛穿行馬路。他就問:“你不是說紅燈停嗎?他們為什么都走了?”我只能告訴他:“紅燈停是正確的交通法規,過馬路的人錯了,沒有遵守交規。”過一會兒,他又不甘心地問:“這么多人都不遵守交規,會不會交規出錯了呢?”我又告訴他:“不是人多就有理,很多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他想了想,還是不甘心,又問:“可是,為什么家里投票要少數服從多數?人多不一定就有理呀?”我又開始向他解釋,每條規則有使用的場景。他又開始問每條規則到底在哪兒用,是誰定的?

整個過程,兒子都很老實地跟我在等紅綠燈,是我說服了他嗎?顯然沒有,只是他看到我在等,同時,他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和我聊天上,所以,他并非服從道理,而只是被分心了而已。

圖2-1 “被說服”的五種孩子

誰都不能被說服,孩子也是。如果孩子看起來被說服了,也不是被你說服的,而是被他自己說服的。他或者被你繞暈了,決定繳械投降;或者太考慮你的感受,不忍讓你傷心;或者將你的道理作為法則遵守;或者不斷向你證明;或者被分心了。在父母眼里看似被說服的美好場景中,卻埋藏著孩子成長中的壓力和傷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大名县| 靖西县| 西安市| 丽江市| 湖州市| 卓资县| 汉寿县| 屏东市| 永城市| 师宗县| 德清县| 新密市| 巴中市| 汉中市| 茌平县| 景东| 闽侯县| 织金县| 壶关县| 东明县| 郧西县| 嘉祥县| 凤凰县| 新丰县| 广丰县| 石城县| 平阳县| 平定县| 潞西市| 古蔺县| 天门市| 正阳县| 交城县| 唐海县| 华池县| 桃江县| 通道| 呈贡县| 秭归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