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講道理,如劍也如花,關鍵是直指心靈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講道理也是一樣,好的道理如花釋放芬芳,滋養孩子的內心;壞的道理如劍寒光點點,刺痛孩子于無形。

當道理如劍,孩子的心慢慢千瘡百孔

有時候,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孩子就離自己越來越遠了,我曾遇到的一位媽媽龔媛就是這樣的。

龔媛一出現,你就能猜到她在機關上班。四十多歲的女性,衣著黑白灰,簡潔中有點老式,皮鞋方頭大跟擦得很干凈。她說起話來,會先沉思一下,然后開腔就是一二三。一頭利落的短發,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她說如果不是因為女兒,她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父母課堂上。女兒高二下學期厭學到極點,死活不要去上學了。她試了各種方法,女兒卻越來越不愿意理她。現在女兒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開門除了上廁所,就是在冰箱里找吃的。她不知道女兒會不會一直這樣?她更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

我問她:“你知道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嗎?”

她有些茫然,想了好久,像記起了什么似的說:“孩子一直住校,周末才回來。平時我工作很忙,所以跟她溝通也不多。記得她高一時有個周末回來,我們一起躺在床上。她說起自己的室友,覺得室友都特事兒,說話沒禮貌,還排斥自己。她說再不想跟這些人住一起了,她們都是混混兒。”

我問:“那你怎么跟女兒說?”

她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得跟她講道理呀,怎么人家只排斥她?人家三個人怎么就能好好相處?她不反思自己,就會抱怨別人,這到了社會上怎么行?”

我問:“后來呢?”

她黯然回答:“我一說這些,女兒就翻身把背對著我,說自己想睡覺了,我們就聊不下去了,但這是女兒上高中后,我們倆聊得最多的一次。”

當孩子跟我們訴說她的感受,我們卻在跟她強調道理,她的潛意識就會給她一個信號:這個人跟我不是一伙兒的。于是,我們就被排除在外了。也許我們贏了道理,但卻輸了和孩子的關系。在教育中,關系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當我們和孩子是心貼心的,遇到事兒他才會對你傾訴,你才有機會給他建議,這些建議才可能被他采納。否則,再對的道理,沒有進入孩子的內心,就是噪聲,除了讓孩子討厭之外一無是處。

更恐怖的是,道理還可能傷害了孩子。就像龔媛聽到女兒的傾訴后,對女兒的反饋是:“怎么人家只排斥你?你為什么不反思自己?”這些道理的背后充滿了對女兒的指責。一個在宿舍里被排斥的孩子,委屈無人理解,甚至連最親的媽媽對自己的態度都是“你沒有做好。”她的內心該有多絕望?

當道理如花,就會為孩子開啟怒放的生命

記憶中,我媽是一個很能講道理的人。她的很多道理都讓我覺得空洞討厭,但有一次,她用帶著包容的道理給了我無限的溫暖和力量。

那是2003年,高考的頭一天,我發燒了。你能想象那種心情嗎?作為一個復讀生,我用了兩年的不眠不休,為高考這三天做準備。像每個小鎮的孩子一樣,我期待通過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而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我竟然發燒了。不知道第二天我是否會被隔離在考場外,也不知道第二天僥幸進了考場,自己狀態如何?我躺在病床上輸液,心情跌到了谷底。這時候我媽就坐在旁邊,默默地陪著我,在我睡著的時候,她看了一本雜志。等我醒來,她跟我分享:“你看這個女孩,家里很窮,她差點不能參加高考。她不信命,借了好多親戚的錢,考上了常州大學。大學畢業后又做生意,看她現在過的多好。再說,就算考不上大學又怎么樣,你看咱村多少沒上大學的,在家里找個工作還能陪著媽。”我瞬間就放松了,是呀,考不上大學又怎么樣?或者考一個二本,對我來說太容易了。是呀,到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哪怕是上個二本,也不錯。這對我來說,就是最糟的情況了,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我躺在床上,媽媽坐在身邊,我覺得特別溫暖。當道理中不是逼迫,而是包容,作為孩子,很容易就被融化了。這樣的道理,不知不覺就滲透到內心。于是,曾經媽媽講給我的道理,變成我內心會講給自己的道理。在我以后遇到各種考試、比賽或其他重要時刻,我都會想起那天媽媽對我說的話:“考不上大學又怎么樣?”我開始把這些話轉換成:“輸了這場比賽又怎么樣?”“沒有這份工作又怎么樣?”“失去這個項目又怎么樣?”其實不會怎樣。當我想明白這些道理,我開始能輕松地面對重要時刻,甚至獲得意外收獲。

講道理,關鍵要直指孩子的內心

高級的講道理,像一道閃電擊中你,讓你恍然大悟。如何講道理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來看一個案例:我跟隨臺灣的吳明建老師學習時,有一次在酒店吃自助餐,當時有我,一個師妹,還有老師三人。師妹很禮貌地問老師:“你喝什么?我去拿。”老師說:“我喝冰橙汁。”師妹給他一個白眼說:“你這么大年紀了,喝橙汁還要冰的,也太傷身體了。”說完,她轉身走開了。過了會兒,師妹拿著一杯溫豆漿放在老師面前。結果,老師很堅決地把溫豆漿推到師妹面前,說:“喝吧,你的豆漿。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我要喝冰橙汁。”我和師妹都傻眼了,隨即我們卻好像都明白了:“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是讓他自己做決定。”可是,在剛才師妹的行為里,又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在替別人做決定。

作為父母,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一邊告訴孩子我們會永遠支持他,一邊又通過各種威脅利誘讓他聽話依賴我們。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技巧,讓你講道理能進入孩子的內心。

技巧一,恰當時機的講道理才有效。

如果道理只是道理,那么道理毫無用處;道理只有真能解決問題,才會被信仰。孩子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等待被解決。給他機會獨立處理,如果解決得好,欣賞他,然后幫他總結出事情成功背后的道理。比如,上面的案例,假如師妹尊重老師的選擇,給他拿了冰橙汁。可以這樣回應:“謝謝你支持我的決定。”一句話,一個道理,師妹立刻會明白支持別人做的決定,是對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相反,如果孩子的嘗試失敗了,正好用道理幫助他成功。就像師妹自以為是的拿了熱豆漿給老師,老師用一句道理拒絕了她:“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這句道理讓師妹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并幫她下一次做得更好。

道理講得太早,事情沒有露出端倪,你的道理再正確,孩子也不會有感覺,因為他還不知道會發生什么。道理講得太晚,孩子已經釀成大禍,道理再有用也彌補不了遺憾。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生活的小事中,耐心地觀察,靜待時機,巧妙地植入道理,讓道理幫孩子解決問題。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地就開始信仰道理了。

技巧二,點到為止的講道理更有魅力。

少即是多。道理講得剛剛好,剩下的啟發讓孩子自己感悟,道理就會顯得充滿魅力。中國人說話和山水畫一樣,講究留白。留白的空,恰是一幅畫最美的意境。講道理也是如此,如果把所有道理都說了,就顯得嘮叨了。像上面的案例中,如果老師開始給師妹上課,說各種大道理,別說師妹,我想想都煩。但他沒有這么做,而是只說了一句:“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他只是講他的感受、他的決定,這就留給了我們思考的余地。而我們的思考是內心升起的智慧,誰也給不了。這份智慧一旦升起,誰也偷不走,而且自己體驗得來的,未來更容易用到生活中去。

技巧三,包容平等的講道理直指內心。

孩子不會弄虛作假,他內心的那扇門只對讓他安心的人敞開。道理要進入孩子的內心,我們先要讓孩子安心。包容平等的態度是讓孩子安心的秘訣。在高考前躺在病床上的時刻,媽媽講的道理之所以能進入我的內心,是因為那一刻她比我自己更包容我,考不上又怎樣?我從來不敢想的糟糕結果,媽媽都覺得可以接受。這份包容,一下子就抱住了我將要墜落谷底的心,讓我有力量在內心深處去問自己:“考不上又怎樣?”越想越有底氣,覺得人生有無限可能。

而龔媛和女兒的故事中,龔媛講的道理很正確,卻因為沒有包容,讓女兒關上了內心的門。這時,再正確的道理,被拒之門外,又如何會影響孩子呢?

道理,到底是劍傷了孩子,還是花滋養了孩子?關鍵看道理有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當道理走入孩子的內心,道理就會成為孩子的價值觀,指導孩子未來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蓝田县| 台北县| 洛浦县| 视频| 江城| 儋州市| 饶平县| 鞍山市| 清水县| 南江县| 青铜峡市| 嘉荫县| 岢岚县| 绥宁县| 泰兴市| 米林县| 新宾| 阳山县| 鞍山市| 特克斯县| 时尚| 江阴市| 沧州市| 临高县| 花莲市| 常州市| 林州市| 敦煌市| 宁阳县| 江口县| 汾西县| 五寨县| 大邑县| 金昌市| 田东县| 金门县| 肥西县| 分宜县| 巢湖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