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認為吃肥厚甜膩的食物,易引起癰疽毒瘍等疾病?!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中提到:“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因而,程仲齡在《醫學心悟》中明確提出:“莫嗜膏粱,淡食為最”,與我們所提“宜清淡,忌厚味”意義相同。所謂“厚味”,指油多膩人之品;反之“清淡”則指油少爽口之物,主要指素食。素食是指粗糧、蔬菜和水果等?!八厥碁橹?,葷素搭配”是人類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元代朱丹溪在《飲食箴》中對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作如下的描述:“倦彼睞者,因縱口味,五味之故,疾病蜂起……山野貧賤,淡薄是譜,動作不衰,此身亦安?!笨梢姡ㄌ炀频氐囊萆?,恰恰成了剝削階級易罹患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勞動人民的飲食是“淡薄是譜”,加之“動作不衰”,則成為健康的源泉。
對于飲食,鄧小平說,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人一講營養,就認為是大魚大肉。這種看法太片面。吃得過量,非但無益反有害。
鄧小平的話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呂氏春秋》指出:“凡食無疆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有之疾首?!苯洺_^食酒肉、油膩、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濕生痰,助熱動風,誘發疾病,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腦血管疾病與血中膽固醇關系極為密切,而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又與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有關。當人食入的膽固醇超過人體的需要時,膽固醇就沉積在血管壁上,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等便由此而生。所以,像蛋黃、動物脂肪、腦髓一類的東西宜不吃,尤其不能經常吃,過量吃。值得一提的是,長期食用蔬菜對人體有很大好處。蔬菜中含有很多纖維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蔬菜有增加腸蠕動、健脾開胃之功,助脾運動,促進肌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蔬菜還有疏通血脈的作用,所以對于動脈硬化、高血壓病患者尤宜。
清淡的飲食,一般是指:主食五谷雜糧,副食則以植物性豆類、蔬菜、植物油為主的素菜。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復合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玉米為主,血漿中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一般較低,冠心病發病率較低。正如李杲所言:“宜谷食多而肉食少?!编囆∑降纳罹统缟泻唵沃?,飲食清淡。
鄧小平視察南方時在廣東停留了11天,始終沒有接受過一次宴請。他總說:“謝謝了,不要弄了,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吧?!彼m然是四川人,但挺喜歡清淡的粵菜。如煮得軟軟的菜心、生菜、西蘭花、豆苗,特別是喜歡吃釀節瓜和廣東拉腸粉。在廣東期間,他就與他的家人一起吃著清淡的廣東家常菜。
鄧小平率領全國人民走富裕之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是十分簡樸的。據他身邊的醫護人員回憶:他的早餐非常簡單,幾碟小菜,或小米、大米稀飯,或綠豆、玉米面粥,平常不喝牛奶,最“奢侈”的是一個煎雞蛋??蛇@個雞蛋往往還讓鄧小平分給了接白天班的醫護人員,理由是,他們趕來上班,不一定吃了早飯,熱量不夠。你不吃,他會生氣。有時妥協一下,他也非要“你一塊,我一塊”。午餐一般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燴飯”在他家常見到,米飯、青菜、豆腐、雞蛋一煮,既是家常飯,也是病號飯。
鄧小平非常愛惜糧食,平常也很注意節約。一次,他在飛機上進餐,不小心掉到桌子上一根豆芽,便馬上夾進嘴里,餐巾紙他也是晚年才用,但卻堅持一張紙裁成四塊,每次只用一小塊,一天只用兩張。據曾在鄧小平家做過飯的廚師回憶:“那時候,鄧小平工作很忙,經常到深夜12點、1點。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還要為鄧小平燒一次夜宵。這時,我就燒一點湯羹類食品,像酒釀雞蛋花、銀耳羹等,最常做的是小平喜歡吃的四川‘擔擔面’。鄧小平家的三餐通常是這樣的:早餐是稀飯加饅頭,或是油餅什么的;中、晚餐一般是四菜一湯。鄧小平中午和晚上喜歡喝杯酒,我在吃飯前就弄個小拼盤,豬肝、白斬雞、油菜之類的。鄧家飯菜平平常常,同老百姓家沒有什么區別。我起初做菜時還擔心做不好,但幾天下來就定心了——我做什么菜,他們就吃什么菜,從不說什么,而且從不浪費。鄧小平是四川人,喜歡吃辣,我經常做的一道菜就是麻辣豆腐,也是鄧小平喜歡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