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登山

鄧小平出生在開門即見山的四川廣安,從小就形成了愛好登山的習慣。后來,他投身革命事業,又經常與山嶺為伍。在廣西的將軍山、湖南的岳麓山、贛閩邊界的武夷山、延水河畔的寶塔山,還有太行山、大別山、紫金山以及四川峨嵋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建國以后,鄧小平的工作雖然很忙,但仍不忘登景山、爬香山、攀北海的瓊島,然而,他更喜歡的是攀登險峻的高峰,那會激發起一種征服感。拿破侖在登上阿爾卑斯山后說出了一句名言:“我比阿爾卑斯山高。”登山,是鄧小平最喜歡的鍛煉身體的方式之一。

1979年7月,鄧小平以75歲的高齡,向海拔1800米的黃山擲出了挑戰書。12日,黃山腳下來了一位長者,準備步行登山,他就是鄧小平。

游泳是鄧小平的愛好,登山卻非他所擅長。1959年,由于腿部曾骨折過,傷愈后腳力很差,醫生便建議他進行體育療法,從那時起,他開始每天散步,并且經常去登山。

為此,他曾“強迫”自己與別的同志一起登山,鍛煉腳力。但與黃山相比,那些山實際稱不上山。這次,他橫下一條心,要爬一爬這座難爬的山。

黃山矗立在東海之濱,山石奇特,青松蒼勁,煙波浩渺。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匾額。黃山地勢險峻,山路崎嶇陡峭,攀登十分艱苦,而這也許正是鄧小平所力圖嘗試的。

7月12日早晨,鄧小平自山腳下的觀瀑樓出發,迎著朝陽,開始了60里山路的登程。他一路走在前頭,一口氣登上了30來個陡峭的臺階,大家開始都為他的腳力擔心,誰知他竟將隨行的親屬等甩在了后面。

到慈光閣時,身著短袖衫的鄧小平,紅光滿面、汗珠涔涔,興致很高。他稍息片刻,彎腰挽起褲管,接過手杖,精神抖擻地說:“走!”洪亮的聲音,頓時增添了大家的力量。

中午時分,鄧小平一行來到了古色古香的半山寺。午飯小憩之后,他們又踏上了行程。半天的路程,老人家不但不覺得累乏,勁頭反而越來越足,只見他步履穩健,氣息平緩,沿路環顧,興味盎然。他們穿“一線天”,過“蓬萊三島”,向玉屏峰進發。

玉屏峰稱作“黃山第一處”,用音樂家的語言來說,它是黃山的“主旋律”。每登到這樣比較險峻的地方,鄧小平就回頭囑咐大家要當心些。這時,有一棵壽愈千年的古松破石而出,恰似在向客人們招手致意。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迎客松”。伴著嘩嘩的松濤聲,用它熱情的話語,歡迎遠來的客人。

當天晚上,鄧小平住宿玉屏樓。這里的建筑頗有氣勢,不少革命前輩游黃山后的詩作都留在此處。小平同志的老戰友劉伯承將軍有詩云:“抗日之軍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黃山自古云成海,從此云天雨也多。”詩句慷慨激昂,不禁使人想起當年劉鄧大軍縱橫中原,烽煙滾滾的情景。

經過一夜的休息,鄧小平恢復了精力。第二天早上,他和大家一起踏上百步云梯,登上光明頂。

盛夏之際,黃山游客眾多。許多來自海內外的賓客,得知鄧小平登黃山的消息后,都盼望能見一見他。在登山的過程中,遇到身后有挑擔子的老百姓或體健急走的年輕人,鄧小平就連忙停到路邊,招呼隨行的同志:“讓一讓,請他們先走。”

但是,很多游客往往一趕到鄧小平身邊,就不走了,總要向他問候,攀談幾句。

當鄧小平一行快到鰲魚洞時,一位年輕姑娘氣喘吁吁地從后面跑了上來。鄧小平一行以為她要趕著上山,連忙讓路。但她突然停了下來,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鄧伯伯,您好!”又自我介紹說:“我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學生,本來已經下山了,聽到您老人家在這里,我們又趕了上來。”

“復旦大學什么系的呀?”鄧小平高興地問,“是考進去的嗎?”

“是考進去的,念的新聞系。”女學生回答。

“噢,難怪消息這樣靈通。”老人家風趣地說。

正說著,又趕上來兩位姑娘,三人拿出學生證請小平同志給簽個字。

“你們三個人,怎么四個學生證?”鄧小平笑著問。

“我們有一位男同學,發揚風格,留在下面看守東西,讓我們三個趕上來。這個學生證是他讓我們代請您老人家簽字的。”姑娘們解釋著。

大家聽了都樂了。

“怪不得三個人四個學生證。”鄧小平一邊簽字,一邊幽默地說:“女娃登山賽過男娃嘍。”

簽名過后,三個姑娘又要求合影。一一得到滿足后,最后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鄧小平每到一處小憩時,總有許多人前來要求簽字、合影。在黃山拍攝武俠片《白發魔女》外景的香港電影工作者,黃山賓館的服務員和許多游客,都同鄧小平合了影。

這次登山前,鄧小平特意對安徽省委負責同志說:第一,不要妨礙群眾游覽;第二,省委同志不要陪同;第三,不準特殊化。起初為了安全起見,保衛人員還想控制一下上山游客的人數。鄧小平發覺后,便說:“要讓群眾上山,不要搞得戒備森嚴。”

第三天,鄧小平一行開始攀登霧海蒼茫、險峻壯觀的西海。山路陡峭,隨行人員想攙扶老人家,他卻笑著拒絕了。他和年輕人一樣,手扶臺階邊的鐵鏈,攀緣而上,一氣到達了仙境般的山巔。

至此,鄧小平憑著頑強的毅力,用了三天的時間,縱橫踏過山路崎嶇的黃山群峰。飽覽了天都峰、蓮花峰等勝景后,他深有感觸地說:“爬了黃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話下了。”

名山大川,森林古寺,不僅氣候宜人,而且滿目蒼翠,鳥語花香,溪水流淌。那如詩如畫的美景常使人有身在仙境之感,能夠將一切郁悶煩躁拋到九霄云外。經過攀緣跋涉,登臨絕頂后,“一覽眾山小”的舒暢心情,又有何事能與之相比?同時,這些地方往往有許多人文景觀,在人們游玩欣賞、飽覽山河秀色之余,還能增長知識,了解歷史典故,對開闊胸襟、消除煩惱很有好處。森林是人類氧氣的寶庫,山林之中樹木郁郁蔥蔥,大片綠色植物經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人體必需的氧氣,故在山川林木之間,可以盡情享受免費的氧療。并且,登山、走野本身就是一項體育運動,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還能調適心理,使人神清氣爽。

1983年8月13日,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族人民難以忘懷的日子。

那是長白山最美的季節。浩瀚無垠的林海青翠碧綠,漫山遍野的山花爭奇斗妍。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建設邊疆的火熱生活引發了鄧小平的濃厚興趣。他老人家不顧80歲的高齡,風塵仆仆地來到了長白山。

時值盛夏,正是旅游旺季,游人如潮。早在登山之前,鄧小平就對吉林省委的同志講:第一,不要妨礙群眾游覽;第二,不準搞特殊化;第三,輕車簡從,不要省委同志來陪。他心里時刻想著群眾,裝著人民。他嚴于律己,永不脫離群眾。

許多來自海內外的游客,得知鄧小平來到長白山的消息,都欣喜若狂,盼望著能在此和他見上一面。一路上,見到游客,鄧小平總是主動站到路邊,讓游人先走。有的游客見到了他,就不走了,停下來與鄧小平攀談。

當時在延邊參加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的多位代表,都盼望著和鄧小平照張像,留個紀念。他得知后,馬上來到代表們中間,與大家合影留念。

在群眾中,他老人家是那樣地謙和、慈祥,像一位親切的長輩,平易近人。

在長白山天池氣象站,鄧小平親切地慰問了氣象工作人員。他對高山氣象工作人員不畏風雪嚴寒,長年堅守工作崗位的無私奉獻精神大加贊許。他說:吉林省是農業省,而農業受自然條件影響很大,所以,搞好天氣預報很重要,你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希望你們為防災減災當好參謀。這親切的話語,給氣象工作人員以極大的鼓舞。十幾年來,這支有強烈事業心、高度責任感的氣象工作隊伍,在東北邊疆努力地為祖國的氣象事業和延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辛勤地耕耘著,奮斗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鄧小平來到長白山頂峰,眺望茫茫無際的林海,俯瞰清澈碧藍的一池天水時,開懷地笑了。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使他暢懷遐想。

回到岳樺賓館,他老人家揮毫潑墨,欣然提筆,寫下了“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建設得更快些更好些”1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紙短情長,言簡意深。

登高望遠,既使鄧小平怡情悅性,胸懷舒暢,又使他體魄強健,新陳代謝加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云霄县| 安西县| 宝鸡市| 汤原县| 玉门市| 福鼎市| 波密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汉中市| 东宁县| 三门峡市| 澎湖县| 吉林省| 施秉县| 乳源| 西城区| 霍山县| 来安县| 湘潭县| 延津县| 叙永县| 武威市| 阜平县| 美姑县| 宁明县| 英山县| 西平县| 上犹县| 枞阳县| 瑞金市| 庄河市| 白河县| 德庆县| 福建省| 孟村| 南宁市| 依兰县| 水城县| 饶平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