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6.低熱(肺結核)

[案例]
原某,男,37歲。1976年3月12日初診。
主訴:
午后發熱4個多月。自去年11月初發病,至今未愈。每日下午發熱,體溫在37.4~38.1℃(最早曾有數日高達38.9℃),曾在某醫院住院,先后用四環素、氯霉素、金霉素、奎寧等治療無效,并用青霉素及鏈霉素治療1周,但仍未愈。檢查血常規、血沉、尿常規、便常規、肝功能、肥達氏反應、心電圖等均正常。刻下:每日午后低熱(37.4~37.8℃),身軟乏力,咳嗽,咳少量白痰,氣短,失眠,盜汗,腰困,畏寒,陽痿,遺精,納呆,咽干,口干,不欲飲,小便黃,大便一日二三次。查體:一般情況較差,消瘦,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淺淋巴結不大,心律齊,無雜音,呼吸音低,腹軟,肝脾未觸及,第5~6胸椎處有壓痛。胸片:右上肺纖維增殖型結核,陳舊性胸膜粘連。其他無異常。脈滑數,舌質紅,舌苔黃厚膩。
中醫辨證:
濕熱內蘊。治以祛濕清熱。
擬方:
藿香 9g,陳皮 9g,蒼術 9g,半夏 9g,茯苓 12g,杏仁 9g,遠志 6g,黃芩9g,赤芍12g,丹皮6g,地骨皮12g,麥芽24g,神曲12g。 水煎服。 每日1劑,早晚分服。2劑。
3月15日:藥后精神好轉,飲食增加。仍感乏力,氣短,低熱(37.5℃),咳嗽,失眠,口干,咽干,盜汗,畏寒,陽痿,遺精。脈滑數。舌質稍紅,苔白夾黃。
上方去藿香、蒼術。加白術9g,山藥12g。水煎服。2劑。
3月18日:口干減輕,盜汗亦好轉,食欲增,精神好,咳嗽亦減輕,不咳痰,睡眠好轉,畏寒肢冷亦減輕,仍低熱(37.5℃),胸悶,多夢,陽痿,遺精,便溏。脈滑數,舌質不紅,苔白稍減輕。
照3月12日方加佩蘭9g,白術9g。水煎服。2劑。
3月20日:發熱減輕,體溫37.1℃。仍胸悶,稍咳嗽,畏寒輕微,仍遺精,陽痿,小便清長,夜尿多,大便稀。脈滑數。舌質正常,舌苔薄白。改方為:
陳皮9g,半夏9g,茯苓12g,白術 9g,杏仁 9g,遠志6g,黃芩9g,赤芍12g,丹皮6g,地骨皮12g,山藥15g,麥芽24g。水煎服。2劑。
3月23日:體溫降至正常,36.8℃,現食欲好轉,仍胸悶,干咳,大便稀,夜尿多。脈滑數,舌體稍大,苔薄白。
茯苓 12g,白術 9g,陳皮 9g,半夏 9g,山藥 24g,麥冬 9g,赤芍 12g,丹皮 6g,地骨皮12g,秦艽9g,杏仁9g,益智仁12g。水煎服。2劑。
3月27日:體溫36.8~37.1℃。夜間稍感輕咳,夜尿多,大便稀。而陽痿、遺精較前減輕。脈沉數,舌體胖大,苔薄白。
照3月23日方改山藥30g,加五味子6g。水煎服。2劑。
3月31日:體溫正常,血壓正常。精神及食欲均較前好轉。仍夜尿多,遺精。并感小腹發涼。其他穩定。脈舌如前。
照3月23日方改山藥30g,加五味子6g,烏藥6g。水煎服。2劑。
4月3日:陽痿、遺精好轉,夜尿減少。體溫正常(36.8℃)。仍感小腹憋、發涼。脈舌如上。
照3月23日方改丹皮6g,秦艽6g。加烏藥9g。水煎服。2劑。
4月7日:小腹發涼、憋脹好轉,偶咳嗽,少量白痰,自覺身體虛弱,體溫正常。脈滑稍數。苔薄白,舌根微黃。
照3月23日方去益智仁、秦艽。加黨參9g,百部12g,百合9g。水煎服。2劑。
4月10日:目前體溫正常而穩定,一般情況良好,別無明顯不適。病已基本痊愈。乃改方為:
黃芪 12g,陳皮 9g,半夏9g,茯苓 9g,白術 9g,白芍 9g,當歸 9g,杏仁 9g,百部15g,紫菀9g,黃芩9g,山藥30g,浙貝9g,甘草6g。 6劑,水煎服。 以鞏固療效。
[解析]
發熱是疾病的常見表現。臨床常以發熱的高低分為低熱(37.4~38℃)、中等發熱(38~39℃)和高熱(39℃以上),有的把41℃以上的發熱稱為超高熱。有關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大體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其中尤以感染性為多見。本例長期處于低熱狀態,從檢查中發現,本例屬于肺結核所致。
中醫學把發熱亦分為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大類。本例則屬于內傷發熱范疇。從臨床證候分析來看,患者除低熱外,伴有肺陰不足之證,如咳嗽、痰少、口干、咽干等;肺病及脾,則見納呆、大便次數多而不成形;肺病及腎,故而陽痿、遺精、腰困、畏寒等;腎陰不足,導致心肝火旺,出現陰虛內熱之候,如咽干、盜汗等;陰損及陽,脾腎陽虛,故而畏寒、氣喘;因病程較長,津液耗損,氣血不足,致面色晦暗,精神萎靡。顯然,病因系結核桿菌侵襲,病位在肺,肺陰不足,陰虛火旺,肺病及脾,久則傷腎,陰損及陽,故其治療應考慮以陰虛為其著眼點,但本例屬非典型病例。患者脈象滑數,舌紅,苔黃厚膩,說明目前濕熱較為明顯。濕為陰邪,最易內傷脾陽,脾胃陽氣不足,運化水濕失司,水濕停留,蘊而化熱,濕熱彌漫,致陽氣不振,臟腑功能受損,而衍生諸多病證。故治療先予祛濕清熱,爾后再酌加相應治本之品。方中藿香以化濕;陳皮、半夏、蒼術以燥濕;茯苓則健脾利濕;杏仁宣降肺氣,配遠志化痰止咳;黃芩、赤芍、丹皮、地骨皮清熱涼血;麥芽、神曲和胃健脾。全方以祛濕為主,兼以清熱。藥后癥狀改善,食欲增加,但體溫仍未減退,遂加秦艽以增清熱之力,加益智仁、五味子、烏藥以改善尿頻之癥狀,體溫隨即下降,脈象舌苔好轉。爾后酌加黨參、百部、百合等益氣潤肺之品,病情得以穩定,體溫保持正常,再未波動。
[感悟]
低熱屬內傷發熱范疇,病情復雜,病程纏綿。臨床證候也表現多樣,主要有陰虛、氣虛、血虛、陽虛、氣郁、血瘀、濕熱等多種類型。但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是其基本病機。因此,臨證時要特別注意其病機與證候的發展及其相互兼夾和變化的關系。
參考病因,針對病機是內傷發熱治療的重要原則。本例病因上雖屬結核所引起,但治療上不可一概予以滋養肺陰之品,以免過于滋膩,也不可因發熱而過用苦寒之劑。本例自始至終都以祛濕為重點,著重健脾,脾旺則濕化,濕去則熱清。實踐表明,這是十分有效的。對肺病脾虛患者,本人喜用山藥一味,山藥性味甘平,既能健脾,又能益肺,還能補腎。它可補脾胃以治療納呆、腹瀉;又可補腎固精,有助于治療陽痿、遺精,還能益肺補氣,可緩解咳嗽、咳痰、氣短、乏力等癥狀,所以對于肺結核患者最為適宜。
當然,根據病情表現,如潮熱、盜汗、咯血、胸痛等癥狀的有無或輕重,適當加減用藥,效果當會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泰来县| 土默特左旗| 舒兰市| 安庆市| 湄潭县| 塘沽区| 靖宇县| 桓台县| 云南省| 长子县| 东丰县| 东光县| 衢州市| 普格县| 长宁县| 芦山县| 东明县| 通榆县| 于都县| 福建省| 洛扎县| 古浪县| 巧家县| 崇州市| 正镶白旗| 霍邱县| 曲周县| 莆田市| 赤城县| 潼南县| 阿拉善右旗| 长子县| 公安县| 三穗县| 调兵山市| 金昌市| 射阳县| 桑日县| 银川市| 三门县|