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3 我國冷鏈物流銷售末端設備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我國已出現了可滿足于各類型場景的冷鏈末端精細化產品,但是在冷鏈銷售末端設備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節能與制冷能力如何兼顧問題。通常為了滿足極端工況下的熱負荷和縮短低溫響應時間,冷鏈末端設備的設計制冷量往往遠大于絕大部分運行時間下的實際冷負荷,這就造成末端設備的運行能效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不高的水平。若降低設計制冷量,又不能滿足極端工況下的運行要求。因此,雙壓縮機系統、變頻技術逐漸出現。但是,制冷量與冷負荷的完美匹配不僅僅在于設備優化,更在于控制技術的提升,尤其是涉及小空間、多溫區的溫濕度解耦控制,很難同時滿足節能運行與制冷需求。

2)“無霜冷柜”并非完全無霜。蒸發器在低溫條件下,會將空氣里的水分吸附、積累,就是我們常說的結霜。直冷冰箱蒸發器在間室內,結霜直接看見,可定期手工清除。而無霜冰箱,蒸發器一樣會結霜,但是蒸發器安裝在隔板里面,由風機將冷氣吹出,蒸發器結霜一般看不見。無霜冰箱運行一定時間后會自動化霜,不僅僅會引起冰箱內部溫濕度發生很大變化,還增加了冰箱能耗。因此,無霜冰箱并非完全無霜,而只是多了化霜過程。霜主要由門關閉時從門封間隙進入的水汽、門開關進入的水汽、食物的呼吸作用等引起的,霜不僅僅凝結在蒸發器上,同樣會凝結在風道表面、容器外部、門封等位置,需要通過優化內部空間布局來解決結霜問題。

3)制冷劑替代問題。隨著人們對保護臭氧層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制冷劑替代工作已刻不容緩。但由于此問題涉及范圍廣、難度大,所以世界各國對環保制冷劑的選擇都極為慎重。隨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在2017年11月達到生效條件,這一旨在削減氫氟碳化物(HFCs)的全球協定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逐步削減HFCs的同時,對天然制冷劑的特性與提高能效的潛力進行更好的分析,將帶來重大市場機遇。

4)保鮮技術如何與智能化結合。2018年以來,多門、變頻、風冷等風口技術被迅速推廣,冰箱企業開始紛紛回歸冰箱的本質——保鮮,開始創新保鮮技術。各個冰箱企業更是迫不及待地發布自己的保鮮技術產品,如美菱冰箱率先對外發布“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海爾發布了自己的“冷藏冷凍全空間保鮮技術”,容聲推出“全生態養鮮技術”,美的也對外發布“微晶一周鮮技術”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保鮮賣點的回歸正當其時,智能技術和保鮮技術如何融合尚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

5)噪聲問題仍然是企業痛點。冷鏈末端設備的噪聲主要來源有五個:①主要來源于壓縮機的工作聲音;②蒸發器或冷凝器的熱脹冷縮聲音;③管路之間碰撞及共振聲音;④制冷劑在管路中流動的聲音;⑤產品放置不平產生的聲音。噪聲的產生不僅僅跟設備本身有關,還跟設備所處的空間存在巨大關系。同樣一臺設備,在生產測試時,產生的聲音未見異常,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但是在用戶所處的空間下,由于空間結構變化,正常的聲音也變成刺耳的噪聲,所以在考慮減小噪聲問題時,還需要進行多場景設計。

6)智能化產品推進緩慢。自2010年海爾發布世界上首臺“物聯網冰箱”開始,冰箱冷柜的智能化便提上日程,10年來智能化冷鏈末端的發展起起伏伏,卻終究因各種因素限制而難以大發展、大突破。智能化產品的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市場推進卻一直很緩慢。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首先是高昂的成本和售價,尤其是2017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對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企業為消減整體成本波動帶來的影響,紛紛調整產品結構、拉高產品均價,這一點在智能冰箱上表現尤為明顯,高昂的成本與過高均價使得智能冰箱難以快速擴大其用戶群體。

②相關產業鏈的整合問題也有難度,想要實現整個下單購買、食物保鮮送貨上門等一系列服務流程,除了對智能產品功能的要求,同時也需要生鮮供應商及配送冷鏈等環節的快速響應能力。

③智能產品的準確識別食材問題、人機交互問題、冰箱和家庭其他智能數據終端連接打通等問題都有待解決。智能產品大部分功能的實現都需要大數據支撐,它需要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數據提供者,但這一點卻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因此其多功能實現受到制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大冶市| 商洛市| 兰考县| 鱼台县| 日土县| 札达县| 中超| 镇康县| 泰来县| 呼玛县| 长丰县| 夏河县| 嘉定区| 革吉县| 宁乡县| 赤峰市| 永年县| 彝良县| 沐川县| 乌恰县| 青海省| 荆州市| 贡觉县| 光山县| 德庆县| 公主岭市| 获嘉县| 铜川市| 筠连县| 绥中县| 大丰市| 巴林左旗| 沈阳市| 中牟县| 廉江市| 搜索| 宁德市| 德安县| 额济纳旗|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